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note.detail.update
2025-05-01
note.detail.writer
鄧嵐心

◎鄧嵐心

「你所謂的『特殊生』是什麼意思呢?」

當我與朋友分享最近網路上,關於特殊生的眾多仇恨言論時,他突然問我。

「就是······」

我小心翼翼地翻閱腦中的詞庫,避免在這個強調「政治正確」的時代,不小心說出什麼不得體的話。但是我想了好久,都無法找到很好的回答。

朋友看出了我的侷促,他慢條斯理地幫我分析:

「當孩子吃飯吃得比別人慢很多很多時,他算特殊嗎?當孩子因為經濟與文化上的弱勢,而顯得髒亂、舉止也與其他小孩不同時,這算是你說的特殊嗎?還是,你說的就是要領手冊的那些?」

我思考了許久,緩緩點頭,似懂非懂地接受了他的觀點。

「特殊」這個詞很難定義


這位朋友是某國小的教師,遇過各式各樣處境的學生。有些是被社會承認的特殊,有些是不願意接受社會協助的特殊。還有更多,他們日常時也沒那麼特殊,但在特定情況下,那種格格不入就會浮現出來。

例如,一個文靜的孩子看完《螢火蟲之墓》後,回家哭了一個月。這樣的孩子需要協助嗎?其實是需要的,這,就是一種敏感型的「特殊」。

再例如,有個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而這孩子三天兩頭就會把自己的東西搞丟,有時是鉛筆,有時是橡皮擦,有時候整本作業都不見了。

「這種孩子在其他班級,可能會因為常常忘記帶東西而受罰,也可能因此被同學訕笑。但在我們班上不會發生這種事,還會互相幫助。」朋友欣慰地跟我說。

我好奇朋友到底做了什麼。朋友搖頭,說他也沒做什麼,甚至也曾有過煩躁。一開始,朋友很有耐心,一次次提醒、協助他解決。某次,孩子又說鉛筆盒找不到,朋友很困擾,於是決定直接陪他回家一趟。

「收好鉛筆盒又不難,為什麼每天都在弄丟?」他心裡這麼想著。

直到他走進那孩子的家,看見地板上堆滿了各式物資與雜物,孩子從凌亂的床底下賣力翻找出兩支鉛筆,奶奶則彎著身子,在家中唯一的桌子底下試圖找出那個鉛筆盒——那一幕,讓他啞口無言,也才讓他發現自己原來從沒真正發現:這不是粗心,而是生活裡沒有空間好好放下一個鉛筆盒。

在回學校後,其他孩子們吱吱喳喳地問,老師不是陪他回家拿鉛筆盒嗎?那鉛筆盒呢?他只有在那時候跟其他孩子說:「是老師太武斷了······」其他孩子似懂非懂,但似乎能理解到,這不只是「沒帶」鉛筆盒的問題而已。

「我總記得那天,那孩子的筆又不見了,我也忍不住想要唸他時······」朋友回憶時微微一笑:「還沒開口,坐他旁邊的同學就把自己的筆遞了過去。那一刻,我真的眼眶都紅了。」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之處,當老師用多元的眼光看待時,孩子也會學著用同樣的方式看待彼此。要讓孩子學會尊重,不需要什麼口號或活動。只要在班上創造一個能感受到理解與友愛的環境,孩子就會學著去回應別人——他們會照著你做的樣子,去對待他人。因為,孩子一直都很單純,也願意溫柔。

比「特殊」,更「特殊」?


不過,我內心總還覺得有一絲不對,我就追問:「這些不一樣啊!真正有領手冊的那些特殊,有些是會影響到同學的。跟看電影後難過,或鉛筆盒不見,完全不是同一個層級的特殊吧?」

朋友則一點也沒有被我難倒的模樣,跟我分享了另一個故事。

他也遇過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遇到困難或衝突時,會崩潰尖叫。在早期,像這樣的孩子,身旁總會有一個陪伴員,那孩子的陪伴員是一位阿嬤。而在那時,孩子想要和其他同學相處,但每次換座位時,他都被安排跟阿嬤坐一起,不能跟其他孩子一起。

有次,孩子就因此尖叫,說他不要跟阿嬤坐。其他孩子看到他的崩潰,也都顯得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排斥。

