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後的開學期間,學生們彼此間偶爾會有點小尷尬,因為有些人可能正兩眼發光的在討論彼此收到了多少紅包。
這種情況總讓我在心中雙手合十,默念阿彌陀佛耶穌基督玉皇大帝,祈禱諸神保佑絕對不要讓同學們問我這話題,畢竟,說多了好像在炫耀,說少了又感覺會被人投以可憐的眼神。不不不不不,拜託饒過我好嗎?
但今年應該就不會有這困擾了,反正每個人都可以裝瘋賣傻說自己只領了政府給的六千元。人人有獎,就沒有誰多誰少的問題。雖然目前只看到有人喊發得太少,不見有人嫌多。不妨就把政府想像成父母,把意外之財(從大企業收來的稅收)拿給子女(全國人民)吃紅,無論如何都是讓大家高興的事情。
是說,既然人均六千,或許有些爸媽已經開始頭痛,想著這六千塊到底要不要給小孩花,畢竟六千可不是一筆小錢。有些爸媽可能兩手一拍,想起幾年前人本教育札記不正恰恰好談過類似的議題嗎?!遂從書架裡掏出356期的「你的紅包不是你的紅包!?該幫孩子管紅包嗎?」來研讀…
好的,在此,小編就必須為您喊停了。因為文章中對於「紅包」怎麼管理的思考固然是面面俱到,但此刻的六千塊卻不是真的紅包。所謂的紅包,是年節期間大人禮尚往來、熱絡社交氣氛、釋出疼愛孩子的心意,有時還兼具「寒冬送暖」,種種方面下誕生出的文化儀式。但政府發的六千,顯然不是。
它既然不是真的紅包,對於這份意外之喜的思考就得換個方向。而我說,何不就讓小孩真的決定自己如何花那六千塊呢?
第一個理由是,政府未必年年賺錢,也就不擔心天天發錢打亂小孩金錢觀。無論小孩是要存起來,或是要兩人合資買下平常買不得的遊戲主機,也都不失為一種練習運用金錢的機會。可能在爸媽眼中看來還是在亂花錢,但無論是正確或錯誤的決定,都是一種學習的機會,而這一次的成本還能由政府來負擔,實在是穩賺不賠啊!
至於第二個理由,這筆錢是民主制度的產物。
雖然聽起來有些冠冕堂皇,但紅包畢竟是親人給的,歸屬於家裡也是說得過去,但這六千塊卻是由政府定案全民共享。既然如此,交由每一位人民(即便小孩沒繳稅也是人民)來決定自己的錢怎麼花,不也是一種民主果實的共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