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鬼怪、假影片──用「數理教學」來抵擋「網路迷信」

魔術、鬼怪、假影片──用「數理教學」來抵擋「網路迷信」
note.detail.update
2024-08-29
note.detail.writer
邱曉芬
抗網保孩

◎邱曉芬
在七月底「跟網路搶小孩」的研習中,從「數理課的啟發」這面向,提供「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搭配網路短片──只涉及常識,無關乎專門知識;因此不分家長和老師,都可以運用這些思考的工具,隨時有機會就跟孩子宣揚、落實,這就能達到「增強網路免疫力」的目的。

從「何謂科學精神?」開始,增強免疫力!

很巧的,八月初我有機會為中低年級上科學課,以「科學精神」為題。先體會「眼見未必是真的」,我播了一小段影片:一杯紅珠和另一杯綠珠,表演者將兩杯合併搖勻,接著很快地讓兩種珠子恢復分離(註1)──這是怎麼做到的?小孩很有話說:

★「是魔術」「眼睛的錯覺啦」──我鼓勵小孩具體說明。

★「綠珠子裡頭包著小磁鐵」──珠裡珠外的磁鐵要怎麼配合,才能分珠?當小孩說清楚他的猜想,得到同學的附和。

★「那些珠子是先用線串在一起」──有人覺得珠子各自成串,並非真的混合。那就重看影片:當紅珠倒進另一杯,可看到它們是分散的,而混合之後,兩種顏色是交錯的。這麼一來,「成串」的猜想還對嗎?一時間,被風向帶走的人紛紛放棄這思路。
(補充:小孩沒想到改成「一杯散珠、一杯串珠」,就會是這魔術的「正解」;也許是「眼見」的衝擊讓他們不能堅持)

★「他偷換的啦,背後有另兩杯分開的珠子」──最後等到這最簡單的猜想,小孩懷疑表演者的說詞(說他在中途把杯子往背後放,是為了不用看也能分珠)。不過,就算杯子維持在前頭,我們親眼看到混珠被分離,這樣就可以相信他有那種神奇的本領嗎?

從魔術的例子我引出:面對一個奇特的現象,有時我們想不到合理的解釋;這時候,科學的態度是先「存疑」,絕不會因為無法解釋就轉而「相信」超能力、外星人、或神佛顯靈的說詞。(註2)

對於中年級,我加碼一段「『切手』術」(註3);這回小孩的興致更高,很想拆穿其手法。至此,大家不免想問:這是魔術課吧,怎麼說是科學?

平常小孩學科學,著重在獲取知識;但他現在上網接觸的資訊,良莠不齊,要想抵抗其危害,「科學精神」的實踐就顯得更重要。面對網路資訊和面對自然現象一樣,「要問為什麼,不要只觀察現象」;小孩需要練習大膽地猜、和有道理地說,需要感受到「追尋眼見之外的真相」是很有意思的。若能懷抱這樣的精神,他不止可以抗網,也能進行科學的探究。

與靈異短片正面對決

「魔術」的確是好素材,不過,魔術師的騙局再不可思議,觀眾都知道那是假的。反觀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以假亂真,當人們不設防,很容易就受人控制,吃虧上當。

作為最後的例子,我舉出靈異類短片,這是連升小一的傢伙都表示看過、有些孩子很愛看的類型。我先問,為什麼這類影片會流行?女孩立刻說「要製造別人的恐懼」!那為什麼要製造恐懼?當下雖討論不完,這問答已提供破解「假鬼假怪」的理由。

衡量再三,為了避免散播恐懼,我在低年級播放「神秘的氣球」(註4)之前,先拆穿拍攝者的手法:➀發生在地下室→較少人跡、未知感;➁半夜→人們怕黑;➂聲稱那裡曾是墳場→人們怕死;➃用配樂讓人緊張。那我們就把聲音轉小,只看動作,專心想他如何造假,讓氣球跟著人走?

「是剪接的啦」「在繩子下方綁磁鐵,用另一個磁鐵吸它」「把氣球綁在掃地機器人上」「旁邊有人拉氣球」種種猜測可再深入:如果是剪接的,他可能拍了什麼、剪掉什麼?再看一次,其中有氣球連繩子的完整畫面,可看到它並非綁著機器,也沒有誰在拉它或拿磁鐵吸──那氣球怎麼會動?

當小孩看到細節,把話說清楚,就完全戳破假象:➀拍攝者秀出球和繩的完整畫面,是用來取信於人;➁在氣球移動時,只有部分時間出現氣球,也沒拍到繩子底部——這便是造假的時機。看來,要拍出唬人的影片並不難!請小孩也唬唬看:有人拿手機拍,有人輕拉貼地的透明繩,牽引氣球緩緩前進……

中年級看的是所謂街道攝影機拍到的驚險畫面(註5):路人突然被推向馬路,在倒地的同時有公車疾駛而過,看來車輪會碾過他的頭──結果毫髮無傷!影片說,這人能穿透公車才躲過了厄運。

這影片違背基本的「物質不滅定律」,我們用它來練習拆穿那個「假」,就像運動員鍛鍊肌力;這樣天長日久地練,以後遇到更難辨別的「假」,會比較有辦法揭發。

小孩猜:「頭只是落在底盤下,輪子並沒壓過去」「那公車是假的,保麗龍做的」「影片蠻模糊,尤其是車子,也許整部片是假的」說的都蠻有道理,不過假設「人跌倒」和「車開過」都是街道真實影像,這影片還能怎麼解釋?小孩就想到「合成」:照片可以隨意合成,那影片理當也有類似的做法。這時我秀一段剪接軟體的教學(註6),小孩發覺,這種造假也太容易!事實上,網路的靈異影片大多做得很粗糙,沒什麼破解的價值。

