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量」也需要雅量

「雅量」也需要雅量
來源:編輯部
note.detail.update
2022-11-01
note.detail.writer
史英

很多人都記得那篇課文:一人買了綠色格子布料,三個朋友分別說像棋盤,像稿紙,像綠豆糕…沒錯,就是「雅量」那一課;網路上還有很多「雅量梗」,如果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就表示離年輕人太遠。

這篇課文,常佇國文課本達二、三十年,直到最近新課綱上路,據說只剩一個版本還留著它。這表示我不能再拖延了,等它完全下架再來「解決」,就沒意思了。

解什麼決呢?想知道的話,就請繼續往下看。

雅量不是什麼?

我想,大家都同意,雅量無非就是寬宏大量、肚裡撐船之類的意思。當甲乙二人有了「摩擦」,而甲能不予計較,放乙一馬,大家就會說甲真有雅量。

聽起來毫無疑義,對吧?但細想一下,難免會懷疑,如果當初是錯在甲方,但後來他「不想計較」了,這樣,還能說甲有雅量嗎?

例如,甲跑到乙家去指指點點,而指點的事情都和甲無關;這時候來了一位好心人,很耐心地規勸甲說「為了減少摩擦,增進和諧,我們必須努力培養雅量」,大家不會覺得很荒謬嗎?

所以,雅量是什麼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雅量不是什麼。雅量不該只是某種優雅的態度,漂亮的言詞,為了避免去追究誰對誰錯。(註1)

「雅量」這一課,正是「雅量不該是」的一個範例。大家一定很難相信,一定懷疑我是否扭曲了課文的原意;很好,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絕對沒錯,所以──

「雅量」課文到底說了什麼?

課文由三個部分構成,概覽如下,完整原文見(註2):

第一至四段:

透過四例(朋友論布,布店和鞋店証詞,看人不順眼)說明

「人之所好,各有不同」,

佔全文篇幅的364/543=0.67 =2/3強,尚沒有一字談及雅量或相關概念

第五段(第一次出現雅量一詞):

「所好不同,並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有雅量」 

第六段:

舉出「他能看日出,你何必要他聽鳥鳴?」例,說明「彼此可有等量美的感受」。引出「摩擦往往是因為缺乏雅量」,

結論「為了和諧,我們應該努力培養雅量」

首先可以看到,全文結構嚴重失衡:用2/3篇幅去講「各有所好」這樣一件人盡皆知的事情,實在很怪異。其次,第二部分好不容易進入主題,卻以「所好不同,並沒有關係」起頭,讓人懷疑,既然沒有關係,何必還要雅量?(應該是「若有雅量,就沒關係」才對)。第三部分是全文唯一的論述,但把雅量定位為「減少摩擦,增進和諧」,難怪會讓這一代年輕人覺得格格不入。

另外,課文講的僅限於「審美偏好」,但有誰會為此而發生摩擦呢?布料像或不像綠豆糕,有需要動用雅量嗎?這些都如作者所說是「並沒有關係」的吧!

 魔鬼藏在細節裡

所以,這篇課文我很想給個四字定評:「無的放矢」,就此結案。但問題並不止此:課文並不是只說廢話,而是藏著一個魔鬼;於此,我正要做出重大的「揭曉」!

第六段的日出和鳥鳴,也是屬於「沒關係」的一種,對吧?但細看一下,就會發現和前五段不同,首次出現了「要他」兩個字;這表示,不只是偏好不同了,還有個「你」在那兒惹事生非,「要他」放棄自己的、而接受「你」的偏好。

當然,這也許只是個說法,實際上不過是「邀他」而已;但要引起摩擦(以便引出下文的雅量),恐怕還得「加把勁兒」,例如,透過權力關係,像是老闆要員工陪他聽鳥鳴;或者透過情緒勒索或言語霸凌,像是對他說「只有白痴才看日出」。

無論如何,「你」多少總得有點「越界」,像是跑到別人家指點那樣;所以,在「你」和「他」之間,錯的是誰呢?不用說,當然是「你」。然而,依照課文的文字順下去,竟然是「你」需要雅量──好像錯的反而是「他」! 

