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被問道:改版就改版,為什麼還要日記?一時楞住,不知怎麼回答,又好像做了虧心事被抓到──好啦,改版日記是「文宣」沒錯,不過也是為了不肯遺失走過的痕跡啊!
哈哈,這也是一種文字偏執,以為有記錄就有存在,其實沒人看的話,還不等於沒有發生。糟糕,怎麼又在拜託大家「不可不看」?
還是趕快回到──上次說札記網站規劃一再打掉重練,要突破的是思想的慣性,要置換的是項上的人頭;那麼,又經過一個月,到底換好了沒有?
換腦袋這種事情,不能自己說了算;所以就來說網路版的長相好了:首頁的上方,一如所有網頁,是一列橫排的按紐:熱議/ 連載/ 教小孩/ 冷知識/ 校園的邪惡/ 紙本札記/ 讀者迴響/ 多媒體/ ;嗯,八個好像多了一點,但沒辦法,捨不得刪,每一樣都非放上去不可,也許就是腦袋還沒換好。
「熱議」是就當時正夯的網路話題,引用紙本文章來剖析;「冷知識」是就紙本中的儻論宏議,給予更接地氣的詮釋或發揮,就算是某種閱讀心得也行。「教小孩」無非就是父母或老師的「百寶箱」;而「校園的邪惡」,則要報導校園的一些進步或希望,做為某個已經被揭發的特定邪惡的對比。
「紙本札記」當然就是紙本的網路版,讓訂閱人可以「滑」也可以「翻」,另外,也包括卅年札記的資料庫;「讀者迴響」就不是貼一些「感謝編輯…」的廢文,而是收集網上罵我們的種種,就算罵髒話也不棄嫌。
「連載」則一言難盡了,只能舉例:例如某人的上學日記,說不定還是漫畫版;又如某人的推理小說,但保証有教育哲學在內。「多媒體」呢,就更是包羅萬象,比如就紙本深論的某個議題,請兩位「非比等閒」的人士對談,或辦一場小型座談會;當然,也不排除某個教育事件的影音記錄…
這樣,有沒有一點「探戈」的樣子呢?我是說「紙本」和「網路」的共舞。
那麼,關於紙本,也有什麼可以透露 (我是說日「記」) 的嗎?因為一月十三,恰好是蔣經國的忌日,所以可能會有「專文」對他做「正寫」與「側寫」;大家會想:蛤?這不是成了政論雜誌嗎?其實,這樣才是「真的」教育雜誌,因為,不論政治的教育,就是假的教育,何況,這是所有父母和老師都該知道的,不止是歷史,還包括解讀歷史的「方法」!
敬請期待明年一月一日上架的「雙月刊」,它同時是網路與紙本的「雙刊」;同時還有,也請期待下個月的、最後一篇的「改版日記六之六」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