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溫蒂
每年母親節前夕,大街小巷就會變成粉與紅的世界。對著各式慶祝活動、促銷折扣,以及裝飾布置、社群洗版,我抱怨肯定去哪都好多人,還約不到朋友跟我玩──大家都去過母親節,我只能窩在家耍廢。
「你家不過母親節嗎?」
「我從沒過過母親節。」
朋友瞪大眼睛──他知道我媽媽健在、對我很好,我們的關係也很親近。
「我家沒有過節的習慣。」
「那還是可以做些什麼表達心意吧!」
看著朋友眼底的譴責,我想說些什麼為自己辯護,卻什麼也說不出口。
我要怎麼解釋,康乃馨在我心中,並非感恩與溫暖母愛的象徵?
我要怎麼說出,每逢母親節,我總是會想到被媽媽打的兩巴掌?
從小我就知道,自己有一個人人稱羨的媽媽:衣食無虞是基本;要什麼玩具就有什麼不稀奇(閃閃發光異特龍、橫衝直撞四驅車、AI機器人菲比小精靈……);媽媽還會教我玩仙劍奇俠傳、定期帶我去漫畫店租書;最酷的是,媽媽還推薦我和姊姊看南方四賤客,說這是一部很有智慧的政治卡通!
其他家長會做的事,媽媽當然也會做,例如:引導我完成功課、讓我參加各類課程與活動,但她從不強迫我做不想做的事,即使有時發生衝突,但都會讓我表達需求,也會告訴我她的考量,我們一起找到共識。
當我加入校隊打球,她不會說專心念書才重要,而是讓我買想要的球鞋;當我覺得去補習班對我的人生發展沒有幫助,她便將學費轉為學習基金讓我自由運用;當我高中選擇文組,她也不加干涉,只是在我請她提供建議時,告訴我社會的現實是什麼。
然而,對著這樣願意給足我成長空間,同時又會在需要的時候給我支援的媽媽,我卻說不出口我愛她。
曾經是說過的。
五歲那年,幼兒園老師教我們做了康乃馨,配上文情並茂的卡片,只等母親節一到,親手送給親愛的媽媽。還記得那天是假日,值班結束的媽媽一打開家門,我就衝過去抱她,以為會得到一如往常的敞開懷抱;沒想到卻被一把推開,我不放棄地拿出小紅花以及卡片要給她,她卻扔掉花、撕碎卡片,然後給我一巴掌。我不記得自己哭了多久,只記得最後她把我抱在懷裡,手上撫著碎裂的花瓣與卡片,臉上也滿是淚水,少見地說著她和爸爸吵架的事情。
年幼的我早已懂得體諒媽媽,但自此之後,我對她再說不出我愛你。
十歲那年,一樣是鄰近母親節。
電腦老師教我們設計電子卡片,在母親節那天送給媽媽。我選好背景款式,放上裝飾與素材,打好「媽媽:」,卻始終寫不出下文。糾結好久,終於寫下幾行心裡的話。
過幾天,我在阿嬤家二樓和堂哥玩電動,姑姑通知我媽媽的車已經到達,我沒有想太多,把那場格鬥打完,過了五分鐘才下去。剛到一樓,媽媽就衝上來打我一巴掌,大罵:「我下班這麼累來接你,你好意思在那裡玩電動讓我等!車子不能停太久你知道嘛!」姑姑們過來勸:「小孩子難免貪玩,趕快回家休息就好嘛。」我一邊頂著熱辣辣的疼痛,咬著牙不讓淚流下來,一邊覺得荒謬──明明偶爾我或姐姐被姑姑用藤條打,回家後媽媽都會皺眉:「怎麼可以用這種東西打,我都捨不得這樣打你們!」
最後,獲得人生第二道巴掌的我,永遠刪除了那張電子卡片。
李佳燕在〈打小孩是打誰?〉寫道:「體罰使孩子因為身體的痛苦,而服從大人指令,是把小孩視如野獸,大人自己則化身為馴獸師。可是,即使是野獸,基於動物保護的觀念,現在也已禁止鞭打野獸了啊!難道我們的孩子比野獸更不值得擁有尊嚴嗎?」
「下次,當大人被孩子氣到只想要打下去時,請深呼吸,先離開現場,提醒自己:我生養的不是奴隸,不是野獸,也不是物品,他是一個孩子,是一個人。而我不是打人的壞大人,更不是馴獸師,我不要孩子恨我、咒罵我,我是一個愛孩子,也希望孩子愛我的大人。」
我的媽媽沒有把我當成野獸,我也不恨她。只是我多麼希望,那兩次,是她離開現場冷靜下來,而不是揚手打在我的臉上,我的心上。那兩次失手打我的兩巴掌,讓已經三十歲的我,至今仍心有餘悸:覺得此生再沒有比那更羞愧與屈辱的時刻。
這兩段記憶我很少想起,也不願想起;也知道自己在家庭教育這一塊,美中不足的部分已經非常少了,又何必吹毛求疵?有時看到家長打小孩,聽朋友說著父母對自己的打罵與控制,一邊覺得憤慨與同情,一邊覺得那是離自己很遙遠的經歷;卻往往在某些特定時刻,察覺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很難坦率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存有自我懷疑與缺乏安全感的傾向──這在大部分時候,是很少出現在我身上的。在那些時刻,總是會想起那兩巴掌,以及當時來不及說出口,後來也再說不出口的話。
也不禁想到,如果僅是被媽媽打了兩次,就得承受這麼深遠的負面影響,那麼其他常被打的孩子,心裡該有多少傷口,對父母的情感又該有多糾結啊!
寫這篇文章對我而言非常困難,以前我也從來不和別人說這個事情。但我必須寫出來,是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因為身而為人,難免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但當情緒快要失控,尚存一絲理智的那刻,希望我們都能記得:有些界線一旦越過,造成的傷害會很深很遠,即便沒有到「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的程度,也會讓孩子(或任何被打、被粗暴對待的人)痛苦很久,最終也都會回到你身上,讓你也痛苦很久(如果你在乎孩子)。
至於今年我會不會過母親節呢?
嗯,真是個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