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黛(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社群老師)
「對今仔日開始,我欲逐工照鏡呵咾家己,我上敖我上媠,我是獨一無二的自己(註1)」這首由青虫演唱的〈媠花〉,用輕快的曲調唱出女性的自信與讚美,顛覆了我對臺灣臺語歌曲中女性角色的詮釋方式,女字旁的「媠」在臺語是用來形容人很漂亮、美麗,以往的臺語歌曲中,女性角色往往被描繪為賢妻良母或是承受愛情痛苦的角色,曲風通常較為淒涼或哀傷,這首歌融合了臺灣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從歌詞和曲風的轉變,讓女力在新世代中綻放出來。
臺灣經濟發展後女性的社會角色轉換
昔時,《望春風》這首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規範──即便1968年政府將義務教育延長為9年,女學生就學率隨之成長;在學校學制上,由於設置女子高等學校與專科學校,女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也大幅提昇(註2)。但當時社會風氣較為保守,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深植人心,女性的角色仍被侷限在家庭中。在追求知識、獨立及現代化的道路上,女性常遭受社會的批評和誤解,無論是化妝打扮,還是表現的比較積極,女性都可能面臨嘲笑和諷刺。在婚姻選擇權上,社會更傾向於相信父母和媒妁的安排是通往幸福婚姻的關鍵,正如同我們的母親所經歷的那樣。
「想要郎君做尪婿,意愛在心內,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甲看覓,月娘笑阮是憨大呆,被風騙不知」,《望春風》的歌詞描述了年輕女性對愛情的渴望,但又必須保持端莊含蓄,不能主動追求愛情,只能等待男性的青睞,深刻地描繪出當時女性在社會中的被動角色。
隨著臺灣經濟的蓬勃發展和迅速工業化,越來越多的女性受教育和參與勞動市場,女性走出家庭,成為工廠、辦公室及其他行業的重要勞動力。教育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然而,當時臺灣正處於戒嚴時期,臺語歌曲的傳播受到嚴格限制,主要通過夜市和臺語電台進行,加上推行國語政策,一個節目中只允許播放一首臺語歌曲,使得女性歌手的聲音難以廣泛傳播。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當江蕙哀怨的嗓音唱著「踏出社會為著將來,離開故鄉走天涯,那知命運這呢壞,前途茫茫像大海,無論三年亦五載,受盡風霜也忍耐,心愛的心愛的你那有了解,請你著忍耐,女性不是無氣慨,暗暗目屎吞腹內,滿腹痛苦無人知,心酸苦情無人知,悲哀也忍耐。」(註3)替女性唱出在社會上打拼的不易,也反映出女性在社會中的堅韌和耐力,及她們在逆境中的無聲抗爭,展現了女性不易察覺的情感深度,無論經過多少年的努力,都必須忍受風霜,承受無人知曉的內心苦楚。
戒嚴時期,反抗的歌聲必須幽微地唱。解嚴後的臺灣,性別運動從女權的爭取擴大到性別平權運動,跳脫既定的生理性別框架,鼓勵人們追求自己想要的性別認同。1980年代末期臺灣開始積極推動性別平等,於2002年實施《兩性工作平等法》,保障了婦女在職場中的權益,後續政策和法律如2004年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和2008年修正為《性別工作平等法》(2023年更名為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訂等,除了「兩性」之外,也進一步保障多元性別的權益,希望能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之精神。此時人們的歌聲也隨著時代再度起了變化。
新台語歌風潮女性自我意識提高
現代臺灣社會中,女性的身份和角色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家庭的範疇,她們在各個領域中展露頭角成為領導者,並在創意、科技、學術等行業中發揮重大影響力,「女力」在社會中更受到重視,這種變化不僅擴展了女性的職業選擇,也豐富了她們在社會中的角色及貢獻。
「將阮的短頭鬃,染返黑頭鬃,未十八的心,對愛還有希望,有一工我會拄著,命中緣份註定的那個人,我會當為伊穿,那件新娘衫(註4)」,描述女性在社會角色的轉變,歌詞中表達出作為一位臺灣女性的驕傲感,不再將自己局限於傳統角色,比如唯夫是從或將生兒育女視為唯一的天職,而是表達出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等我遇到命中註定的人我再結婚,而非被父母及男性支配的對象,展現出女性對自我價值的堅持,這首是由演唱者李千那將自身打拚的經歷寫出,堅定又柔軟地唱出女性北上工作心聲,訴說「女力」堅強的力量,歌手李千那甚至把自己名字中原本的女字旁「娜」字改掉(註5),希望自己能跳脫框架,不再受限於女性的刻板印象中,這正是每個女性、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期許。
