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語入侵的現象學.之一──荒涼單調的風景

支語入侵的現象學.之一──荒涼單調的風景
note.detail.update
2024-11-01
note.detail.writer
石牧民

◎石牧民


「支語入侵」這個詞彙是一個不太需要解釋的詞彙,同時也是一個需要辯護的詞彙。

「支」的根源


但是不妨從字面上透露的訊息說起。會使用這個語彙,願意使用這個語彙的人顯然明確感受到來自「支」的敵意。對這個敵意第一線的反應就是先在「必也正名乎」的層次上反擊它。支說的是「支那」。這不是好聽話。無論怎麼解釋,它畢竟就是一個產生於帝國主義時期,且明確針對中國的詞彙。它更且是刺得到當前中國軟肋的難聽話。被稱為「支那」的中國是被侵略,被殖民的中國。既已「大國崛起」的中國只有侵略他國(如台灣)、殖民他國(如「一帶一路」諸國或非洲諸國)的份,決不會坐視它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再被張掛出來。「支那」一詞和「426」一樣,在臉書這個社交媒體介面上都是會觸發審查機制的關鍵詞。「支語入侵」就是這樣而不太需要解釋的。台灣知道中國有敵意,中國也知道台灣有敵意。那就是互相有敵意。敵意雖是彼此互相,但侵略卻是單方面的。中國有侵略台灣的意圖。這個意圖可不是台灣被害妄想。中國侵略台灣的意圖,國際社會不但知道,甚且會盤算它發生的時間並試圖預先部署應對的方法。中國是要侵略台灣的。近幾年來,「資訊戰」的認知及研究更顯示了中國已經以資訊戰爭的模式侵略台灣。那麼,就不妨這麼問:
 
中國既已對台灣發動侵略,那麼「入侵」就是事實吧?中國用資訊來侵略台灣,語言正是資訊的載體,那麼支語入侵也就是事實吧?

支語入侵是事實。不過,即便是事實,也會有人不想面對。「不想面對事實」這種情況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最不願被面對的支語入侵事實也就是它最初也最單純的模式。「內地」、「視頻」、「走心」……中國所使用的語彙,台灣人也拿來說。不願意面對事實的人,或不將它認知為事實的人,往往會問:「這有什麼不好?」這樣的問題其實自帶答案,例如「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能夠聽得懂就好」,「不要逢中必反」等等。

回應這種不去面對它的模式,有幾個層次。第一是「中國」這個來源地。中國顯然不是一個以品質著名的地方。中國的公共建設很喜歡倒塌。中國研發的「巴鐵」不會轉彎證實為騙局。中國的電動車會燒起來還會爆炸。中國至今會用餿水來取油販賣。中國的藥品有可能是假的。中國的木耳洗著洗著能洗出墨汁。總之中國的食品,你吃下去之前都難免三思,怎麼中國的詞語就那麼喜歡直接拿來用呢?例如餿水油你偏要說地溝油?


 
支語如何讓語言裡的多樣性被消失


有毒的東西,最初還不知道它有毒,總是要有人吃下去毒發了才會被警惕。有人吃了毒發,後來的人至少要學到經驗不要再去吃。而「支語」是怎麼有毒呢?吳宗憲很愛說「內地」,人就跟著說內地了。姑且不論「內地」是帝國主義年代殖民地對於殖民母國的稱呼。中國之用「內地」是中國轄下較邊陲的地區對中國本土的稱呼。台灣人用「內地」就是直接肯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支語入侵,把支語拿來用,從來不會是溝通語彙的增加。而是既有語彙的被取代和被抹殺。例如「內地」將要使你積極地不將中國稱為中國。而「視頻」呢,「走心」呢?《人本教育札記》的讀者固然多數是對支語有警覺性的人,但仍然不妨試試看;不准你用「視頻」,叫你立刻說出你原來指稱那個東西的語彙,你反應得出來嗎?不准你用「接地氣」,叫你立刻說出你原來形容那種性質的語彙,你反應得出來嗎?不准你用「點擊」,叫你立刻說出你原來描述那個動作的語彙,你反應得出來嗎?「支語」的毒性其實就是針對最愛把「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拿出來講的人。因為支語一旦毒發,你就忘記了,失落了你本來會使用的語彙,本來會講的話;支語的毒正是在抹殺溝通的多樣性,因為你並沒有用支語而多了溝通的詞彙,反而是少掉了你本來會使用的詞彙。
 
好好的「中國」不說,而要講「內地」,你就肯認了中國對台灣的宗主權,即使你恐怕根本就不那麼想。好好的「影音」不說,而要講「視頻」;好好的「點選」不說,而要講「點擊」;好好的「親民」、「實事求是」不說,而要講「接地氣」⋯⋯其實你就失去了你的過去。這個「過去」有很多內涵,過去附著在語彙中的情感和記憶,過去由特定的語彙所代表的文化,過去對於事物的認知等等。 


