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小孩該讀哪一本?——國中小教科書的轉型正義之路(上)

上學,小孩該讀哪一本?——國中小教科書的轉型正義之路(上)
note.detail.update
2025-07-01
note.detail.writer
足三里

◎足三里(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前教育部部長室機要秘書、「再見,一言堂」策展人)

2006年12月9日國民黨郝龍斌當選台北市長,時任總統為民進黨陳水扁;吳清基被任命為台北市教育局長,當時教育部長是杜正勝。郝龍斌一勝選就宣布「北北基一綱一本共辦基測」(註1),這三縣市的國中小要共同選書,讓2008年9月入學的三縣市共八萬六千多位國中生開始「讀一本考一本」,三年後(2011年)再參加北北基共辦的基本學力測驗,此時,距離全國「廢除聯考、開放教科書、選書權下放到各校」僅七年;而這個製造出一國兩制的教育政策在2011年(郝龍斌第二任)實施第一次共辦基測之後,因為發生一大堆亂象而喊卡,從誕生到死亡四年有餘。

事情都過去了,幹嘛還要提?因為,過去的是事件,留下的卻是不能遺忘的議題;因為教科書問題正是教育解嚴的根本,正視根本,希望清晰看見台灣教育轉型道路上的坎坷,有朝一日人民能完整拿回教育權。

不能遺忘議題有三:

一、「一綱一本」為什麼有市場?
二、為什麼要開放教科書?
三、在政治對抗下,教育為何容易成為祭品?

一綱一本為什麼有市場?

其實有市場的是「一本」,課綱是什麼?根本沒有多少人在意,教一本讀一本考一本多舒服啊!非常符合「吾國固有之文化」背好那同樣一本的四書五經就能進京趕考;二戰後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就是沿襲這個科舉脈絡,用「政府制定課程標準、製作統一版本教科書、升學聯合考試聯合分發」掌控教育,這段長約55年的時間可以精準的稱為「一標一本」,也可籠統的稱為「一綱一本」時代,反正每一科只會見到一本教科書。

然而,教科書一開放導致百家爭鳴,同樣是三年級上學期國語課本,康軒、南一、龍騰三個出版社的課文都不一樣,小學家長想知道「別人有讀的那一課,我家小孩沒讀到,程度會不會輸給別人?」國中家長只想知道升學考試考哪一本?當教育部說「考綱不考本」時家長的理解就是「考試沒有範圍」,這就是「一綱多本之後要讀很多本」的心理基礎,而奠定這個心理基礎的正是科舉文化,科舉早滅但遺毒長存,其實它才是教科書開放政策真正的敵人,這個敵人不消失,一綱一本永遠有市場。

既然遺毒如此強勁,郝龍斌的政策最後何以會失敗呢?這個失敗是否代表一綱一本沒市場了?非也,恰恰相反,因為郝龍斌乃是敗給科舉文化遺毒而非中央地方政治角力,讓我稍微回顧一下他失敗的歷程。

「北北基一綱一本共辦基測」基本上是抵觸國民教育法的,因為國民教育法明定教科書選用權是在學校而不是地方政府,然後辦理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是中央政府的權限,學生參加基測才能升高中、高職、五專。「北北基一綱一本共辦基測」之後,這三縣市的學生只能報名這三縣市高中職,想報名國立學校跟五專要再去考教育部主辦的全國基測(註2),還有一個重要的政策條件是傳統明星高中大多在台北市,郝龍斌的政策非常巧妙的把外縣市學生競爭明星高中的人擋了大半,而且又只要「讀一本」就好,所以是十分受到菁英家長歡迎的,那些違法疑慮以及國立學校跟五專的升學限制,隨著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教育部用「實驗、試辦」的名義一一幫忙解套了。

