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體育暴力】要運動、不要傷害──「終止體育暴力,正視兒少體育政策需求」公聽會記錄(一)

【終止體育暴力】要運動、不要傷害──「終止體育暴力,正視兒少體育政策需求」公聽會記錄(一)
圖源:秘書處
note.detail.update
2023-12-06
note.detail.writer
蔡靜慈、李昀修/記錄整理
教學

◎蔡靜慈、李昀修/記錄整理

 

要運動、不要傷害──「終止體育暴力,正視兒少體育政策需求」公聽會記錄(二)民間看法、教育部回應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587

 

時間:2023年11月21日

地點:立法院群賢樓801會議室

主持人: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培瑜(立法委員)、范雲(立法委員)、王婉瑜(立法委員)

與會人:林騰蛟(教育部次長)、洪志昌(體育署副署長)、張育萌(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謝伸裕(台師大運動科學系教授)、石明瑾理事長(台灣足球發展協會)、劉柏君(台灣運動好事協會執行長)、徐正賢(台灣運動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聰智(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崔芳瑜(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潘郡瑤(女子籃球雜誌創辦人)、許致晞(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專員)、許明凱(吳思瑤辦公室)、家長代表

 

孩子們天生喜愛動、需要動,讓孩子們投入運動,是一輩子受用的能力。然而,在台灣的體育訓練中,對兒少的身心暴力卻十分常見。2023年11月21日,立法委員陳培瑜辦公室、立法委員范雲辦公室、立法委員王婉瑜辦公室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合辦「要運動、不要傷害;終止體育暴力,正視兒少體育政策需求」公聽會,邀請體育學者、體育產業代表、家長代表、兒少團體及教育部官員,共同研議如何透過制度,使體育訓練環境真正符合兒少需求與身心安全。

以下是公聽會的內容摘要。

 

 

(一)兒少體育訓練的那些問題

 

本次公聽會提出《國民體育法》修正方向建議1(圖源: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處)

 

本次公聽會提出《國民體育法》修正方向建議2(圖源: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處)

 

馮喬蘭:下一個小孩受傷,誰負責?

多年前我們處理一位國小孩子被罰上下樓梯,腳踝因此受傷的案子,光是討論這是體罰還是體能訓練就爭議很久,花了三、四年終於把上下樓梯明訂為體罰。

其他體育暴力事件,包括教練用打火機燙學生耳朵,用曲棍球打學生,或丟浮板造成學生眼角膜受傷等,還有那件孩子過世的事(七歲孩子被柔道教練與學長連續重摔,腦傷致死),大家都說教練沒證照所以無法處理,卻沒去想證照管理是體制負責任的基本表現。再來,一個足球教練被解聘了,他卻繼續使用學校空間和辦公室繼續教。大家都說沒辦法,那下一個小孩受傷,誰負責任?

個案已經夠多了,我們要拉起防線建立制度:確保教練具備訓練兒少的知能、曾因傷害兒童遭解聘的教練,不能再從事兒少訓練。應該以人為本、以兒童為中心思考,只要兒童會接觸到的部分,都該被列入修法。

 

王婉瑜:教練證亂象應改善

我們逐步推動幾項具體改善:包括教練訓練課程應該納入幼兒體能訓練,爭取到40幾個體育協會把幼兒知能納入訓練。

再來,教練沒有教練證卻能長期授課甚至帶隊,應該建立名單讓民眾可以查證,現在仍有很多不足。舉例來說,很多項目的教練證品質拙劣不值參考,即便有兒童相關知能,也是粗淺的。不該由不受監督的地方單位來處理教練證與相關業務

以前覺得體育班就是要吃苦當吃補,當他們面對不合理訓練,可能不覺得這是不當對待,如果無法與時俱進,很難解決體育界長期對孩子的不當對待。應該要嚴肅面對問題,而不是一次次悲劇產生後我們才往前一小步,一起守護孩子不是口號而已。

 

陳培瑜:校內法規越趨嚴密,校外呢?

