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note.detail.update
2025-02-27
note.detail.writer
李昀修

◎李昀修

「我每天都會到網路上搜尋自己的照片。」

曾聽過一位私密照被外流的受害者這麼說。

搜尋到了,花費漫長的時間檢舉、請求刪除。搜尋不到時,好像喘了一口氣,但下一刻又開始擔心,是不是在哪個不知名的地方,照片又被悄悄地流傳……

這件事情很痛苦,但他無法停下,凝視螢幕的同時,也彷彿螢幕一端有另一雙眼,時時刻刻地盯著他看。
人們努力想預防私密照外流帶來的傷害,可當傷害已然發生時,我們必須承認,那有時會讓人們陷溺其中,難以逃脫。傷害發揮作用的時程可能很長,讓受害者一再回返,一再被傷害,尤其在這個萬事上傳網路後便難以消除的時代。

然而這不表示傷害就能永遠的束縛住被害者,傷害襲來,但人未必就得攔腰折斷。

在一個真實的故事裡,學生A原先僅傳給伴侶的私密照,因社群帳號被盜用,而非自願的被網友外流。然而,學生A在歷經這一次的事件後,固然受傷了,卻也在後續的陪伴中,找到學習的興趣。
而這一切本來是不會發生的。

在事件爆發最初,學校想針對這個性平事件做出懲處,但懲處的對象中竟然包含照片遭到外流的學生A。這事情聽起來很令人納悶,畢竟無論怎麼看,被外流照片的人都是受害者吧?為何會懲處受害者呢?

學校的說法是,學生A散布猥褻圖片,甚至將法條都搬了出來。這件事情對學生A來說自然是一番衝擊──他可完全沒有想要散佈自己的私密照啊──但衝擊更大的是他的家人。當聽到學校要以此記過時,學生A的家人對自己有各種自責:沒有管好小孩、不該沒發現他有談戀愛、不該沒有注意到他的網路使用狀態……龐大的自責,足以輕易壓垮家長與學生本人。

在此刻支撐著孩子的,是青少年陪伴機構的工作人員。他們不但首先發現了學生A照片遭到外流的事件,也在事件發生之後,持續的陪伴學生處理心中的困惑、難受跟其他隨之而來的種種問題,包含做了性平通報,也包含通報後,竟然必須去擋下學校的不當記過。

「家長一定會被嚇到啊,首先自己的小孩確實照片外流了,再來是學校也拿出法條,當下一定會很慌張、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我們也就跟家長好好地說,讓他知道其實法條不是這樣用的,以及也要讓家長知道,這其實真的也不是學生A的錯。他是有拍沒錯,可是他沒有要外流。」青少年陪伴機構的工作人員說起這件事情,有點苦笑,有點像在說一個荒謬的故事。

「就學校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也蠻奇怪的,他們很堅持想要懲處那個學生A,甚至還想說要求讓老師可以檢查學生A的手機,來確認他之後還有沒有拍。可是,如果有拍的話,那照片不就先被老師看到了嗎?以及,他們說懲處是因為要讓其他人知道不能做這樣的事情,可是第一,他是被人外流的。第二,性平事件照理說不能公布,那你要怎麼跟大家說他被記過的理由?」

這個不合理的懲處被青少年陪伴機構阻止了。而倘若沒阻止,學生A要面對的,不只是學校的不友善,也包含家長的自責與不諒解,家長可能會覺得自己必須時時刻刻緊盯著小孩的狀況,以防止他出錯。雖然這一次真的不是他的錯,但如果被記過了,即便眾人都說不是他的錯,學校依然用制度明明白白地說:就是你的錯,那學生A如何能相信自己並不是犯錯的人(或至少不全是自己的錯),以及相信自己能夠走出照片被外流的震撼與困惑呢?