孰料人算不如天算,2011年5月北北基第一次舉辦聯合入學測驗,6月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相繼完成之時,出現一堆「高分低就」現象,例如有人發現自己分數其實可以上建中但卻因為各校錄取的「參考分數」不準確(註3),導致登記學校時不敢填建中而選了附中、不敢填景美而選了南湖等等……由於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市長郝龍斌臉書被憤怒的學生及家長灌爆,郝龍斌市長公開道歉,並史無前例讓已經申請入學報到的學生可以重填志願改分發,結果有2652人成功改分發,公立高中職還增額錄取420名,加起來超過三千人。

事情還沒結束,7月第二次全國基測舉辦時,前面申請入學跟第一次登記分發沒用完的公立高中職名額竟然回流很多,加上超過三千人落點重新洗牌,於是導致錄取分數更加大亂,讓參加二次基測的家長質疑不公,私校也因此流失大量想轉公校的學生,8月3日當時的教育局長康宗虎扛責下台,8月25日由教育部(此時教育部長正是吳清基)出面替北北基政策喊卡,它就這樣走入歷史了。

所以說有市場的也不是「一本」,而是大家心目中好的升學機會,因為讀到好高中才能進好大學,然後才能有好前途……郝龍斌敗給「高分低就」,而高分低就會變成是個問題正是科舉遺毒大發作的結果啊!不知道郝龍斌現在明白了嗎?

為什麼要開放教科書?

1999年立法院回應民間對教育改革的期待,修法將教科書改為審定制,選書權給學校,獲得八成二民意支持,當時的理由包括:去除教科書一元化思想及意識形態、統編本品質不良、僵化學生思考、阻礙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官方壟斷教科書市場不合世界潮流,希望教科書內容要能跟得上時代、促進課程研究發展、建立良性市場競爭以提升品質、發揮教師專業自主等。

一轉眼,教科書開放至今也已經25年了,目前民間跟政府都可以依據課程綱要去編寫跟出版教科書,選書的權力仍在學校,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除了書的色彩變活潑、插圖變多,各版本的教科書的大小都一樣,且在內容上差異很小,讀哪一本真的都沒差,當初期待的多元性,並不是很多家出版社都可以出教科書就算是多元耶,而是知識內容的表現方法要多元,教科書承載的是教學方法而不是只有知識量,誰的知識量能比得過Google呢?但現在已經沒什麼人在談教科書的內容問題,新聞只剩下課綱爭議,議題也只有一個就是「有沒有去中國化」!

更妙的是,各版本教科書的售價都很低廉,150元就算貴的,有的一本50元甚至比空白筆記本還便宜,好像書商只是從Google下載去印刷一樣完全沒什麼成本,就算是近年來很受好評的美感教科書也無法完全反應成本,每一本教科書每頁平均價格都沒有超過一元的,即便如此,你隨便去問一個家長,他仍然覺得教科書太貴讓他花太多錢,為什麼會這麼異常呢?

這就跟教科書開放前的情況有關了,統編本教科書十分便宜,不用研發沒什麼色彩也沒什麼圖畫,都是一些知識的堆積,一本不過十幾元,一學期的教科用書家長花幾百元而已;但額外的教育開銷都花在參考書、測驗卷、補習班,這種教育資源配置的習慣很不合理,但習慣養成了也很難改過來,等到教科書開放,書價一下高了原來的兩三倍,大家都很崩潰,儘管市面上一本普通的書都要250元,家長也只能接受教科書100元,然後參考書一本可以花個兩三百元。

被逼著開放教科書的教育部根本無力面對這種局面,為了照顧貧富差距下的教科書購買力,以及排山倒海而來的民怨,當然就出面干預書價了,教育部成立「教科書定價及議價委員會」(註4)用來規定教科書、作業本等每一頁的定價;無法反應成本的定價必然導致書商不用太花心思研發,同時還要另尋出路賺錢,那當然就是更加蓬勃的參考書、測驗卷、補習班市場。在這些結構性因素層層互卡之下,應該承載教學方法的教科書,始終無法成為老師教學創新的助力!