消失後的世界,並沒有創新


不願意面對事實的人,或不將它認知為事實的人,往往會進一步「假裝深刻」地說:「語言是活的,文化當中本來就會產生流行語。強調『失落過去』太沒有前瞻性。」 

這恰恰是我們求之不得,正中下懷的詭辯。流行語都是被創造出來,表達「新的」情緒和情境的語彙。他們往往具有特定時空的特殊性。而且也會有時效性。例如十幾年前的「淡定」現在人們少說了。例如大約十年前會說「當我塑膠?」「不要旋轉我」的人現在長大了。人們的生活中,同樣的情境仍然存在。新的世代不再用上一個世代的流行語去表達。

但支語完全不是這樣的產物。支語不是創新。支語,就如同前面說過的,是取代掉既有的詞彙;一旦取代抹殺,舊有的往往不再回來。而特定的支語則鳩佔鵲巢地長久留存下去,同時也令文化中的語彙及表達能力趨於單調。例如當前的「很躁」和「很頂」。「很躁」說的是複雜而無以名狀的負面情緒,而「很頂」則是用做稱讚的正面語彙。他們和前面說到的流行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非常缺乏特定性。他們不是在表述一種特定的情境,而是普遍化地將情緒化約成相同的東西。事實上,「複雜而無以名狀的負面情緒」正是對於表達能力的一種挑戰。有意去深究的人,甚至能將複雜而無以名狀的負面情緒寫成一篇小說或一篇散文。用「很躁」則是便宜行事。一旦需要想一下才說得出來的情緒都用很躁,那麼文化經驗就不再細緻。而「用做稱讚的正面語彙」如果都用「很頂」,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人們不再特意地去思索如何讚美。啊,那後果將是多麼地荒涼,因為文化經驗在「很頂」當中失去的是真誠。 

千篇一律,那就是虛應故事呢,那也就是油腔滑調。例如吳宗憲。札記的讀者想必不會認為吳宗憲對我們的孩子們有正向的影響。但他還在呢
 

note.detail.more

搖滾音樂推動捷克革命——從宇宙塑膠人到藍儂牆
搖滾音樂推動捷克革命——從宇宙塑膠人到藍儂牆

搖滾樂在捷克歷史上發揮了深遠而獨特的作用,在動盪的時特別顯著

劉郁葶 2025-01-01

支語入侵的現象學.之一──荒涼單調的風景
支語入侵的現象學.之一──荒涼單調的風景

「支語入侵」這個詞彙是一個不太需要解釋的詞彙,同時也是一個需

石牧民 2024-11-01

戰鬥系和尚?不,是革命系和尚!
戰鬥系和尚?不,是革命系和尚!

原來他不是戰鬥系和尚,是社運系和尚嗎?

不敲木魚 2023-06-15

你知道你也繳過公積金嗎
你知道你也繳過公積金嗎

吉魯巴 2023-01-09

關於智力測驗,你所不知道的十件事
關於智力測驗,你所不知道的十件事

石牧民 2023-01-09

民俗月談鬼: 深度心理學觀點的鬼怪與傳說
民俗月談鬼: 深度心理學觀點的鬼怪與傳說

鬼神是心理學議題,而不是宗教議題...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2022-08-01

人比鬼更恐怖?─用文學說出噤聲時代的故事
人比鬼更恐怖?─用文學說出噤聲時代的故事

今天要來講一個恐怖的故事,沒有鬼,只有人,但是,很恐怖

程鵬升、侯惟嘉 2022-08-01

疫情中的新莊大拜拜
疫情中的新莊大拜拜

五月二十九日,是睽違兩年的新莊大拜拜重新舉辦的日子

青悠(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2022-08-01

為什麼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創世紀與科學在美國的糾葛 (上)
為什麼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創世紀與科學在美國的糾葛 (上)

美國人在相不相信演化論的議題上,分裂至今已將近一百年。

鍾文婷 2022-03-01

怪奇珍獸拜訪地球,阿咧? 訪春江獸創造之父 藝術家阿咧
怪奇珍獸拜訪地球,阿咧? 訪春江獸創造之父 藝術家阿咧

阿咧先生,1976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徐莫默 2022-03-01

屬於夏天的節日,端午
屬於夏天的節日,端午

除了漢人,原住民也會選在端午節的前後,進行驅毒的儀式;反應了

NL(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2021-05-01

【華麗島秘話】關於湯圓最極致的一天:古今冬至習俗流變(上)
【華麗島秘話】關於湯圓最極致的一天:古今冬至習俗流變(上)

湯圓表面有很大的氣泡,表示這胎是男孩,表面有缺孔時就是女孩。

阿祉 2020-01-01

【華麗島秘話】關於湯圓最極致的一天:古今冬至習俗流變(下)
【華麗島秘話】關於湯圓最極致的一天:古今冬至習俗流變(下)

人們不只自己吃湯圓,還會黏貼在門扉器物上,這是為什麼呢?

2020-01-01

媽祖不叫林默娘?───那些同樣被稱為媽祖的神明們
媽祖不叫林默娘?───那些同樣被稱為媽祖的神明們

真的有不是林默娘的媽祖嗎?

小波 2018-05-01

走向自由  鄭性澤案的背後
走向自由 鄭性澤案的背後

冤枉一個人,只需起心動念的一剎那。但平反一個冤獄需要多久時間

編輯部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