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媽媽聯盟:華麗開箱人本新竹辦公室

閃亮媽媽聯盟:華麗開箱人本新竹辦公室
來源:編輯部
note.detail.update
2022-11-01
note.detail.writer
蔡靜慈

人本新竹辦公室有一個特色──我們全都是媽媽。」

竹辦是人本第一個分會,至今已運作32年,辦公室搬過三次,10年前因為成立數學想想新竹教室,在華興街買下房子,也是對支持者的承諾──有了穩固的點,在此落地生根。

我們都是一起工作的

竹辦只有4人,各有主要負責的工作,但大家也會去營隊、課程擔任老師或支援行政,才能對教學以及爸媽、孩子的需求有更深的認識。主任慧貞說:「我們是教育改革團體,大家都必須對人和教育有所了解。」譬如申訴案主要是慧貞和秘書江江處理,但父母班課程負責人伯娟和財務宛伶接到民眾電話,也會聆聽對方來意。「會尋求人本求助的人,通常忍了很久,第一時間接住他很重要。」

先想要做什麼,再想怎麼找錢

因為資金少,必須尋找、結合各項資源,因此會認識不同的人與單位,產生新的機遇。慧貞說:「先想要做什麼,再想怎麼找錢。很多事情都是因為沒有錢,『胡搞瞎搞』弄進來的。」

如2005年竹辦受新竹市社會局委託,進行中低收入家庭關懷訪視,後與承辦社工討論舉辦「支點數學想想營」及親職課程,最後卻因故無法執行。慧貞不甘願事情無疾而終,就到處找資源,幸運地找到明泰科技文化教育基金會支援,又於2007年舉辦第一次「數學想想支點師資培訓」,近100人報名,包含明泰員工及各地老師和民眾,連續上課6個星期。

竹辦大力推動「與孩子立約──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在各類課程中邀請家長與孩子立約;每年430不打小孩日更是重頭戲:2015年與昌禾教育基金會ヽ新竹市李妍慧議員、新竹市政府合辦「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踩街嘉年華與親子園遊會,是新竹市當時難得的大型活動。2021年起,規劃並號召店家加入不打小孩聯盟,更在網路上公布不打小孩基地地圖,讓民眾去踩點。

回顧這些年竹辦遇到的挑戰,慧貞表示:「因為社會環境,難免遇到很多挫敗…」隨即話鋒一轉:「但只要認真想做什麼事,想著想著,機會就會出現!」

當我們在人本

「在人本,最特別的是彼此對待的方式。」「而且我們全都是媽媽!」在人本工作是什麼體驗?一起來看四位媽媽的分享。

慧貞:「想做什麼,大家都會挺我!」

慧貞剛到人本時,孩子只有10個月大,多數同仁還在辦公室打拼時,只有她準時下班照顧小孩。即使大家很體諒她,慧貞還是覺得抱歉。工作兩年後她因故離職,半年後再度回到基金會。「在外面,多數媽媽說到小孩,都是抱怨。所以我回來的目標,就是要開辦很多父母班,讓更多人知道:當媽媽是可以很開心的!」

沒辦過親職課程的慧貞,大膽地和新竹縣文化局談定合作,要辦理一系列親職講座;回到辦公室向執行長喬蘭報告時,「大言不慚」地說:「我不知道課程該如何規劃!」喬蘭大笑:「你不知道,就敢包工程回來喔!」最後在總會的支援下,講座順利舉辦。這次的經驗,讓慧貞更敢到處談合作,如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ヽ科技公司的福委會等,都是合作夥伴。

20多年下來,慧貞真心覺得:「想做什麼,大家都會挺我,而且局勢也會往那個方向走!」

江江:「面對真實的自己」

「以前的我,只是完成工作的人:做好是應該,做不好才要檢討。」當江江來到人本,某次營隊結束,慧貞問她:「覺得自己哪裡做得很棒?」她立刻愣住。

江江處理申訴案時,若因孩子的遭遇而難過,慧貞會問:「你想繼續跟這個案子嗎?」當江江想再多做點什麼,慧貞也讓她自己決定。除了完成任務,意願也很重要:「如果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就不會在這裡工作。」

