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 不如識讀課本——抗網保孩,從課本出發

媒體識讀? 不如識讀課本——抗網保孩,從課本出發
note.detail.update
2024-06-26
note.detail.writer
史英

◎史英

在這個網路橫行的時代,一個一個的小孩,正被演算法和社交平台「網」去;眾目睽睽之下,變得六親不認,想跟他說句話都難。我一直在想,到底怎樣才能把小孩搶回來,回到父母身邊呢?

最近看到小三的一課國語,課名叫做「還要跌幾跤」的,竟忽然得到一個啟發。

這課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關於那段陡坡,叫做「三年坡」的,有個傳說;說在那「三年坡」上,如果跌一跤,就只能活三年。老伯不幸跌了一跤,心中非常憂慮;但聽到男孩說「跌兩跤,不就可以活六年嗎?」,不覺恍然大悟,於是跑到三年坡上,故意跌很多跤。從此村民也就不怕那個三年坡了。


我看第一遍就很高興:感謝上帝,它不是「跌倒爬起」的勵志文;心想,課本真的進步了,很有一點趕上網路的樣子。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想,故事是很有趣,但這要教小孩什麼呢?

於是去查了「教師指引」,上面赫然寫著「主旨:面對迷思,要能理性判斷,善用智慧澄清疑慮」;我吃了一驚,這──莫非,難道,這「兩跤六年」是一種理性判斷?這「跌更多跤」是某種智慧澄清?

接著,一個啟發便來了:如果我們能好好教國語,讓小孩真正「看懂」課文(看懂它的荒謬,或高妙?),又幫他們把「看懂」的本事用到網路上;一課不行,課課如此,一年不行,六年如此,小孩豈不就能自己「脫網」了嗎?(意思是,小孩只要有了判斷力,自然能從「迷網」中自己跑「回來」)
其實,說起搶回小孩的事,國家是早就用「義務教育」把小孩搶去了,學校是一天八小時早就把小孩綁在教室裡;現在,面對這個隨便誰都可以「網」小孩的時代,為什麼都是我們在煩惱,而教育體制都涼涼的沒事呢?

是啦,教育部有在推「媒體識讀」;但為什麼不從「識讀課文」開始?前者一週才一節課,後者,可是每天有八節啊!當然,這說的是所有科目的課文,而且假定所學的都可以用在每天都在滑的手機上,而這──這有什麼不可以?

有道是學以致用,現在,最好的用途,不就是用在「識讀」網路上的胡說八道嗎?

讀者諸君或許懷疑,說,什麼?課本學的可以用在網路上?你有沒有弄反啊?不都是網路上查的要用在課本學習上嗎?好吧,就容我以「還要跌幾跤」這課為例,為大家做個示範,不,是做個試驗,看看我有沒有弄反了什麼。

這一課有好多個可以「識讀」之處:其一是,獨創「二跤六年」的男孩,到底是真以為如此,還是故意在「說反話」。若是前者,這課就是個「誤打誤撞」的故事;好笑有餘,但意義不足。

若是後者(他並不真的相信「二六說」),那就意味深長:往淺處說,他認定只有這樣「胡說」,才能治好老伯的「心病」──所謂心病只能心藥醫嘛;往深處說,他是做了一個「歸謬論証」:從「一跤三年」出發,推得「多跤永生」的謬論,希望借此點醒老伯,當初「一跤三年」的說法非但不足採信,而且有邏輯的謬誤。

針對課文還可以有第二個「識讀」:老伯的「恍然大悟」,到底是悟了什麼,或根本只是「大誤」(真的以為可得永生)。若是後者,老伯只是笨伯,可笑有餘,不足深論;若是前者,可議之處可就多了:既不相信,又以身相許,跌之不已,到底是在幹什麼?至少從課文是看不出端倪,至少看不到任何可以指引老師「理性判斷」或「智慧澄清」的線索(這是教師指引上的本課宗旨)。

本課還有其它足以「識讀」之處,例如,比起「二跤6年」,「二跤1.5年」也許是更合理的推論?等等,在此就不多說了;僅就男孩與老伯各自的「信與不信」配合出四種情況,讓小孩充份討論(而不是由老師「傳授」),就可以大大增進了小孩「識讀」任何「言說」的本領。

然後,就到了「學以致用」的高潮了。看到小孩的「本領」已經高強,老師可以在教完課文之後,緊接著播放網路影音:「海龜湯01,越猜越毛的推理遊戲」(註2),做為「國語實習」。

我挑的這個所謂「推理遊戲」是這樣的。先由主持人說出故事的結局:一位盲者點了一碗海龜湯,喝了之後就自殺了;再由所謂來賓亂猜何以致此,主持人則趁機透漏故事情節。觀眾也就跟著「推理」,要從結局編造出事情的原委。

謎題最後揭曉:原來,當年盲者與妻二人墜海,漂到荒島上;他喝了妻煮的海龜湯增強體力,終於獲救,妻卻不幸身亡。多年後發現海龜湯不是那個味道,他「恍然大悟」(注意,課文中也有這四字,是用在老伯身上)之後,才想到那時的妻是「割股療夫」,因而大慟,於是決定跟老婆一起走了。

這時,小孩就可以拿出剛剛練就的本領,現學現賣,學以致用,對這個推理遊戲大大的「識讀」一番。例如,盲者是怎麼確信後來的海龜湯是真的?若只是味道不同,怎麼知道不是手藝或佐料的差異?即使之前不是真的海龜湯,又怎知不是海鷗湯、而非得是人肉湯?還有,當年的救難人員難道沒有發現妻子的死因?

