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真的不容易──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

說「不」真的不容易──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
note.detail.update
2024-05-01
note.detail.writer
楊佳羚

◎楊佳羚

前陣子台灣的#me too事件與近期的兒少性影像事件,引起廣泛討論。然而,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至今已廿年,在學校最常實施的議題之一就是性騷擾防治與身體自主權教育,究竟既有教育中缺了什麼?要怎麼談,才能讓孩子避免受害呢?

你是小孩,這不是你的責任!

阿文小學時,因為從我們家就看得到學校操場,上下學時間路口也有志工與高年級學生協助,所以她有時會自己上下學。我問她,如果在路上,有路人跟她問她的學校在哪裡,她會怎麼辦?阿文說:「我會跟他說,就在前面!」我又問她,如果那個路人請她帶路,她要不要幫忙?阿文說:「當然要!」這時,我就跟她說:「他是大人,妳已經跟他說了方向,已經幫到他了,不需要再帶他去。如果他還是找不到,他可以再問別人,妳不用幫他,因為妳是小孩,這不是妳的責任」。然後,我會再提醒她,如果對方開車搖下車窗,她就連幫忙都不需要,有別的大人會幫他。因為她是小孩,有可能突然被拖到車上載走,到時她連要呼救都來不及了。

有一次,我問她:「如果老師找妳去教具室幫忙拿東西,妳會去嗎?」阿文當然立刻說要。這時,我就跟她說,曾有老師對學生的騷擾就發生在教具室,所以雖然大部分的老師都對學生很好,但有時還是有老師會對學生做這樣的事。因此,她雖然很想幫忙老師,但她可以跟老師說:「老師,我可以找朋友們跟我一起去嗎?我們大家一起幫忙!」

又有一次,我正在讀《沈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這本書。我跟阿文分享說:「裡面有段故事是有個小朋友被摸了」,阿文立刻說,「我知道,這是性騷擾!」我繼續說:「對,妳很厲害。然後對方跟他說,你不能去跟爸爸媽媽講,不然我就把你爸媽殺掉!如果是妳,妳會不會來跟我說?」阿文說:「不會!因為妳會被殺掉!」我跟阿文說:「妳想保護媽媽,媽媽很感動。但是,妳是小孩,是大人要保護妳,妳不用保護大人,這不是妳的責任。而且妳要知道,媽媽很厲害。我的朋友裡,有人當律師、有人是警察,如果遇到這樣的事,媽媽身邊很多人都可以幫我或幫妳,所以,如果妳被欺負,又被威脅,妳不要擔心,要來跟媽媽說好嗎?」

用具體情境跟孩子談

在上面的故事中,讀者可以看到,我都是用「具體的情境」在跟小孩談防止受害,並且具體演練或是提供可以應對的各種方式,不論這些情境可能是小孩被拐騙擄走,或是遭受性侵害時被威脅而不敢說。

從阿文的反應可以發現,學校其實有談「性騷擾」,這也是她可以立刻指認與命名的原因;然而,一般來說,學校通常僅止於口號式的宣導,諸如「要保護自己」、「我說不就是不」;在防治網路性剝削時,也常用「五不四要」等口號。然而,如果缺乏具體情境的討論,這些就容易流於形式,無法看到「說不」的不容易;也無法理解「要告訴師長」時,孩子面臨的掙扎與考量。

我再用上述故事沒有提到的「兒少性影像」為例:有些理解孩子的大人曾提到,因為網友已經先分享了自己裸露上半身的照片給孩子看了,叫孩子也分享,這時,孩子會認為「我已經看了他的照片,如果沒有給他看我的,會不會不公平」?又例如,鏡週刊「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的專訪也提到受害的年輕女性跟自稱「女攝影師」的對方也曾交換私密照。這些具體經驗有助孩子了解發生網路性剝削的細節,包括對方如何一步一步地取得孩子信任,我們可以跟孩子談,對方到底帶給孩子怎樣的信任感,而讓孩子相信他呢?

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跟孩子討論,如果對身體發育或某些部位感到困擾、對性感到好奇,他們可以問誰?如何探索?例如,孩子在實體生活中有可能在跟好友一起洗澡或玩耍時,雙方同意之下「互相看一下」,這跟網路上跟網友交換照片,可能產生什麼不一樣的後果?這樣的討論一方面仍然保有孩子探索、了解自己身體的可能性,但另方面也帶領他思考在網路上可能發生哪些他「不可控制」的後果,如對方的照片有可能是假的,但你給出去的照片是真的;你不會轉傳對方的照片,但無法確定對方會如何使用你的照片。

此外,我們也需要跟孩子澄清:不給照片真的違反「公平」嗎?如果是對方主動給你照片,對方有問過你的意願嗎?你看到有什麼感受?就算是你答應要看對方照片,也不表示就理所當然地必須答應給他照片。就像是在玩遊戲時,本來你說好,但後來覺得不舒服或不想玩了,就可以喊停,沒有人可以要求他「你本來都說好的,怎麼可以反悔」,因為做了決定,也有可能改變。對方必須尊重你任何時候的決定。
「具體情境」談,才能了解孩子背後的需求,再跟孩子討論各種可能的因應對策,以及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說不出「不」沒關係,是對方的責任

正如勵馨基金會邀我參與兒少性侵害防治手冊的標題《說「不」真的不容易》所述,對所有人而言,在真實的性騷擾情境中,都很難說出「放開你的鹹豬手」之類的口號。由於性騷擾與性侵害其實多發生在熟識者之間,先前#me too運動的眾多受害者經驗都顯示她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他怎麼可能會做這種事?」「也許對方是好意,是我錯怪他了?」「是我太敏感了嗎?」。由於陷入驚嚇或自我懷疑,而讓許多人當下是呆住的,或為了維持和諧的氣氛,完全沒有表示自己真實的感覺。然而,如果我們一直強調孩子要說「不」、要「保護自己」時,會不會有時反而讓孩子認為,在事發當下因為自己沒有說「不」,所以自己也有錯呢?因此,即便我們跟孩子談了各種情境與準備對策,萬一孩子還是說不出口、下錯決定,我們也要一再地跟孩子說,沒有說「不」,不是你的錯,是對方的責任!

延伸閱讀

勵馨基金會這本兒少性侵害防治手冊分為兩半,往右翻開的半本是直寫的,標題為《尊重,不是說說而已—兒少性侵害防治新觀點》,是給大人看的;若將同本手冊最後一頁往左翻開,這半本是橫寫的,標題為《說「不」真的不容易》,是給小孩看的。因為這本書為非賣品,可以洽詢勵馨基金會詢問如何能拿到這本書。

此外,人本教育基金會也有出版《面對兒童性騷擾》的書,亦可參考先前《人本教育札記》相關專欄文章。

note.detail.more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五歲左右的阿文曾經在洗澡時問我說:「媽媽,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楊佳羚 2024-11-01

教養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我在演講時,總會遇到家長問:「什麼時候可以跟孩子談『性』?」

楊佳羚 2024-09-01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楊佳羚 2024-06-26

教學
說「不」真的不容易──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
說「不」真的不容易──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

前陣子台灣的#me too事件與近期的兒少性影像事件,引起…

楊佳羚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