◎人本教育札記編輯部
2019年,國小桌球隊教練長期毆打學生、罰跑操場,遭學校解聘後,仍在民間桌球教室訓練孩童,無法可管。
2020年,國小游泳教練對停下訓練的學生丟擲浮板,造成學生眼角膜受傷,學校認定教練是提醒學生,沒有體罰。
2021年,七歲孩子被學長和無照的柔道教練連續重摔,腦傷致死。柔道總會說:「此事與有無教練證無關。」
2022年,國小足球隊教練長期體罰學生,遭學校解聘後,仍自行經營俱樂部球隊,並在課後使用原校場地與辦公室,更持續擔任台北市五人制足球協會理事長。
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為什麼不斷在體育圈發生?
為何當「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以運動科學進行訓練」早已被證實能夠真正增進選手表現、避免受傷的時候,大部分台灣教練仍以單一且重複的模式培養選手,並迷信熬過高壓與過度訓練方能成材?
台灣畸形的體育文化,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裡?要改變這樣的情況,需從哪些層面著手?2023年11月21日舉辦的「要運動、不要傷害;終止體育暴力,正視兒少體育政策需求」公聽會,有提出什麼訴求,教育部如何回應?而身為父母的你,想讓孩子健康開心地學習運動,需要注意什麼,又可以如何引導、關心孩子呢?
帶著這些重要問題,人本編輯部推出【終止體育暴力】特別企劃,希望每個學運動的孩子,能夠獲得認識並運用自己身體的快樂與自在,而不是滿滿的傷害!
🥋蔡靜慈、李昀修,〈要運動、不要傷害──「終止體育暴力,正視兒少體育政策需求」公聽會記錄〉(2023/11)
(一)體育暴力問題、實際案例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586
(二)民間看法、教育部回應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587
🥋江思妤,〈誰能告訴我,為什麼?〉(2021/6)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582
🥋朱慧雯,〈運動是有道理可說的科學──專訪謝伸裕教授〉(2021/6)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583
🥋李昀修,〈柔道事件後,臺灣準備好痛定思痛了嗎?──專訪林佳和教授〉(2021/6)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584
🥋編輯部,〈還要讓小孩上運動類課程嗎?〉(2021/6)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