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也可能被流水席之爭給燒到,光聽描述就讓人覺得整起事件也太八點檔,先不論事件的真假,這類八點檔文如同掌握了流量密碼般吸引網友的朝聖與討論,透過近期的熱議文我整理了內容能吸引流量的三項關鍵,不曉得你是否也有同感!
戰南北
戰南北一直都是很熱的題材,例如北部天龍人就是勢力、冷漠、眼睛長在頭頂,南部就是偏僻、落後、民智未開,把對南部與北部的刻板印象呈現就能引發爭議,而爭議就代表著流量!
前陣子討論度爆表的影集〈台北女子圖鑑〉,描述女主角從台南北漂打拼,很多橋段被網友攻擊在醜化台南人,例如面試時因為妝容的不合時宜被說是南部人。這次流水席之爭就是很典型的戰南北,被網友一面倒攻擊的女主角(台北人)聲稱不吃流水席,因為這樣的宴客跟吃路邊攤一樣讓她覺得不衛生──完全典型的刻板印象,才有辦法引起大家的共鳴。
性別
流水席之爭的女主角希望男方能將房子登記在她名下作為結婚的保障,這點被網友攻擊她貪心;前陣子以推廣極簡生活聞名的網紅nanaQ被網友爆料極簡生活只是假象,也被網民們砲轟;另一位網紅陳語謙在youtube頻道以講話語速慢為特色,也被網民酸這樣的語速是為了女神形象而特地「調整過」。
以性別來說,上述諸位女主角換成男性的話,或許就沒有辦法製造出話題,有趣的是這些流量通常來自於「這個人不符合性別期待」,反而事件真相究竟是什麼網友們倒是不太在意。
微歧視
微歧視,意旨建立在對特定種族、族群、性別氣質、外貿、年齡…帶有某種預設而說出來的話,可能說者不帶有惡意卻會讓聽的人感到不悅。但為什麼不直接說歧視而用「微」歧視一詞?答案可見楊佳羚老師的文章〈沒有歧視的生活—序言〉。
網紅艾莉莎莎就曾有個與原住民約會的企劃,當時就因說出要找「沒有漢化的原住民」(意旨有漢化的原住民都不太算是正統原住民)惹議,微歧視的幽微不明顯特性也讓輿論形成兩派,一派覺得這沒什麼是大家太玻璃心,一派覺得艾莉莎莎失言。
內容的座標之力
座標之力一詞源自於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近期則是指在臉書上的網紅、意見領袖或粉專在貼文下留言時,他們的追蹤者們會收到推播通知,也更容易讓人們看到那篇貼文,此功能的最大用意就是要使人們能更黏著在臉書上。
流水席之爭後我更相信文章也有自身的座標之力,畢竟這樣如同八點檔的劇情還能引發如此關注度,就像有些沒有內容的文章還是能光靠標題就吸引了百萬點擊,例如:這個…太狠了、一定要知道的x件事。但實際上內容通常都令人失望,或說過目即忘。
為什麼這篇內容會推播到你眼前?為什麼祖克伯認為你會有興趣?在我們時不時滑掉一個下午的現今,計算演算法背後的算計成為了現代人使用社群下的有趣思考,如果你也是被我的標題給套路,希望這篇內容你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