總之,這個遊戲之所謂「推理」,既沒有足夠情境,又違背人間常理,漏洞百出乃是當然:「推」是推了,只怕推的不是「理」,而是──就是沒有推理,只有「推播」(看準人們欠缺識讀能力而大賺流量)!

所以,弄了半天,這位盲者很可能只是一時衝動,枉送一命;令人不得不想起三年坡上的老伯,白跌多跤,重傷筋骨(也許隔日才能發現),就是因為不能理性判斷、智慧澄清(別忘了「教師指引」上那課的主旨)。

有人懷疑,以上這些「剔骨挖髓」式的「識讀」,是小孩想得出來的嗎?不要懷疑,絕無問題,小孩一旦在「三年坡」上見識了拆穿假新聞(透過挑出疑點與矛盾)的手法,有樣學樣,在雞蛋裡挑骨頭的興趣可大了,而且,功力高強,青出於藍,遠非為師者所能企及。

以上,就是我從國語課本得到啟發後的引發:引發了附帶「實習」的國語課。說穿了根本沒什麼稀奇,無非就是在國語課上練習批判思考,再把所學運用在網路上,做為一種實習。

再進一步想,輔導學生行為的時候,更可以從網路上找材料,讓小孩知道他之所以如此這般,就和網上某影片所「示範」的一樣。這時候,網路不是實習場所,反倒成了鏡子,可以讓小孩照見自己的情形。

其實,透過類似的想法,數理課更可以發展這樣的「識網教學」。我們就先鎖定國語,生活,數理這三個領域,辦一個「跟網路搶小孩」教師營(註3);號召真正關心小孩的老師一起參加,先研究我們提供的範例,再共同討論後續的發展。

言而總之,抗網保孩,要從課本出發!

註1: 課文全文,見https://acerksy.pixnet.net/blog/post/204076743

註2 影片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2RY3dHJRI
註3: 「跟網路搶小孩」教師營計劃書,見https://hef.org.tw/2024teacher-empower/
 

note.detail.more

和「中間選民」說說話
和「中間選民」說說話

大罷免辛辛苦苦的走過兩階段的連署,已經進入三階,準備要投票了

史英 2025-07-01

哈韓,哈日,哈佛,以及大阪萬博
哈韓,哈日,哈佛,以及大阪萬博

其實,今年暑假的大阪,真的有一個特別的event,就是...

史英 2025-03-01

關心則亂
關心則亂

自從排定兩週後住院,阿公就整天唸:這個醫生一定是想騙錢...

史英 2025-01-01

「不服」的價值與意義
「不服」的價值與意義

課堂上有同學問「為什麼德國的好公民,包括高等知識份子和秀異專

史英 2024-12-02

我會是一隻AI嗎?  「人即目的,不是工具」在新時代的意義
我會是一隻AI嗎? 「人即目的,不是工具」在新時代的意義

昨天我在街上遇到誰,你絕對想不到。遠遠走來的,居然是康德…

史英 2024-11-01

網路真是學習的好場域
網路真是學習的好場域

自從我們全力推動「抗網保孩」以來,就不斷被問:為什麼不是倡導

史英 2024-09-01

抗網保孩
媒體識讀? 不如識讀課本——抗網保孩,從課本出發
媒體識讀? 不如識讀課本——抗網保孩,從課本出發

網路橫行的時代,一個一個的小孩,正被演算法和社交平台「網」去

史英 2024-06-26

為什麼帶小孩去廣島?──「戰爭與和平」的矛盾與解決
為什麼帶小孩去廣島?──「戰爭與和平」的矛盾與解決

為什麼我們想帶小孩去廣島?因為,我們期望他的心智得到淬鍊..

史英 2024-05-01

「對的」不能反駁「錯的」
「對的」不能反駁「錯的」

你講的擲地有聲,是顛撲不破的硬道理;但你的對,能反駁他的錯?

史英 2024-04-30

教學
要抗體,不要無菌;要免疫,不要免除
要抗體,不要無菌;要免疫,不要免除

那天碰到老李,他劈頭第一句就是:「聽說你在弄什麼抗網保孩?」

史英 2024-03-01

抗抖教案──「切爾西梗」的說話課
抗抖教案──「切爾西梗」的說話課

我聽說很多國小流行講「不要踩我的切爾西」, 問他們切爾西是什

史英 2024-02-16

教學抗網保孩
新年新希望─「抗網」和它的象徵
新年新希望─「抗網」和它的象徵

嶄新的一年正要開始,想起那句古舊的老話:溫故而知新...

史英 2024-01-01

抗網保孩
【人本論壇】思考和平
【人本論壇】思考和平

我們不得不問:人類文明演進至今,為什麼還像部落時代一樣…

史英 2023-11-01

MeToo嗎?其實是WeToo
MeToo嗎?其實是WeToo

先說,到底是WeToo或UsToo,我一點也不知道哪個對

史英 2023-08-29

人們為什麼支持死刑?(上)
人們為什麼支持死刑?(上)

所以—所以關於死刑存廢的爭議,不該讓受害者家屬涉入。

史英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