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旅人
給大家3秒鐘想想,現在網路上在流行的是什麼呢?
3、2、1。
我的答案是,「真誠」。
蛤?在這個垃圾郵件清不完、假消息滿天飛的網路世代,說「真誠」是現下流行,是什麼反骨的嘲諷嗎?
然而,假如我們細想在網路世界當紅的人,諸如柯文哲、館長、統神……他們似乎有些相似……「真誠」。他們都很「真誠」,對吧?
「不不不!那是粗魯、是歧視,不是真誠吧?」
你也許急著想反駁。
但事實上,他們迷人的點正是「真誠」。去問他們的粉絲,相信都會有類似的答案。
曾幾何時,「真誠」成了野蠻粗俗的脫罪之詞?且早已充斥在網路世界,深根現代人的心中,並令許多人為之著迷。
「真誠現象」此刻就在孩子眼前的螢幕中發生……
「真誠」到底是什麼
在了解真誠現象前,或許該先了解,這裡的「真誠」指的是什麼。
有一個大哉問,究竟怎樣的人可以被稱作「真誠」呢?被稱作「真誠」的人,真的有真誠嗎?到底怎樣是真誠呢?當沒有讀心術時,要如何確認對方是否「真誠」呢?
探討深奧的定義問題不失為樂趣,但我想先帶大家想一想。
還記得在傳統媒體時代,藝人們無所不用其極的賣力表演。像是觀眾們會殷切期待余天上演賞人巴掌的環節。或是在大小S當紅時,觀眾也會好奇她們今天又會展現如何辯才無礙的吐槽與毒舌。
他們為什麼吸引人呢?你腦中或許會想到很多理由,關於人格魅力、關於主持技巧,但無論如何,似乎有一個點你無法否認。
因為,這!很!爽!
比起打官腔說些文謅謅的話,他們坦率地做了別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說了別人想說不敢說的話。
而裡外如一的言行,這不正是「真誠」嗎?
也許有一部分人會猛然被說服,而敏銳的人會察覺到一絲異樣。
我直接替大家提問:上面說的是做了「別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那麼我們要怎麼知道余天是否真想打人巴掌?大小S的辛辣語言是否為他們的真實想法呢?
事實上,觀眾們一概不知。觀眾根本不知道那些藝人們的行為是否出於己願。
而比起藝人本身的意願,觀眾自身的慾望才是重點,今天重點才不是那些藝人想不想打別人巴掌、或酸言酸語,而是觀眾們想啊!觀眾們想像那樣不顧世俗眼光的做那些事,所以他們將自身投射在藝人上,也就會很買單那樣的表演。
可想而知,「真誠是什麼?」從來不是重點。或者該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為他們符合了觀眾某種內心的期待……
觀者的慾望
發覺人們心中潛藏的慾望,藉由詮釋與表演,使觀眾得以在觀看節目時釋放自己的壓力,這是娛樂產業心照不宣的共同目標。
有些人不滿意這種「真誠」表演,認為這是粗魯野蠻、不講道理的表演。但這些人也會同意,那也終究只是表演,因為多數觀眾們深知那大方盒子中的影像,都是設計出來的橋段。
那些演藝人員的工作,正是製造荒謬引人發笑。觀眾頂多是在日常中稍作模仿、博君一笑,大概就是極限了。若真有人不慎搞混,也肯定只是少數吧!否則,社會早就一片混亂了不是嗎?
這思路卻忽略一項事實。
如今,表演不再是傳統媒體獨佔的權力,娛樂成為大家都能提供的活動。漸漸地,這種「真誠」表演也滲透到自媒體。
娛樂產業的普及,原先不應該是什麼大問題。然而,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有個決定性的區別,導致了後續的危害。
也就是,傳統媒體有公共機制可以監督,總不至於出什麼大亂,或至少能夠被制裁。
但自媒體可就完全不同。
假真誠,真人設?
有一群人有心無意地抓住了這機會,也就是那群以「真誠」為賣點的網紅。
他們口中不會主打真誠,畢竟這樣強調反倒虛偽,而是會在話語間透露出「我不講假話!」、「我老實說啦!」,並搭配上粗話拉近語言的距離,吸引著大眾的目光,使大眾相信著他們很「真誠」。
若只是這樣表演,那也與傳統媒體無異。但結合起網路的其他特性,尤其是假消息,就會變成,那些自稱真誠的人,口中卻未必說的是實話。
他們主打的僅僅是表現態度的真實,並不包含著資訊的真實。
這是新時代的「網路式真誠」。
「真誠」淪為粗俗表達方式的人設,在傳統媒體早已可以窺見,現下又增加傳播假消息的負面效果,而自媒體甚至只需要說「這只是我個人想法」便無須為任何虛假負責,或者說,難以負責。
別忘了,網路時代還有一個特性,就是跟風。
於是,除了那些真誠型網紅外,網路素人、善於追隨流行的年輕學生,以及基於各式各樣原因需要跟風的人,都跟上這股風潮。
最後,不再只有演藝人員會表演,甚至也不只是那些網紅,而是人人都可以在網路上恣意演出。他們可能是在扮演另一個人設,也或許是在展現他心中真實的自我。其中有些人謹守分寸,而有些人如脫韁野馬。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們或許都會們心自問,究竟何謂真?何謂假?
大人尚且會受影響,何況是小孩子呢?
那,所以呢?
這種「網路式真誠」的危害若有似無,卻不容忽視。我們都看得到假消息的危害,但卻鮮少注意到假真誠的危害。
對「真誠」的追求源於人類的本性,而如今卻被濫用。
仔細一想,是否連地獄哏都是真誠現象的一種形式呢?可以肆無忌憚地對任何事放聲大笑,不正就是一種「真誠」嗎?
「網路式真誠」正引誘著慾望沒被滿足的大人,以及認知尚未健全的小孩。但不用過於擔心,注意到現象就是很好的開始。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面對「網路式真誠」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