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行為研究社社長
約略記得某一段時間,網路上掀起一股「打假」的熱潮。中國的某位格鬥選手便以打假為名,挑戰各種網路武術大師或傳統武術大師。當然結局不意外的是這些人都被這位格鬥選手打得灰頭土臉。網民們自然也是看得樂不可支。
而打假的熱潮不單單是武術,許多人便以「打假」、「踢爆」為主題,去踢爆各種坑人的旅遊景點、造假的網紅、誇大的產品之類的。
網民對打假的揭發與渴求固然也有一種獵奇與窺探的眼光在內,畢竟看見某些大言不慚的人跌個狗吃屎會感到很爽也是合乎情理。不過,往好的一方面想,至少喜歡打假,背後依然出於對真實的渴望。畢竟在網路世界裡,假面具的拆穿與被拆穿乃是日常,如果真有什麼人可以真誠地活在網路上,那確實是挺吸引人的也挺有賣點的。
於是有人賣「打假」,就有人賣「真誠」。
比如你偶爾也就能想起幾個網紅,直播時總是情緒激動、髒話脫口而出漫天的飛舞。彷彿相爭「語言粗暴大賽」的冠軍寶座。而觀眾們也挺吃這套的,畢竟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與其聽讀書人落落長地說一串,還不如聽這些語言粗豪的屠狗輩們臭幹三句,倒令人感覺彼此有點真心相待。
但這些網紅的所謂「真誠」是否為真?「真誠」有沒有可能是一種「人物設定」?是說,「真誠」是可以創造出來的嗎?如果可以,那「真誠」又算什麼呢?
大概沒有誰能料想到這種反覆纏繞,宛如禪宗公案般的提問會在2024年4月的一個夜晚被解答。
事出也有因。四月初時,藝人黃子佼因持有未成年性影像,引發軒然大波。警方更沿線一路查出他購買性影像的色情網站長期販賣、製造各種非法性影像,儼然為台版「N號房」。而當這樣龐大的、針對未成年者的性犯罪集團被揭露時,知名網紅統神卻在直播中評論到「不覺得這事情有這麼嚴重」、「我也想X未成年啊,怎麼樣?」
此言論一出,自然引發許多人批評,但統神不變應萬變,一句「假道學」反過頭逼問每位質疑他的人。
統神當然不是戀童癖,他在事後訪談中也自承發言當時不清楚該色情論壇涉及的犯罪嚴重度才會做出這樣的發言,不過他的逼問仍有意義。那就像是在問每一個人「你心裡是不是也這麼想過?如果也有,憑什麼誠實說出口的我有錯?」
這疑問可能比那些言論本身都還要真誠。直到統神遇上了苗博雅。
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在直播上談兒少性剝削議題時,不畏戰的統神Call in到苗博雅的直播裡,反歷經一番線上法律教育的部分就不須再提了,有意思的是,統神在明知對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的嚴重後果下,他依然舉出倘若有十七歲(未成年)的女生想與他發生性關係時該怎麼辦?並自承會產生性慾。
於是兩人有了以下對話
統神:「因為有網友問我 ,我也只能老實跟他講啊 。」
苗博雅:「網友問你 ,你就好好回答 。雖然我知道你節目很有效果 ,可是我覺得做效果 ,也有一點社會責任 ,對不對?你可以做正面的效果嘛 。搞不好之後大家對你改觀啊 。」
統神:「可是我不希望大家對我改觀 ,我希望展現真實的我」
苗博雅:「阿航(統神本名張嘉航) ,真實的你當中 ,一定也有包含溫暖善良的面向嘛 。」
統神:「有 ,有……」
對未成年人性交是不是嚴重的行為?是。
統神的性慾是不是真的?也是。
既然兩者都是真實的,那為何統神只呈現了其中一面呢?為何以「真誠」為賣點的網紅們,多數呈現的是傷人、銳利的一面?時常忘卻如苗博雅所說的「真實的你當中,一定也有包含溫暖善良的面向」?
要表現出溫暖善良的真誠,其實是件有難度的事情,這類的人常常被罵「聖母病」、「過太爽」,非經歷性命交關的嚴苛考驗,否則難以取信於人。但「明明大家都這麼想,只是不敢講」這種程度的真誠可就簡單多了,只需要展現「我很敢講」且不畏炎上,就能讓自己顯得莊嚴壯烈。服膺於這股風潮的人並不只統神,館長、薩泰爾乃至於柯文哲,各領域的網紅皆以「失言=真誠」、「直講=真誠」做為賣點。即便那些失言裡,往往含有對女性、對障礙者、對政治受害者、對弱勢者的歧視。於是,他們走上了「做效果,且不負起社會責任」的路線。
當我們去疑惑這些人為何不去呈現自己溫暖善良的一面時,就不難發現他們只是挑了一條輕鬆的路走。但當他們的語言都是為了「做效果」時,所謂的「真誠」也不過是一種虛假的人設罷了。只是,或許連他們自己都沒發現這件事情,畢竟要建立起堅固的人設,有時人們不惜欺騙自己。
於是連他們自己,以及觀眾們都認為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了。但當網紅鼓動著觀眾們也去追逐這樣的人設時,歧視的語言變得不那麼難說出口了,倘若你感到反感,那麼還會被指責為「沒有幽默感」、「假道學」。
一個個集體戴上「真誠」假面的世界裡,人們用虛假的人設殺死心中真實的溫暖善良,而當有一天他們得以卸下「真誠」的假面時,還有辦法認得自己是誰嗎?
練習題:
幫助網紅文哲卸下人設吧!
練習前的要點說明:統神的案例裡,真實的是他的心情,隱藏的是他其實知道對未成年人性行為的嚴重性。於是我們可以從另一位網紅文哲的語錄練習看看,他失言的範圍極廣,包含性別、肢體、障礙者等……我們先試著猜看看他的語錄各自針對哪些人可能有歧視問題,並猜猜他隱藏了哪些面向吧
練習一:這是事實陳述?or刻板印象?甚至是性別歧視?
「日本女孩子比較漂亮,因為都化妝好才出門,不像台灣有些女性同胞直接上街嚇人」
練習二:沒同理心=務實嗎?
「要自焚拜託去河濱公園自焚好不好,不要在公寓裡自焚」、「憂鬱症搞自殺,自殺就算了,拜託你吃安眠藥,不要用自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