這實在很荒謬,而且有點可惡:「強加自己偏好於人」這種「很過份」的事,課文竟把它包裝成「缺乏雅量」!

把「做人基本」說成「雅量」

為什麼說是包裝呢?尊重別人的偏好,是做人的基本,只是個低標,雅量則是更高的德操。把「違反低標」說成是「未達高標」,把「要他捨日就鳥」的行為,說成是「缺乏雅量」,當然就是在為那種行為抹粉!

這就好像一個孩子考不及格,竟然對朋友說「這次沒考到滿分」。他並沒有說謊,未達高標是個事實;不過知道實情的人都明白,那只是用來掩飾另一個事實。

但詭異的是,如果走來一個好心人,對這孩子說「你應該努力考滿分」,人們就覺得勉勵他把標準定高一點,似乎亦無不可;接著大家就會忽略:對一旁的「朋友」來說,這話有一樣的效果,還是掩飾了那孩子的不及格。

發現了嗎?這個好人就是課文作者(註3),那個孩子就是課文中的「你」,而考滿分,當然是比喻雅量,而朋友呢?不用說,就是「被掩飾」的我們啦!

當課文勉勵大家「努力培養雅量」的時候,讀者就忘了「要別人順從自己偏好」根本踰越了人際的界線,違反了做人的基本,應該直接予以譴責!

課文有意無意地將「做人基本」和「雅量」混為一談,不肯論述「要他…」為非;這種技倆,就是那個大家可以感覺到,卻看不清的魔鬼!

給「雅量」一點雅量

以上,我們認真的批評了「雅量」課文,可以說是對它很沒雅量;現在,我們也來「努力培養雅量」,體諒一下作者的心思,體會一下作者的初衷。

首先,作者絕對是好意,而且是從自身的「反省」出發的。課文一開頭,朋友買了塊格子布料的事,應該是親身經歷;她寫道:「…『我看倒有點像稿紙』我說。…那位朋友連忙把布料用紙包好…」。顯然,朋友有點不高興了,這就是所謂「摩擦」,而她覺得自己也有責任。

然後她有了重大發現:原來都是因為忽略了「審美偏好,人各不同」。那個時代中上階層的圈子裡,一般人不太會有獨特的偏好,所以這不是常識;她於是舉了各種事証,例如「再難看的鞋子也有人買」,以說服她的讀者不必大驚小怪。我們現在看不懂,才會奇怪怎麼用了全文2/3的篇幅去說一件人盡皆知的事。

作者被得罪了,所以要靠雅量去寬諒

接下來,她會想些什麼呢?在中文語境、和中華文化中浸潤既久,容易忽略分析、論理和思辨的重要,而傾向凡事訴諸個人德操。所以,她不會去深究那塊布料是真的買錯了?還是反而另有道理;她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而是直接進入「三省吾身」模式了。

省身的結果,是發現「人人都有做自己的權利」嗎?不的,她和她們的時代還沒有這些概念;她直接跳去一項個人德操,就是雅量。體會一下她的心情:既然「萬眾一心」的理想不可期待,那不如,嗯,不如就放「她」一馬,何必跟「她」計較?(「她」加引號代表買布的朋友)

細細體會「放一馬」和「不計較」,不難發現,這是被冒犯者的用詞;換言之,她隱約覺得自己被得罪了。

怎麼得罪的呢?「她」沒有感謝她們的「關心」,又一語不發的收回布料,似乎很沒禮貌;很多主觀較強,優越感較重,或略帶權威人格者,都有類似反應:不聽我的意見,不順我的偏好,就是對我的冒犯!那個時代的中上層圈子裡,這種人並不少見,頂多是嚴重程度略有差異罷了。

結語

這也可以順便解釋許多老師都喜歡雅量一文:學生不聽勸導,都是「對我的絕大冒犯」(沒想到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旦讀了「雅量」,就找到一條出路:只要放學生一馬,別跟他們計較就好了。

有趣的是,他們總叫學生熟讀此課,而忘了是自己需要「那種」無須深究是非對錯的雅量。

說到這裡,敬請回頭想一下,本文的開頭說這不僅是一個國文的問題,說的對不對?