學好數理,做好教育,就是真正的免疫之道

這堂課的頭和尾已簡單報告,那中間呢?其實也有納入科學知識,只不過脫離了網路。

我邀請中年級追究:如果不是欺騙的情況,那「親眼所見」還可能不是真的嗎?有小孩說,眼睛看到的可能是幻影,提出海市蜃樓的例子。我們當場進行「水中硬幣」的實驗(註7),發現光線在通過水面時會轉折,但眼睛不知道,還以為光是直直前進;這麼一來,人看到的只會是東西的影像,而不是實際的它。

此外,「看到」也跟「大腦的自動解釋」有關。我請小孩看照片想想:拍攝者原本想拍同款的兩輛車,一前一後,結果前車開太快,只拍到後面的車;但他懶得重拍,就用電腦修圖在前面多貼了一輛(複製貼上,並沒縮放);(如上圖)這是做好的照片,發生了什麼事?──小孩看到前車變小,不太相信;用尺量過,兩車的影像卻真的等長!有人想到,這跟東西在近處看會「變大」有關嗎?根據這經驗,能不能說明那錯覺的起因?(註8)

藉此小孩明白,知識可以分為三類:關於世界、人、以及、人如何認識這世界!當我們研究光線折射、或遠近對比所形成的錯覺,就是在追求第三種知識──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對於好奇的低年級,我問:「地球在自轉,是真的嗎?」大家點點頭。「你怎麼知道?」答案不外乎聽大人說、或看過從太空拍的影片。「但有人懷疑,如果地球真的在轉,我們怎麼不會頭暈、沒感覺呢?」小孩說,因為地球轉很慢;啊「可是,地球表面上有很多水,你會不會懷疑,如果它真的在轉,水怎麼沒被甩出去?」懷疑一個接一個,而回應都是「地球轉很慢啊」!

就來估算一下:根據「台灣到美國大約是地球的半圈、搭飛機需半天」,而「地球一天自轉一圈」,這表示在赤道上的轉速大約等於飛行的速度──這讓人大吃一驚,地球轉得飛快啊!剛才那些疑問怎麼辦?我們是不是太快相信「地球在轉」了?

以此觀之,目前教科學的過程,大有改進的空間;若直接灌輸小孩知識,例如地球自轉,而不帶著他們懷疑和追究──這當然「不科學」。「抗網保孩」的主張,並非要瓜分課堂時間,而是尋求一舉兩得;透過調整教學的方向,適時以網路實例呼應,既要讓小孩學到科學的真髓,也保住他們漫遊網路時的主體性。

註1:分珠術 1:20~1:57 https://lurl.cc/d0qXFw
註2:科學工作者不見得就有科學精神,能懷疑並接受檢驗。我跟小孩提起知名的新聞事件「張穎隔空抓藥、被魔術師識破」──當時協助張穎進行表演的,是台大電機系的李嗣涔教授(後來擔任台大校長)。他或許是被騙了,不過,他聲稱自己對於超能力的研究,超越了現代物理學的理論。
註3:切手術4:36~4:40https://lurl.cc/dHpl5X
註4:神秘的氣球  4:31~5:35 https://lurl.cc/89tzmz
註5:車子碾過竟沒事?! 0:01~0:39  https://reurl.cc/6dLXOV
註6:「威力導演」打造超現實影片  https://reurl.cc/ReORGG
註7:「水底硬幣」的思考和實驗,出自家裡的森林小學第三冊「小英的故事」
註8:龐佐錯覺Ponzo illusion ,參見https://reurl.cc/2j879
 

note.detail.more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從孩子來到這世界上起,我們亦步亦趨、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帶大

劉楚筠 2025-07-01

富饒的沙漠
富饒的沙漠

在學齡期,孩子開始走向社會,家庭不再是唯一的訊息或權威來源。

鄭谷苑 2025-07-01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所謂代溝,自古就有。

史英 2025-05-01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你所謂的『特殊生』是什麼意思呢?」

鄧嵐心 2025-05-01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我跟體罰的「緣分很薄」,影響卻很大。

李慧貞 2025-05-01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請小孩先讀讀附錄的課文(見P.62),再試試以下的題目。

史英、武宜佳 2025-05-01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有了課文與原文對照,就容易看出兩種語言的差異,也就自然會…

史英、武宜佳 2025-03-01

海綿與章魚
海綿與章魚

在討論小孩的學習歷程時,常常會用海綿做比喻。但去年十二月…

鄭谷苑 2025-03-01

當小孩森氣氣
當小孩森氣氣

人們總說,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不分好壞、要接納、要理解……

陳雅萍 2025-03-01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阿文看到建中校友會的菜單,覺得很噁心。她說:「以前都覺得

楊佳羚 2025-03-01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性影像犯罪,任誰聽了都會心頭一沉的五個字。究竟為什麼生發生?

鄧嵐心 2025-02-27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我們很難把這些事件的成因都歸咎於「兒少不懂資安問題的重要性」

李昀修 2025-02-27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我每天都會到網路上搜尋自己的照片。」

李昀修 2025-02-27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網傳私照,絕對是所有爸媽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史英 2025-02-27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幾年前,網紅還是罕見的職業,與其說不支持小孩想當網紅,事實更

鄧嵐心 2025-01-01

抗網保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