「我是被打罵長大的,來人本後,才知道不打罵也能好好教小孩。因此很慶幸進人本後才結婚生子。」然而,遇到孩子有狀況時,以往的陰影仍會偶爾浮現;還好有人本夥伴的支持與引導,讓江江堅持守住不打小孩的底線。

「從知到實踐,是很長的過程。」這樣的嘗試很辛苦,卻非常值得,江江說:「剛到人本工作時,我爸還會說小孩怎麼可能不打!」但後來看到江江真的不打,還能教出乖孫,現在逢人便說:「小孩幹嘛打?教就好了。」

伯娟:「人本是復康中心」

全年無休的華麗妝容,是伯娟的獨家招牌。就像「鋼鐵人必須穿上他的裝備,才叫鋼鐵人」,當伯娟戴上又長又捲的閃亮假睫毛,才是伯娟!

過去的成長與工作經驗,讓伯娟覺得每個人都缺了一角,戴著層層面具保護自己,人與人間也總有隔閡:「不敢把缺點表現出來,久了就不太認得自己。」而在人本,「這裡互動很真,可以讓自己更像自己,也更喜歡自己。」

然而,復康是一條漫漫長路。某次會議中,慧貞請她擔任森林育的領隊,但這不是伯娟熟悉的領域,她很害怕如果失敗,別人會怎麼看她,巨大的壓力讓她當場在會議中哭了。她問慧貞:「這是命令嗎?」當然不是!「後來才知道,慧貞覺得我一定做得到。就算有萬一,也還有她在。」

伯娟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剝除對自我與他人的不信任──「我們是一個團隊,哪裡有缺,彼此互補。」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也相信別人會幫助自己。

當伯娟帶小孩遇到困難,會和其他夥伴傾訴:「彼此有慰藉,心結就解開了,回去又可以面對小孩。」可以說,整個竹辦(與人本)都是伯娟的支持系統。

宛伶:「終於有人談這件事」

「我從小被媽媽打罵到大,自我評價一直很低。」宛伶從來沒和別人講過這件事,直到來人本面試,要寫一篇關於體罰的文章──「終於有人談這件事了!」

宛伶總是告訴自己:以後不要變成會打小孩的人;卻沒有好好處理身心受過的傷。「垃圾、畜生、都是你的錯…這些標籤我都收了起來,認為是自己的一部分。」當她工作不順時,就一直覺得:「都是我的錯,是我做得不夠好。」

進入人本,透過讀書會向其他夥伴吐露心事,才發現好多標籤都是家庭或老師貼到她身上的,而非自己本身有問題。

宛伶成為媽媽後,有一次收到老師告知孩子有狀況,需要約談。她非常緊張,擔心老師指責她「不是好媽媽,沒把小孩教好。」「幸好在人本久了,會思考自己在害怕什麼。」有時和小孩或先生有衝突,就會拉一把椅子去找江江:「聽我講一下。」

「小孩還小時,常會突然生病。以前的工作,雖然可以請假照顧小孩,但隔天進辦公室,就會看到同事不高興。」在人本卻不同:「有突發狀況,還可以把孩子帶來。」雖然沒有像慧貞的孩子,開螃蟹車在辦公室兜風,但在友善的環境長大,讓宛伶的孩子很有主見,也樂於表達。

挫折與回饋

推動改革的過程中,難免遇到許多挫折,但竹辦媽媽聯盟卻不退縮。她們保持工作能量的祕訣是什麼;又是如何在助人的同時,也不忘自我回饋?

