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
她其實沒有注意到女兒已經成了另一個人。
這是事情的要點,也就是「熏陶」和「濡染」的要義:改變總是慢慢發生的,所以,不止是本人,連每天盯著看的眼睛也很難發現。
如果一直沒有注意到女兒的變化也就罷了,但她總覺得,小孩長大了比較愛美是很自然的:天下本無事,何必自擾之。直到有一天剛好家裡男生都不在,只剩母女兩人;吃飯的時候,她突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覺得──桌上好像坐了一位客人。
這實在很難解釋,不能說是陌生人,卻並不是熟人,至少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女兒;這要怎麼說呢?用力想了一下,對了,坐在那兒的,是一位「氣質美女」。應該感到高興吧?這叫做「吾家有女初長成」;但奇怪的是,總覺得就是「不想」高興。
高興不起來的原因,一定要找理由的話,大概是覺得那個「氣質」總像是不斷對你說「你看我很有氣質吧?」。依一般的說法,也許會說是「有點做作」,但又沒有那麼明顯;何況,她也不願意這樣說自己的女兒。
從那天開始,這事就讓她上了心(這是中國用語,面對小紅書最好從用語開始);但她並沒有跟誰說起(尤其不敢告訴爸爸),直到有一天偶然遇到如佩,聊起最近都在忙什麼,而如佩說她們最近正在研究「小紅書」。
她說:蛤?研究毛語錄幹嘛?如佩說:你還知道小紅書是毛語錄的別名,現在的小孩可沒有人知道。但是,用毛語錄當app的名稱,還有誰願意去看呢?她忍不住問;於是,如佩就跟她講了第一課:
這在中國是一種反諷和保護,中國人一看就知道:一方面表態,說我這app的內容和語錄一樣正確,絕不會惹惱習大大;另一方面,裡面講的那些吃喝玩樂,掛上「小紅書」三字,讓人玩起來特別「解氣」(又是中國用語),好像可以和毛主席的教導的「為人民服務」唱反調。
她傻傻聽著,覺得真是聞所未聞;而如佩繼續講第二課:
我舉個例子給你聽,例如,小紅書為了賣美容和穿搭產品,用各種方式強調「氣質」的重要。在台灣的話,會讓人覺得好笑,好像是瓊瑤(戒嚴時期暢銷言情小說家)和連方瑀(前副總統連戰夫人,台灣前中國小姐)的時代又回來了。我們現在都認為女人要能自主,能獨立,有本事和能力,不要看男人的臉色。那麼,所謂氣質又是什麼東西?說穿了,就是那麼一種舉手投足的樣子、或表演,可以讓自己覺得很夢幻,讓男人覺得很安心……
第二課還沒聽完,聽到「氣質」兩個字,她心中就警鈴大作:原來如此,正是如此,果然如此!女兒每天的氣質,就是讓她覺得在看黨國時代的國語片──只差旁邊少了一個講台灣國語的佣人!
緊接著,第二個警鈴也響起來:難道,莫非,搞不好,竟是小紅書在作祟?她把這個疑慮說了出來,如佩淡淡一笑:應該就是小紅書沒錯啦,不過,就算不是,也沒有什麼差別,如果你想要幫小孩的話。
她急了,急急地問:可以幫嗎?怎麼幫?小孩長大了我都不知道她每天在想什麼,不會越幫越糟、反而把她推得更遠了嗎?如佩說:別擔心,別擔心,現在的父母都有這種心情;其實只要方法對了,一點問題都沒有,小孩是自己的,一定會和媽媽貼心的!
聽到「方法要對」,她忍不住問:那可以禁止她用小紅書嗎?於是,如佩就講了第三課:
其實,最重要的,是不要責怪小孩:她沒有經歷過那個「講究氣質」的年代,不曾體會過「所謂氣質」等等「現代女子規(類似弟子規的東西)」是如何把女性綁住(比束胸厲害百倍);她不知道現在的中國落伍台灣幾十年,正處在台灣已經擺脫的狀態中,所以很容易被中國流行所感染(還以為他們比台灣進步)。
其實,不要說禁用小紅書(也不可能禁得掉),甚至連小紅書三個字都不要提(之前我就說是或不是小紅書都沒差),更不要用我們的觀點去否定她現在正沉迷其中的「氣質」,或其它的什麼怪名詞(例如,「精緻氛圍臉」等等…)。
這樣我不是什麼都不用做了嗎?她忍不住打斷如佩;如佩一面回答,一面就講了第四課:
不要否定小紅書裡面那些名詞,但可以默默改變它的內涵;反正小紅書從來也沒有說「氣質」到底是什麼東西。所以,平時多陪小孩聊聊,和小孩討論討論她喜歡的話題。既然他們可以說那一套,我們何妨說另一套,套他們的名詞甚至說法,但不著痕跡地把正確的價值觀加進去,例如,氣質是要看平日談吐和處事風格,是由內在的思想意識決定的,講究外表不但沒什麼用,反而顯得怪怪的。
聽到這裡,她就知道「面對小紅書時代」的話題可不是三言兩語講得完的;衷心道了謝,就和如佩「再聯絡」了。同時下定決心,回去要好好下功夫,多看書,多思考,多和朋友一起研究,當然還有,多陪女兒說話……
教戰守則
一、一般性原則
➀ 謹記:這是「反認知戰」,要對抗的是小紅書的認知戰。
➁ 無須否定小紅書的「語詞」,但要改變那些語詞的內涵。
➂ 用討論的方式:寧可暫時保留小紅書的說法,但必須提供制衡的觀點。
➃ 適度提供女性主義觀點,破除小紅書中「女為悅己者容」的單一價值。
二、跟小孩聊天的幾個主要內容
➀ 使用小紅書(即毛語錄)這一名稱的背景,見本文第一課。
➁ 小紅書講的大多是過時觀點,這反應了中國現處的時代,見本文第二課。
➂ 現代女性應該獨立自主,不能讓別人主導自己的外表,見本文第三課。
➃ 討論小紅書中「販賣」的各種「流行用語」,見本文第四課。
三、面對小紅書的行動步驟
➀ 一開始,先在閒談中,聊起「怎樣才美」的話題,但不要提到小紅書。
➁ 先附和小孩的說法,不要提相反意見。
➂ 等小孩主動提到「這是從小紅書看來的」,再問小紅書是什麼。
➃ 等小孩做了介紹,才問「為什麼用毛語錄當做平台的名稱?」
➄ 趁機解釋「把毛語錄稱為小紅書」的文革背景;同時說出自己的看法,即「前文第一課」的內容。
➅ 等小孩對於中台時代落差有興趣後,可以預備討論「審美觀點」。
➆ 和小孩討論前,應該先做功課,研究各種審美觀點,做為準備。
➇ 可以邀約小孩的同儕或親朋之間的青少年來家裡聚會,形成多人討論。
➈ 對於不同的審美觀點宜保持開放態度,但無須保留自己的看法。
➉ 持續和小孩討論小紅書,鼓勵她和同儕分享討論內容,等待小孩慢慢轉變。
四、自己要做的功課
➀ 常常思考並和朋友討論「面對小紅書」的「認知戰」。
➁ 研究各種關於「女性主義」和「儀表修飾」的專論。
➂ 研究關於「網路(特別是演算法)對人的影響」。
➃ 除與朋友同儕討論外,也請參考網路上的「對抗小紅書」材料。
─例如人本札記的專題,或各種抗網教案(見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