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雲豹、烏龍茶業、人生百態… 我們從漫畫裡看到的臺灣風貌

臺灣雲豹、烏龍茶業、人生百態… 我們從漫畫裡看到的臺灣風貌
note.detail.update
2022-02-01
note.detail.writer
陳怡靜

◎ 陳怡靜(自由撰稿人,目前任職蓋亞文化&原動力文化漫畫部企劃總監,〈大人的漫畫社〉FB與Podcast主持人)

長期關注臺灣漫畫領域,常有人會問我:「妳還記得第一本漫畫嗎?」我確實從小愛看漫畫,可是坦白說,早就忘了第一本的漫畫是哪一本。但不是學舞蹈、也不是藝術背景的我,一直記得舞蹈家伊莎朵拉‧鄧肯的故事。她是現代舞的創始者,也是第一個在舞台上赤腳演出的舞者。

為什麼會記得她?那個印象太深刻了。記得我窩在家裡的沙發上讀傳記漫畫,那是媽媽買給我跟妹妹的套裝漫畫,裡頭還有貝多芬、莫札特的故事。鄧肯是顛覆時代的舞者,沒有受過正規舞蹈教育,她自學舞蹈,在大量的繪畫、音樂、雕塑中汲取養分,依賴本能與感官跳舞。

她的逝去也相當戲劇化。時間是一九二七年,地點在法國尼斯,一次與朋友的聚會後,五十歲的她搭朋友的敞篷車離開,脖子上的長圍巾往外飄逸,被轎車的輪胎捲住了。雖然朋友立即停車,但為時已晚,鄧肯頸骨骨折身亡。

即便當時我年紀尚小,但多年後,我還記得那幾格畫面,鄧肯優雅地揮手離開,長長的圍巾飄出車外,故事戛然而止。我記得自己在那幾格漫畫裡停留許久,並不害怕裡頭提及的死亡,取而代之的是喟嘆如此戲劇化的人生。

這也是漫畫特殊的力量。相對於電影、動畫或電視劇,紙本漫畫(我們也稱為「頁漫」)屬於主動性高的圖像媒體,故事進展的速度,除了取決於作者原創之外,另一個就是讀者翻閱的速度。簡單來說,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感受,決定何時要翻下一頁,或者先停留在某一頁細細閱讀。

多年來,灌籃高手、棋魂、將太的壽司、航海王…到現在的進擊的巨人、鬼滅之刃,我們也明白感受到日本漫畫的影響力。或許你要問,那臺灣有自己的漫畫嗎?有,真的有喔,而且還不少呢。

雖然不那麼張揚,在娛樂載體愈來愈多元的現在,我們正在迎來臺漫的第三次黃金期。相較於五〇年代與九〇年代的黃金期,近十年來,有一股新的臺漫熱潮正在發生,愈來愈多年輕漫畫家投入創作,他們回望腳下這塊土地,深入研究身邊撿拾可得的題材,從歷史、文化、產業、人物等觀察,形塑出一波嶄新的臺漫面貌。

舉個例吧。

漫畫家季雅自二〇一一年開始連載《異人茶跡》,故事設定在一百五十年前的臺灣,陶德和李春生兩個異鄉人如何開創一段臺灣烏龍茶與世界交易,也是當年大稻埕興盛繁榮的原因之一。張季雅出身嘉義梅山,她也是茶農的女兒,連載近十年的作品將在今年推出完結篇。而在這十年之間,《異人茶跡》累積許多讀者,有小學生一路看到讀大學,甚至被推進成文化散步的路線圖。

再舉個例吧。出道逾十年的漫畫家漢寶包去年以新作《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獲得金漫獎政府漫畫獎,這部漫畫堪稱臺漫史上的「里程碑」。為什麼?這部漫畫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出資、學者專業監修,所有的細節,乃至於主角雲豹腹肚上的斑紋都經過逐一確認與考證,差之毫釐就會被誤認為石虎,而不是臺灣雲豹了。

漢寶包甚至得以進入博物館的庫房近距離觀察館藏與文物,在種種取材之後,他決定選擇臺灣雲豹標本出發,故事深入淺出地討論稀有物種如何滅絕、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文明進化與自然生態的微妙差異。漢寶包巧妙地以虛構故事敘事,由臺灣雲豹串起每一個篇章,溫柔地描繪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最為珍貴的傳承。