江江說:「有一次處理不適任老師的案子,看到是熟識的朋友,內心非常衝擊。」儘管申訴案處理過程充滿挫折,但相較於初接時的生澀,現在的江江已累積豐富經驗,越來越能承接案主與家長的焦慮,對此她十分開心:「以前申訴案家長都是謝謝李主任(慧貞),慢慢地也開始聽到『謝謝江秘書』,覺得自己總算有點長進了!」

伯娟深知影響人很難,因此都跟家長說:「每天只要有一點改變,多小都好。」每當有家長參加父母班,受伯娟影響而轉變,她都非常開心,也發現家長來上課,不僅教育觀念,處事態度或生活習慣也會有所改善。

某次竹辦為法院青少年上課,一開始孩子不太理她們,後來卻逐漸卸下心房。「回饋單上有許多孩子說,第一次有人聆聽自己的心聲,真正關心他們怎麼了。」與整個社會環境相比,一個人或一個單位的影響很有限,但宛伶說:「即使孩子在人生路上遇到不好的師長,但只要遇到一個大人,讓他感受不一樣,就能支撐他走很久。」就像有家長說,送孩子到人本上課,是來充「愛的能量」;在人本被好好對待的宛伶,也繼續將這股能量,傳給更多的人。

挑戰與展望

以往竹辦主要在新竹市耕耘,這幾年擴及其他區域。竹辦每天都會接到桃園的申訴;但苗栗來的申訴卻相對較少,因為「民眾一直在那個系統,沒想過向外求助。」

如何在更多地方建立進步的教育環境,慧貞分享新竹縣的例子:「今年花很多時間在這裡,除了將430活動移往竹北,也積極取得政府標案,辦更多親子活動和講座。」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桃竹苗家長與學生認識人本,吸收各項教育與人權理念,並實踐在生活中。

人本一路披荊斬棘,將光亮帶進所到之處。在改革的長路上,雖然前方布滿險阻而後方陰影尚存,但竹辦前進的腳步不會停止──閃亮媽媽聯盟會繼續散播愛的能量,為台灣打造更理想的教育環境。

note.detail.more

打造愛的家──基地的2023
打造愛的家──基地的2023

找到自己的學習主體性,很了不起!

三重青少年基地 2024-01-02

教學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記過總是要有理由吧。學校的理由是「疑似對學務主任不禮貌 …

李思慧、林郁璇、陳志遠 2024-01-01

好話的力量
好話的力量

練習說好話,就是個最好的起手式,它表現了解與尊重…

陳雅萍 2024-01-01

繼續一起森林育
繼續一起森林育

點開這封信時,我們正淹沒在交通接送、保險資料等營隊行政的深海

江思妤 2024-01-01

執行長報告──三挫三勇
執行長報告──三挫三勇

練習跳脫自我中心,並設法貼近,我們想要影響的對象。

馮喬蘭 2023-12-28

從基地到社會─青少年基地論壇談死刑
從基地到社會─青少年基地論壇談死刑

我們如何與小孩一起思考,死刑存廢和社會中「每一個人」的關係?

黃詩晴 2023-07-06

當特教生就讀特教系,會發生什麼事?
當特教生就讀特教系,會發生什麼事?

處理校園申訴多年,遇見許多勇敢的孩子,晶晶讓我印象深刻...

楊詠晴 2023-05-30

數學想想給我的大收穫
數學想想給我的大收穫

陳彥妏 2023-05-16

數學想想讓我的學生感到既燒腦又好玩
數學想想讓我的學生感到既燒腦又好玩

葉俊宏(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老師) 2023-05-16

國際專家審查,可以是兒童權利往前邁進的助力
國際專家審查,可以是兒童權利往前邁進的助力

國際審查是不是大拜拜?取決於政府的決心與公民團體的監督力道

陳志遠 2022-12-01

一起踏上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的旅程
一起踏上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的旅程

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際專家審查的亂象

黃少筠 2022-12-01

我們是兒少代表,我們一起參與改變社會
我們是兒少代表,我們一起參與改變社會

兒少代表們關心什麼?忙什麼?兒少代表回答你

楊姿潁、林伯樵 2022-12-01

從內在到外,創造友善空間
從內在到外,創造友善空間

教孩子覺察思考與合作,父母也辦得到

黃詩珣 2022-12-01

親愛的,我用數學說故事耶!
親愛的,我用數學說故事耶!

以說故事的方式教孩子數學

溫政鈴 2022-12-01

舊帽子與新鴿子
舊帽子與新鴿子

教育要改革、民主要深耕,所以必須從舊包袱裡面,拿出新的東西來

史英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