註1:這就是朱宥勳或網路作家「本仁」等評論的重點:課文不應該鼓勵河蟹,雅量的價值應該是在尋求解決爭議的方案,請參考QR code;但本文的重點與此不同。

註2: 輸入「雅量課文」,很容易在網路找到課文全文

註3:雅量一文作者:宋晶宜(1948~),籍貫天津市,出生於台北,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曾任大華晚報、民生報、聯合報記者、民生報總編輯,後擔任北美世界日報舊金山分社社長。

note.detail.more

和「中間選民」說說話
和「中間選民」說說話

大罷免辛辛苦苦的走過兩階段的連署,已經進入三階,準備要投票了

史英 2025-07-01

哈韓,哈日,哈佛,以及大阪萬博
哈韓,哈日,哈佛,以及大阪萬博

其實,今年暑假的大阪,真的有一個特別的event,就是...

史英 2025-03-01

關心則亂
關心則亂

自從排定兩週後住院,阿公就整天唸:這個醫生一定是想騙錢...

史英 2025-01-01

「不服」的價值與意義
「不服」的價值與意義

課堂上有同學問「為什麼德國的好公民,包括高等知識份子和秀異專

史英 2024-12-02

我會是一隻AI嗎?  「人即目的,不是工具」在新時代的意義
我會是一隻AI嗎? 「人即目的,不是工具」在新時代的意義

昨天我在街上遇到誰,你絕對想不到。遠遠走來的,居然是康德…

史英 2024-11-01

網路真是學習的好場域
網路真是學習的好場域

自從我們全力推動「抗網保孩」以來,就不斷被問:為什麼不是倡導

史英 2024-09-01

抗網保孩
媒體識讀? 不如識讀課本——抗網保孩,從課本出發
媒體識讀? 不如識讀課本——抗網保孩,從課本出發

網路橫行的時代,一個一個的小孩,正被演算法和社交平台「網」去

史英 2024-06-26

為什麼帶小孩去廣島?──「戰爭與和平」的矛盾與解決
為什麼帶小孩去廣島?──「戰爭與和平」的矛盾與解決

為什麼我們想帶小孩去廣島?因為,我們期望他的心智得到淬鍊..

史英 2024-05-01

「對的」不能反駁「錯的」
「對的」不能反駁「錯的」

你講的擲地有聲,是顛撲不破的硬道理;但你的對,能反駁他的錯?

史英 2024-04-30

教學
要抗體,不要無菌;要免疫,不要免除
要抗體,不要無菌;要免疫,不要免除

那天碰到老李,他劈頭第一句就是:「聽說你在弄什麼抗網保孩?」

史英 2024-03-01

抗抖教案──「切爾西梗」的說話課
抗抖教案──「切爾西梗」的說話課

我聽說很多國小流行講「不要踩我的切爾西」, 問他們切爾西是什

史英 2024-02-16

教學抗網保孩
新年新希望─「抗網」和它的象徵
新年新希望─「抗網」和它的象徵

嶄新的一年正要開始,想起那句古舊的老話:溫故而知新...

史英 2024-01-01

抗網保孩
【人本論壇】思考和平
【人本論壇】思考和平

我們不得不問:人類文明演進至今,為什麼還像部落時代一樣…

史英 2023-11-01

MeToo嗎?其實是WeToo
MeToo嗎?其實是WeToo

先說,到底是WeToo或UsToo,我一點也不知道哪個對

史英 2023-08-29

人們為什麼支持死刑?(上)
人們為什麼支持死刑?(上)

所以—所以關於死刑存廢的爭議,不該讓受害者家屬涉入。

史英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