擋下懲處的同時,青少年陪伴機構也陪著學生A一起尋找有興趣的、想上的課程。看著他逐漸開始思考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然後有一天學生A說:自己以前不太會拒絕別人的要求,但現在好像有一點能力可以決定自己要,或者不要。

我們看見傷害確實曾經發生,可是沒有擊倒這個學生,他依然能夠去想自己想要、不想要什麼,能夠思考自己想走向怎樣的人生,即便那可能都還是很青澀的思考,都是在經歷傷害後,依然努力綻放出的能力。

當然,許多人可能更希望小孩子打從一開始就不要拍照,而那確實是會需要小孩多對此有所警惕,不要糊裡糊塗的拍下來並給出去。可是當傷害已經發生時,如果希望小孩子能夠從傷害中復原,而不是如文中最前頭所提及的受害者那樣,日日夜夜反覆搜尋自己的照片,不斷地使自己浸潤於傷害的話,就必須幫助他們擁有新的觀點,而非不斷地在同一種思路迴圈。

這也包含成人們也不要進入迴圈裡,例如故事中的學校就非常需要──他們沒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懲處只是在擴大受害者的傷痛,甚至意圖讓老師得以檢查手機率先看到裸照這件事情,恐怕比學生的自拍更接近觸法而不自知。

以及,家長所陷入那種處處都在責怪自己沒能管好小孩的龐大自責。雖然關心則亂是人之常情,但這卻讓自己難以有餘裕去好好思考,並發現其實自己的小孩,並沒有這麼的錯。

倘若眼前的小孩子並沒有如故事中的學生A那樣幸運,從事件的最初便有可信賴且能傾聽的青少年機構工作人員陪伴在身邊,並且已陷入不斷「以傷害來再次傷害自己」的迴圈時(可能是如文中最開始的反覆搜尋自己的照片,或者不斷在語言中譴責自己當時不該如何如何,以及其他更多可能的方式)。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幾種作法。

比如,在安全的狀態下,讓小孩子好好地把自己對此的憤怒、悲傷與難過跟朋友完整的傾吐出來,傾吐到幾乎無更多話能夠說。傾吐本身便是一個需要整理自己的感受並組織語言的過程,除卻透過理解可能帶來的療癒外,也可能因此增加一位拒看外流且有勇氣對此發聲的好人。

以及,認知到身體的每一刻都在新陳代謝,三天後構成「我」的細胞,已非受害時刻的「我」,傷害確實發生也難以否認,但它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被停留在過去,不被允許再傷害此刻的自己。

而這些方法的核心,其實都是重新找到看待自己的方式,透過這個看待,我們期盼受害者能夠拿回訴說自己人生的故事的主導權──加害者版本的故事已經夠多了。我們嘗試努力的,是讓受害者能夠訴說自己的故事,並且訴說自己人生往後的故事,就像前文中那個學生A那樣。
 

note.detail.more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從孩子來到這世界上起,我們亦步亦趨、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帶大

劉楚筠 2025-07-01

富饒的沙漠
富饒的沙漠

在學齡期,孩子開始走向社會,家庭不再是唯一的訊息或權威來源。

鄭谷苑 2025-07-01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所謂代溝,自古就有。

史英 2025-05-01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你所謂的『特殊生』是什麼意思呢?」

鄧嵐心 2025-05-01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我跟體罰的「緣分很薄」,影響卻很大。

李慧貞 2025-05-01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請小孩先讀讀附錄的課文(見P.62),再試試以下的題目。

史英、武宜佳 2025-05-01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有了課文與原文對照,就容易看出兩種語言的差異,也就自然會…

史英、武宜佳 2025-03-01

海綿與章魚
海綿與章魚

在討論小孩的學習歷程時,常常會用海綿做比喻。但去年十二月…

鄭谷苑 2025-03-01

當小孩森氣氣
當小孩森氣氣

人們總說,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不分好壞、要接納、要理解……

陳雅萍 2025-03-01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阿文看到建中校友會的菜單,覺得很噁心。她說:「以前都覺得

楊佳羚 2025-03-01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性影像犯罪,任誰聽了都會心頭一沉的五個字。究竟為什麼生發生?

鄧嵐心 2025-02-27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我們很難把這些事件的成因都歸咎於「兒少不懂資安問題的重要性」

李昀修 2025-02-27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我每天都會到網路上搜尋自己的照片。」

李昀修 2025-02-27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網傳私照,絕對是所有爸媽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史英 2025-02-27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幾年前,網紅還是罕見的職業,與其說不支持小孩想當網紅,事實更

鄧嵐心 2025-01-01

抗網保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