我們從今年五月就開始討論這個題目,七月開始啟動研究,九月第一次跟體育署展開相關會議,9/20我們向行政院拜託跟體育署做溝通,10/18送一讀,11/6預算提案,11/08跑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有點像按鈴申冤。

政策推進過程中有非常多的討論,發現我們關注的焦點跟體育署不是那麼靠近,但不該停在這邊。我國對兒少體育政策的思考,是以校內為主,確實看到體育署把法規變得嚴密,但校外,我們沒看到有更多作為,這不是推給消保爭議可以解決的,因為沒有處理與追蹤制度,所以(不適任)教練可以流竄在民間場地繼續授課,家長只能自己打聽。

希望可以訂定政策,強化特定體育團體在兒少課程的規劃機制,透過今天的討論,讓大家知道民間的期待。

 

范雲:淘汰不適任教練機制的三大問題

今天公聽會中,很重要的核心是關於師對生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以往不適任教師也是用管教名義合理化體罰,學生受制於不對等關係無法反抗,需要強而有力的監督機制,才能處理不適任教師。

淘汰不適任教師流程中有三大問題:

1.教師不適任的行為沒有具體標準。

2.教師法對解聘教師的條件,只看結果有無造成學生身心嚴重的侵害,反過來要學生證明有沒有受到侵害,而不是以教師行為做判斷。

3.被害學生無法針對教師的懲處表達意見。

 

今天聚焦體育場域不適任教練的議題。體罰常被詮釋為訓練方式,而且錯誤地把運動跟陽剛氣質做連結,造成訓練暴力合理化,體育場域的師生權力關係成為暴力,而選手職涯與體育團體緊密連結,也成難以反抗與離開的原因。

淘汰不適任教練機制也有三大問題:

1.沒教練證也能從事體育指導:連規定都沒有,更不會有罰則。體育署有教練證查訊系統,但社會缺乏查詢意識,體育署的宣導不足。再來教練證的系統查訊也只在特定體育團體,沒有第三方管道能確認。

2.對非特定體育團體的教練證授予沒有規範:取得非特定授予的教練證,不表示有知能。

3.缺乏對不適任教練的規管機制:被教師法認證的不適任教師只是不能在學校服務,還是可以到其他體育單位進行私人教學。

請教育部林次長再次督導體育署,應該加強取得教練證才能進行體育指導的相關規範,研議如何防範不適任人員從事相關工作。

 

 

(二)實際案例就在眼前

 

家長A:教練覺得訓練就是這樣

三年前我的孩子在新北市國小游泳隊受到嚴重體罰,罹患創傷壓力症候群並差點失明,學校想掩飾,在法定通報時間超過後才申報。教練是新北市政府聘請的專任運動教練,也是重點培訓的泳隊學校,但孩子還是長期被打。

我們在悲劇發生之前多次告訴教練,不要攻擊孩子的頭跟頸部,但游太慢時,教練的浮板還是會砸過來,我試著理性溝通,但教練覺得訓練就是這樣──你要來就來,不來就算了。

兩年內學校舉辦兩次形式化的調查會議,調查委員都是老師、主任或與教練很好的家長,還說我們只能發言五分鐘。每次孩子都要重新敘述,但調查完後,居然以密件不能公開為由,說我們無權知道調查全貌。

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不斷被重擊頭部,導致考試都看不清楚,也不敢接觸跟水有關的東西。這樣的訓練暴力有多年歷史,不該再容忍下去。

兒少是最沒有發聲能力的一群。我的孩子說:每次進入泳池都向是去地獄,乾脆把我打死算了。讓孩子參與運動是要培養自信和興趣,怎麼會是打到害怕也不敢告訴大人?教練說是你們的錯,你們告訴家長我會打更大力!

希望能修法把關教練資格,要有教導兒少的專業、運動科學與零體罰的概念,甚至禁止精神暴力。

 

家長B:孩子去運動,帶回的不只是身體上的傷

我的孩子代表國家打威廉波特棒球,前進美國之前他們住在飯店裡,孩子小六,很開心,沒有準時睡覺,教練覺得很吵就呼了孩子三巴掌,孩子瞬間聽不到。

那時候在台東,孩子臉上有傷痕,家長很害怕,不知道去哪就醫。我們將進行最關鍵的比賽,所以先忍著,先確認他狀況是OK的。回來後看醫生,孩子耳屎是碎屑,我們很害怕。有三個孩子被打,後來拿到全國冠軍,教練從頭到尾都沒有道歉。

我的孩子從此悶悶不樂,很怕做什麼事就被處理。孩子去運動,帶回來的不只是身體上,還有心裡上看不見的傷口。全隊幾乎都知道他們在被打,校長和主任知道嗎?不清楚。跟教育局反映,他問有依照正常程序,校長、主任知道嗎?我覺得投訴無門,要是我們提早提出,大家都不用去美國打球了。