「那你覺得,問題會是什麼呢?」朋友問我。

忽然,我想起我帶營隊的經驗。那天,有個孩子午休時,在安靜自習的教室中尖聲哭喊。我們的領隊馬上前去關心,但一時半刻還是止不住他的哭泣。而教室其他孩子起初被嚇了一跳,後來開始窸窸窣窣地討論起那個孩子。

「······他好奇怪喔!幹嘛那樣啊?」、「一直哭,好吵喔!」

我也不知道是哪來的靈感,就對這些孩子說:「來,我們專心做自己的事情,讓老師跟他可以慢慢處理自己的情緒。你難過哭哭時,也不希望別人一直看吧?也會希望能慢慢冷靜吧?所以,我們也給他一點時間,好嗎?」

聽完這段話後,孩子們看著我,又扭頭看了看彼此。最後,竟全部都低下頭來專心做自己的事。他們的年紀都不超過10歲,但卻在那時一起尊重其他孩子的「特殊」。那一刻我才發現,孩子不需要學會「包容」,只要我們不要一開始就把人分開來,他們就會去想「要怎麼一起生活」。

回到朋友問我的問題,我不禁想,陪伴員的機制有他的必要性,但如果沒有互助的環境,沒有讓其他孩子理解到那孩子的狀態,甚至可能凸顯了他的特殊,以至於孩子的人際需求被阻斷。衝突持續發生,普通與特殊的分際就會愈發明顯。

「如果能在團體生活中認識到彼此,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生。也就是說,每個人都不特殊,只有怎樣的回應更適合的問題而已。」朋友回答了我的問題。

其實「特殊」很「普通」


跟朋友聊完後,我再回頭看向手機中那些對特教生的謾罵仇恨,想著,其實孩子們的「需要」有時真的沒有那麼複雜。

那些需要被幫助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懷和資源;而被影響到的孩子,需要一點點引導,像是一句話、一個示範、一個不慌不忙的陪伴······只要大人願意如常地對待孩子,就能學會怎麼去對待他人。

這之中最困難的,或許是大人要怎麼不複製自己過去的粗暴、急躁或漠視吧。

我們若看見每個孩子需要被理解的方式,也提醒自己怎麼去陪他們,也陪其他孩子一起長大後,孩子們也會照著我們的樣子,學會理解、學會溫柔,學會一起生活。

但究竟這樣的理想如何實踐呢?想到這裡,我腦中竟浮現了那位朋友的臉。

也許,答案早就藏在我們的對話之中了。
 

note.detail.more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從孩子來到這世界上起,我們亦步亦趨、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帶大

劉楚筠 2025-07-01

富饒的沙漠
富饒的沙漠

在學齡期,孩子開始走向社會,家庭不再是唯一的訊息或權威來源。

鄭谷苑 2025-07-01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所謂代溝,自古就有。

史英 2025-05-01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你所謂的『特殊生』是什麼意思呢?」

鄧嵐心 2025-05-01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我跟體罰的「緣分很薄」,影響卻很大。

李慧貞 2025-05-01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請小孩先讀讀附錄的課文(見P.62),再試試以下的題目。

史英、武宜佳 2025-05-01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有了課文與原文對照,就容易看出兩種語言的差異,也就自然會…

史英、武宜佳 2025-03-01

海綿與章魚
海綿與章魚

在討論小孩的學習歷程時,常常會用海綿做比喻。但去年十二月…

鄭谷苑 2025-03-01

當小孩森氣氣
當小孩森氣氣

人們總說,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不分好壞、要接納、要理解……

陳雅萍 2025-03-01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阿文看到建中校友會的菜單,覺得很噁心。她說:「以前都覺得

楊佳羚 2025-03-01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性影像犯罪,任誰聽了都會心頭一沉的五個字。究竟為什麼生發生?

鄧嵐心 2025-02-27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我們很難把這些事件的成因都歸咎於「兒少不懂資安問題的重要性」

李昀修 2025-02-27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我每天都會到網路上搜尋自己的照片。」

李昀修 2025-02-27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網傳私照,絕對是所有爸媽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史英 2025-02-27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幾年前,網紅還是罕見的職業,與其說不支持小孩想當網紅,事實更

鄧嵐心 2025-01-01

抗網保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