這也是蓋亞文化與博物館合作的系列漫畫之一,另本《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由漫畫家HOM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合作的漫畫,改編自臺灣油畫大師楊三郎的人生故事。《採集人的野帳》則出自漫畫家英張,鎖定臺灣原生植物調查大躍進的一九二四年前後,日治時期的採集人是如何創造了植物研究的世界,故事也經過台北植物園監修。

在現在的臺灣漫畫裡,我們看見土地的純粹、歷史的重量、人物的鮮明、尖銳的批判,也有溫柔的理解。再舉個例吧。以漫畫家韋蘺若明的《送葬協奏曲》為例,該作去年獲頒日本國際漫畫賞最優秀賞,這是首度有臺灣作者獲得最優秀獎。漫畫圍繞著臺灣殯葬產業發生,看似敘述人生百態,實則為主角林初生的成長故事。為夢想逃家的她,因著一個又一個往生者,決心珍惜自己追夢的心。

這只是臺漫面貌的小小一角,還有更多臺漫正在塑造這波臺漫的新風貌。過去我在日漫、歐漫裡得到力量,時至今日,作為一個觀察者與記錄者,臺灣漫畫正在慢慢的質變,快樂有時、悲傷有時、軟弱有時、堅強有時,在臺漫裡都能找到足以相對應的漫畫,總有漫畫可以接住我們。

最後,再來推薦一部應景的漫畫吧。新的一年是虎年。我們也剛出版漫畫新作《婚禮大作戰》,故事主角阿禮是個屬虎的女孩兒,沒錯,即將迎來她的本命年。阿禮家中經營傳統婚禮百貨店,但在臺灣傳統習俗裡,屬虎的孩子禁忌可多了,不能進新娘房,甚至有的不能參加婚禮,她可能一輩子都當不了花童或伴娘。

那麼,還有多少婚俗是讓人疑惑的呢?好比說,為什麼女孩出嫁時要丟扇子?娘家要潑水?甚或是,為什麼女兒不能初一回娘家?故事裡,阿禮遇見了三個準新娘,三加一個女孩對婚禮與婚姻各有想像,要成功舉行婚禮,彷彿一場打怪闖關之路,她們成功出嫁了嗎?又或者,她們成功找回自己了?

一本漫畫是一個世界,歡迎帶上這些世界,獨自欣賞也好,親子共讀也好,希望我們都可以在漫畫裡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note.detail.more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平凡的惡人,漫畫裡的吉良吉影,現實社會裡的創意私房...

2024-11-01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歌曲的流變,象徵了香港人對自主的追求。

羅子維 2024-11-01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五歲左右的阿文曾經在洗澡時問我說:「媽媽,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楊佳羚 2024-11-01

教養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為了縫補類似的兒童安全漏洞,不少國家設有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

徐思寧 2024-11-01

聽媽媽的話
聽媽媽的話

讀完Threads一則貼文我背脊泛起涼意,想:「真是人間鬼故

陳伯娟 2024-11-01

教養
消失的灰鯨
消失的灰鯨

為青少年選一本書,你會選什麼呢?少年為何尋找灰鯨,踏上旅途?

孩好書屋 2024-11-01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過往,性別刻板觀念的桎梏下,充斥著許多偏差的觀念或歧視的對待

黃文儀(新北市立板橋高中教師、國教署人權 2024-09-01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我在演講時,總會遇到家長問:「什麼時候可以跟孩子談『性』?」

楊佳羚 2024-09-01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為何有人會想要通過關公去娶媽祖、或通過召妓上阿嬤,那被欲求…

盧郁佳 2024-09-01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性侵受害者的每次揭露,都是一場冒險。即使是最親的家人朋友…

徐思寧 2024-09-01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兒童性侵害造成龐大的傷害,而這些補償的金額由誰來支付?是個.

徐思寧 2024-07-01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你知道,男生也會跟男生結婚嗎?」 2018年,我刷著手機…

魏小由 2024-07-01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媠」在臺語是用來形容人很漂亮、美麗,以往的臺語歌曲

孫嘉黛(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社群老師) 2024-06-26

教學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楊佳羚 2024-06-26

教學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原以為有了小孩,我的生活節奏會像小步舞曲,愉悅、優雅……

陳伯娟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