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談特教議題了。當然也不是第一次看見網路上對於特殊生的不友善言論,只是每一次看到時都會想,這算是歧視嗎?
別誤會,這當然不是想說那些言論是正確的。只是對於說出那些言論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不覺得這是什麼歧視問題,而是事實,比起講人權這種天高皇帝遠的東西,這些在網路上抱怨特殊生為什麼要跑來他們班級的學生很可能只是覺得自己在談一個超級務實的問題,以及他的人權為何大於我的人權的問題。
想想,光罵人歧視就真的沒有太多意義。該問的問題或許是, 為何人們不太感覺自己的言論蘊含歧視?以及這些真實存在的困境又是怎麼被造就的?越大的題目,越是得摸著石頭過河。
於是我們回頭蒐集網上的言論,思考他們為何被推到一個與特殊生對立的位置。我們回頭追蹤留言的足跡,思考這些言論在網路上如何生長,以至於漸漸放大為某種「 異常的正常」。
我們詢問現場老師、了解兒少的心聲、爬梳特教的脈絡乃至於融合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然後寫下一些關於這過程的整理與思考。
其實,教育的發展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融合的過程,從過去男生才能念書,融合到男女都可以念書。從過去黑人與白人必須念不同學校,到現在一個校園內可以看見黑白黃種人一起上學一起生活,從過去分出好班與壞班,好壞班的學生們彼此不相往來,到現在來自不同背景、不同成績的小孩,可以一起上課一起玩耍……歷史告訴了我們,融合本身,就是學習,也是教育。以及,它必然面對非常非常多的辛苦折衝與反撲。
但我們終究能跨過去。
在此刻回看網路上網友的暴言,其實也是一個好的契機, 在融合教育已經施行十多年的今天,我們回頭看見教育現場的融合與不容,然後,我們就思考,如何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