在婚姻中,她們追求與伴侶的平等和互相尊重,當面對挫折或不如意時,她們也有足夠的底氣獨自面對挑戰,勇敢地走出低谷,開拓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青虫〈媠花〉這首歌唱著:「啊~無需要煩惱我佮別人無相仝,親像每一蕊花,攏有無仝款的清芳,啊~咱攏是世界上媠的人,親像每一蕊花,攏有無仝款的紅(註6)」,隨性自在的節奏唱出對女性外在美貌的讚賞,也唱出她們在面對生活挑戰時所表現出的堅韌,就像花朵一樣,都有不同的香氣和顏色,無時無刻都能綻放,這種對女性力量的讚美,深刻表現出對她們不屈不撓精神的肯定。
現代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在社會、家庭和職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經濟獨立後,更能夠跳脫社會框架成就自我,不盲目遵循別人的期望、不被柴米油鹽淹沒,但在尋求自我認同的過程中,社會中無形的框架常成為女性的絆腳石,但再向外尋求認可之前,鄭宜農在〈新世紀的女兒〉中提到:「各式各樣的妳,各式各樣的選擇,一切都不是容易的事。不論匆忙或自在,願我們都能記得自己。(註7)」就像她在歌詞中唱到「理想是甜甜的孤味,生活煞東倒西歪,寂寞是做人的本質,戀愛是加麻煩,但是目屎哪會恬恬津,滴佇加班的宵夜內面,妳敢有聽著妳家己? 」,希望每位女性都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並為對當代女性克服困難、追求自我價值和自由表達讚賞。
同志合法化的女性發聲
能傾聽自己的聲音後,我們是否又會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不同選擇呢?
2022年青虫的《春嬌佮春嬌》這首歌探討同性戀愛中的情感經歷和深層意義,在歌曲中「春嬌」不僅象徵著愛情的甜蜜與複雜性,也特指在同性戀愛關係中所經歷的情感與挑戰,比方說在同性戀領養孩子的狀況,就算有阻礙也自得其樂,「春嬌伊逐工拍拚上班,因為厝裡有春嬌咧等,春嬌佮春嬌,咧欲成做人的序大人,囡仔可能毋是烏頭鬃,目睭仁無的確是咖啡色,毋管按怎,春嬌佮春嬌,會予伊規心的疼痛,佇這个亂操操的世界,一對愛人仔欲開始寫亻因的未來,充滿著甜粅粅的意愛,就算有阻礙,流落的嘛是歡喜的目屎(註8)」,透過描述兩個「春嬌」之間的互動,反映了同性伴侶之間的深刻連結和時而產生的矛盾,這首歌強調了在同性戀愛關係中尋求認同、理解和接受的重要性,並揭示了愛情中的美好與苦楚。
在人權團體的奔走下,2017年司法院公佈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宣告民法排除同志婚姻違憲,並於2019年實施《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使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全域性以法律保障同性婚姻的國家,同性伴侶也從臺語語境中的禁語變成可被輕鬆唱誦的歌詞,女性在伴侶選擇、共同收養子女的權利上邁進了一大步。
女力代表的是女性發覺在身上一直存在的力量,也就是女性的自信,尊重自己也相信自己可以獨立自主,無需依靠別人,一如臺語歌裡的女性意識從幽微走至今日的滿懷自信。你怎麼對待你自己,也是在告訴別人要怎麼對待你,希望你我都能不受社會框架的束縛,做真實的自己。

圖片來源:青虫aoi
註
1. 歌詞中文意思:從今天開始,我要每天照鏡子稱讚自己,我最棒我最美,我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2. 臺灣女人:https://women.nmth.gov.tw/?p=1954
3. 1983年江蕙〈你著忍耐〉歌詞。
4. 2018年李千那〈查某囡仔〉歌詞。
5. 妞專訪:https://www.niusnews.com/=P31tj013
6. 歌詞中文意思:不需要煩惱我和別人不一樣,就像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清香,我們都是世界上最美的人,就像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紅。
7. 歌詞中文意思:為了責任來煩惱,為了肯定來奔波,不願讓別人知道,內心的脆弱,理想是甜甜的孤味,生活卻是東倒西歪,寂寞是做人的本質,戀愛是更加麻煩,但是眼淚怎會一直流,滴在加班的宵夜裡面,你有聽見你自己嗎?
8. 歌詞中文意思:春嬌他整天認真上班,因為房子裡有春嬌在等,春嬌跟春嬌,快要做別人的父母親,小孩可能是黑頭髮,眼球可能會是咖啡色,不管怎樣,春嬌跟春嬌,會給他全新的疼愛,在這個亂糟糟的世界,一對愛人要開始寫他們的未來,充滿著甜滋滋的愛意,就算有阻礙,流下來也都是歡喜的眼淚。
◎本專欄為人本教育札記與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合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