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
自從排定兩週後住院,阿公就整天唸:這個醫生一定是想騙錢,我身體好的很,根本不用做那個手術──要不然他就是需要病例,做研究報告用;要不然他就是要給學生實習……
大家都急了,想說不要到那天他拒不上車,或不簽同意書,或在醫生面前亂講,那怎麼辦?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單行縱隊,絕非刻意安排,尤貴自然形成,輪番上陣盡孝,一個一個去和阿公「好好講」。
講什麼呢?講解檢驗報告、醫師診斷、以及平常大家對阿公身體狀況的「敏銳觀察」,等等;然而,這位阿公也不是等閒,隨著眾人的循循善誘,他逐項上網google,展開了雄辯的滔滔,什麼運動心電圖的準確率只有70%啦,他逐日的運動強度超過年齡啦,白色巨塔的各種事蹟啦,等等。
兩方正在角力的時候,家裡卻來了一個稀客;雖然是阿爸辦公室的一位老友,但翩然的到訪卻還是多年首發。原來,他在茶水間聽了老友的苦衷,自告奮勇說要來探望阿公。
才在沙發坐下,他就跟阿公說,我聽說你的醫生是騙子。阿公面色一整:「說了你也不會相信」;他趕快接上:「誰說的?不信我怎麼會來探聽」。然後二人就一言一語的講了起來,旁邊的家人,包括自以為請來救兵的阿爸全都傻了;因為這位救兵根本是火上加油,一口一個「騙子」,比阿公喊的還響。
更可怕的是,他每隔幾句就說「你的身體好的很」,比阿公對阿公的信心還十足十倍以上。
然而,他們兩人都不肯講手術那天到底怎麼辦;這真是奇怪,講來講去都不用見真章的嗎?這時候,在一旁滑手機又一面偷聽的孫仔卻插話了:「阿公,我看你就不要做那個鬼手術好了」;阿公臉色一沉:「猴嬰仔,你知道什麼?你爸千拜託萬拜託才排上的手術,可以隨便不做的嗎?」
咦?這什麼意思?難道──難道老人家一直是在那裡口是心非、不、口非心是嗎?阿爸高興的站了起來,但救兵立即轉移了救援的對象:轉頭看住阿爸,把他拉住坐下,一面說:「你不知道啦,阿公應付騙子有他的絕招」!
聽到這個,連阿公也楞住,不知道絕招在哪裡。救兵對大家說:「你們知道對付騙子最厲害的招術是什麼嗎?就是給他騙回去」;看著一家人懷疑地瞪著自己,他接著說:「你們不以為然,是因為不知道怎麼騙回去」,然後轉過臉問阿公:「我們就騙醫生,讓他以為我們被他騙的乖乖去做手術,對吧?」
阿公一下子笑開了,大笑著說:「對極了,就是這樣;孫仔講的對,我根本就不用做那個鬼手術,但我可以騙那個鬼醫生,讓他以為我不知道我身體好的很──其實(後面更大聲)我身體好的很」!(註1)
「我身體好的很」這句話正在屋子裡回盪,這下子,一屋子的人都明白了,重點只在那一句;也是他們二人剛才一言一語的時候,一再重覆的那句;也是幾個禮拜以來,阿公一直在唸的那句,只是──從來沒有人聽懂!
最驚人的是,有了「騙回去的絕招」這個說法,短短幾秒鐘內,阿爸居然開竅了:「阿公,你身體好的很,我真該死,一直都搞不清楚」;媽媽也開竅了:「阿公,你從來沒說不要做手術,我真該死,一直都沒搞清楚」;姑姑也開竅了:「阿公,我真該死,搞不清楚那個小手術就算是白做也傷不到你,因為,你身體好的很啊!」
阿公笑著說:「你們搞不清楚沒關係,只是因為太關心我了啊,這就叫作關心則亂」,孫仔卻趁亂插話:「阿公,你真的要去白白做那個沒必要的手術……」;大家正要摀他的嘴,阿公卻雙手護著他:「這猴嬰仔也是關心我啊!我得跟他說真話」。
然後對孫仔說:「其實我心裡很害怕,只好一直講『身體好、不用做』來安慰自己,但又不敢真的不去做手術」;孫仔說:「我知道了,你現在只要告訴自己,你是騙醫生『你被他騙』,就可以又相信自己沒病,又不會萬一有病沒做手術……」
救兵一面站起身來告辭,一面說:「孫仔說的真好,看起來,只有他一個人真正搞懂那個絕招的精髓」。阿爸一面送客,一面和老友站在門邊再說幾句:「你怎麼會聽的懂阿公的話?啊那個絕招又是從哪裡學來的?」
救兵說:「你不知道啊?我平常都在人本當義工」,阿爸一聽,眼睛都亮了,馬上問:「我家孫仔最近一直在講,他將來要去當網紅,這怎麼辦啊?」
救兵怎麼回答,不用說大家也知道;無非就是把孫仔當阿公,把絕招用在他身上,讓自己被他騙,或騙他「你被他騙」,或騙自己……(註2)反正就是不要把字面的話當真,要去體會小孩、或老人、或任何人,心裡真正的意思。
阿爸聽的糊糊的,臉色有點難看;好友拍拍他的肩膀:「別那麼沮喪,你只是關心則亂罷了」。
註1:這個絕招的要義是:不用讓老人收回「身體好的很,不用做手術」這個說法(他需要這個說法來安慰自己),同時給他一個藉口乖乖去做手術(即假裝是被醫生騙去做)。有趣的地方是:既然原先抱怨醫生在騙他,現在就可以把自己的「假裝」說成是騙醫生,這就是「騙回去」的意思。
註2:關於「小孩想當網紅」這個問題,人本教育札記第415期的專題,有詳盡的解析與建議,其中主要的精神,就是本文所揭示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