我們已經從戒嚴來到AI時代了,台灣教育的樣態更是傳統學校、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以及各種自學併行,教科書的現況還能支撐教育應有的變革嗎?(待續)

 

註1:郝龍斌當選台北市長時,當時基隆市長張通榮、台北縣長周錫瑋都是國民黨籍。
註2:當時全國性基本學力測驗是有兩次考試機會的,分數可以擇優使用,北北基共辦的基測雖然跟第一次全國基測同一天舉行,不過,因為兩種考試無法等化,分數無法擇優使用。
註3:北北基共辦基測第一次舉辦,各校的參考分數當然參照以前全國基測時的分數,但地方的基測跟全國基測是兩種測驗無法等化,分數自然無參考價值。這情況跟廢除聯考改成基測的第一年一樣,各校聯考時代的錄取分數已經失去參考價值。
註4:本來只是教育部行政命令,112年直接以立法授權教育部可以為教科書定價。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用書審定辦法第二十七條:經審定機關審查通過之教科用書,由本部依教科用書研發、編輯、印送等成本項目,及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之物價指數,進行計價。

note.detail.more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是什麼?

編輯部 2025-07-01

上學,小孩該讀哪一本?——國中小教科書的轉型正義之路(上)
上學,小孩該讀哪一本?——國中小教科書的轉型正義之路(上)

過去的是事件,留下的卻是不能遺忘的議題

足三里 2025-07-01

體育班,與,轉型正義
體育班,與,轉型正義

突然丟出某個定義的時候往往就是說教的開始。

李昀修 2025-05-01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是什麼?當有這個問題的時候…

編輯部 2025-03-01

教育的轉型正義在哪裡?以升學主義為例
教育的轉型正義在哪裡?以升學主義為例

本文的討論將從升學主義出發,爬梳其歷史背景

居禮乎人 2025-02-27

「你今天被記過了嗎?」──讓我們都記得座談會裡的學生心聲
「你今天被記過了嗎?」──讓我們都記得座談會裡的學生心聲

臺中市立豐原高中於去年(2023)2月發生學生輕生事件…

張睿銓 2024-09-01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5──合球體育生:我無法視而不見。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5──合球體育生:我無法視而不見。

我真的受不了了,所以我要說出來。

鄧嵐心 2024-07-01

為何不支持體育班?──一位體育教練的自我療傷之路
為何不支持體育班?──一位體育教練的自我療傷之路

出身體育班的她卻說:「以我個人而言,其實不支持體育班。」

李昀修 2024-07-01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2──籃球體育生:我其實對被打無感了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2──籃球體育生:我其實對被打無感了

採訪/李昀修 2024-04-30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3──籃球體育生:我有說過她拿碼表甩我的頭嗎?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3──籃球體育生:我有說過她拿碼表甩我的頭嗎?

採訪/廖佩汝 2024-04-30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4──羽球體育生:大家都說,等上國二就可以好好發揮(管學弟)了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4──羽球體育生:大家都說,等上國二就可以好好發揮(管學弟)了

採訪/李昀修 2024-04-30

那個被羈押的校長:三十年的小鎮狼跡
那個被羈押的校長:三十年的小鎮狼跡

三十年來,有位校長持續的性騷學生,那是他們的夢魘...

張睿銓 2023-10-27

體操選手的受訓環境,仍有待轉型正義
體操選手的受訓環境,仍有待轉型正義

抱著成為奧運體操選手的夢想,十歲起離家集訓。但等待她的卻是

廖浩翔(多倫多大學社會正義教育學系碩士生 2023-03-31

囝仔人有耳無嘴?
囝仔人有耳無嘴?

從人本校園問卷調查看校園兒童人權現況

編輯部 2022-12-01

從人本校園調查問卷看台灣兒少表意權的真相
從人本校園調查問卷看台灣兒少表意權的真相

2022年校園兒童人權調查結果與分析

江思妤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