要是孩子一輩子耳聾怎麼辦?孩子經過一年還不願提學校的事情,有些家長知道還幫教練說話,說他有A級教練證,還屢屢拿獎牌。打巴掌的事,教練說是從嘴皮子滑過去,這樣說你能接受嗎?耳光帶給孩子一輩子的傷痛,提到教育局,卻沒有人能救我們。

他們不是第一個,但希望是最後一個。他們只是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完全沒辦法保護自己,聽話的結果就是被欺凌。希望我們的機制可以落實,不只是口號。

 

家長C:這不是算了一句話就好

目前只有學校看得到不適任教練的系統,一般家長和學生看不到吧?

我第一個孩子,被罰穿著釘鞋跑一百圈。第二個孩子也被教練霸凌,我還受到黑函。對家長都這樣了,何況對學生?

通報體育署,說會鄭重處理這樣的教練,結果呢?家人說算了,但我覺得那其他孩子怎麼辦?教練當然很努力,我孩子在他身上學到很多專業,他發生什麼事,教練叫他不能告狀。這不是算了一句話就好。我兩個孩子都遇到,機率之高,在天龍國都發生了。那在偏鄉怎麼辦?

(未完待續)

 


🥋特別企劃主頁👉【終止體育暴力】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588

note.detail.more

川普、極右翼、分眾時代—大罷免可能穿透異溫層嗎?
川普、極右翼、分眾時代—大罷免可能穿透異溫層嗎?

這是有點特別的一期。

編輯部 2025-07-01

德國經驗能否對照台灣--當公民社會的底線被試探
德國經驗能否對照台灣--當公民社會的底線被試探

當台灣的大罷免運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時,世界也同樣飛馳旋轉著。

李昀修 2025-07-01

是什麼元素,滋養出誑語--美、台現象能否畫上等號?
是什麼元素,滋養出誑語--美、台現象能否畫上等號?

經歷了拜登與賀錦麗的四年執政,2024年底川普成為美國新總統

陳思嘉 2025-07-01

向鍵民道別,離開舒適圈
向鍵民道別,離開舒適圈

說起故事時小k不斷地發出笑聲,畢竟這些事情現在說起來都很好笑

李昀修 2025-07-01

在空中接地氣
在空中接地氣

「我們都利己,但同時沒有忘記其他人」Goody說。

陳思嘉 2025-07-01

在異溫層旁呼吸與生活
在異溫層旁呼吸與生活

六月初的某個週三,編輯部與山除薇害的Eric促膝長談一個晚上

陳思嘉 2025-07-01

抵禦虛偽,站上街頭的真實力量
抵禦虛偽,站上街頭的真實力量

「你們拿多少錢?」「你們這些人都該死、該下地獄!」

鄧嵐心 2025-07-01

腐女救國,反抗是愛
腐女救國,反抗是愛

「我是腐女」文山退葆的副領銜人Alice說,語句中有非凡氣勢

李昀修 2025-07-01

偶像崩壞是獨立思考的開始
偶像崩壞是獨立思考的開始

三月中,新店罷團拔羅波的志工在路上宣傳時遭人毆打頭部

李昀修 2025-07-01

大罷免志工群像
大罷免志工群像

大罷免志工街訪記錄

編輯部 2025-07-01

幫小孩長出這種智慧──柏林愛智的一個心願
幫小孩長出這種智慧──柏林愛智的一個心願

說起柏林,就會說到圍牆;說到圍牆,就會說起拆除;然而…

愛智之旅 2025-05-22

誰看懂了「混沌少年時」?
誰看懂了「混沌少年時」?

這電影裡既沒有正面角色讓人效法,也沒有負面角色讓人警惕

史英 2025-05-01

網上特教暴言風波——教育現場的融合與不容
網上特教暴言風波——教育現場的融合與不容

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談特教議題、看見網路上對於特殊生的不友善言論

編輯部 2025-05-01

網路暴言降臨!探究對特殊生惡意孳生的脈絡
網路暴言降臨!探究對特殊生惡意孳生的脈絡

「拜託特殊生滾出普通班。」

陳思嘉 2025-05-01

仇恨言論何以在網路滋長──此刻,不是鐵幕,是矽幕
仇恨言論何以在網路滋長──此刻,不是鐵幕,是矽幕

人類之所以喜歡召喚自己控制不了的力量,問題不在於個人的心理

鄧嵐心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