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metoo專案小組
……人牆正是由一群「無助者」(更上一代人牆保護的產品) 組成,只想息事寧人,不想公平正義,只有躲避的意識,沒有反抗的意志──他們本已成功的剝奪了孩子的「主體性」,只是「不幸」遇到了讓他們完全無法適應的新時代的metoo運動!
我們的証詞
在臉書的留言中,有人提到:........人們如何容易成為阻擋metoo受害者發聲的「人牆」,而「掠食者總是想好退路」。「我們要睜大眼睛看清楚那些掠食者們設定好的SOP」........我們因此推測,盧的「人牆說」的重點,大概就是在此。於此,在我們這些年來協助受害者的過程裡,真有說不盡的令人無比心痛的經驗……
一位爸爸說:我現在才知道,根本不該完全相信學校說的那些;但是,這是在他失去了孩子之後。一位媽媽說:我一直不懂,那時他為什麼不告訴我;現在才知道,老師每次出手的當天,會在連絡薄上告狀,我看了就狠狠責罵她,她什麼話也說不出口......
實際參與性平案的同仁補充:有校長帶著老師,和一盒水果,說自己經快要退休,希望不要追究會影響退休,家長就退縮了;有小孩向阿嬤求救,阿嬤說那是老師喜歡你啊,萬一有什麼,那是你沒有保護好自己;有媽媽在偵察庭告訴檢察官,那是我女兒的錯;有男性教練性侵整個桌球隊男生,全部家長中只有一個學歷最低的工人願意追究,於是,球隊解散,校長退休走人,就當作船過水無痕......
還有的家人,得知小孩被欺負後,反應比受害者還大;一方面怪自己太疏忽,一方面怪小孩不聽話,痛心疾首,捶胸頓足──這時候,小孩只好淡化過程,簡化事件,把有的說成沒有,反過來安慰本該從他們得到安慰的人......
這些都是隨口舉的例子,要說,說十年也說不完。這時候,我們之中有人說:以後也許不要再說這些了吧,還是應該把受害者的感受放第一優先;但也有人說:不檢討這些「人牆」,難道就讓加害者繼續安逸、就讓受害者繼續孤單?
metoo的兩難與挑戰
面對這個兩難,我們有許多討論,也是一言難盡。直接說結論的話,大概是有兩點:一是,metoo運動,不應該放棄「檢討 (review,reflection,但絕不是blaming)」的責任,無論是對社會籲論,對人牆,甚至也不一定要排除受害人 (但必須是基於運動的需要,而且要非常謹慎);二是,metoo 運動,在進行「檢討 (review,reflection,但絕不是blaming)」的時候,必須認真講求方法,並再三改進語言和表達方式,務必時時遵守「受害者的感受優先」的原則。
其中的第二項,是對整個metoo運動的挑戰:不能以受害者可能不高興,做為放棄「檢討(review,reflection,但絕不是blaming)」的藉口;也不能以「檢討 (review,reflection,但絕不是blaming)」為藉口,在「受害者感受優先」上打折扣。
讀者可能覺得,以上的說法似乎並沒有解決這個兩難,甚至更增加了第三難,那就是,到底如何真的做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