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家
我就爛!?無限擴張的自我貶低
「我好爛」、「我好醜」、「我什麼都做不好」……這類型的自我貶低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示著現代人的焦慮。
缺乏自信心,似乎成了一種常態。
儘管能理解在文化上,台灣將謙虛視為美德。但在年輕人的話語中,這些自貶卻早已不只是謙讓之詞,而是對自我的全盤否定。無論他是真的如此深信著,或為了緩解不安而不得不以此種方式抒發。
同時,也能觀察到有越來越多人會表達關於「容貌焦慮」的不安。因為容貌而焦慮的人無論何時都有,然而在社群軟體上這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言論與貼文,是否顯示了現在有什麼東西正在催化這些情緒湧出,進而導致此問題越來越顯化呢?
也許,我們能從小紅書中一窺「自信心失蹤」的端倪……
「美」的焦慮
小紅書,是中國「行吟信息科技公司」在2013年所創建的購物及社交平台。發展至今,除了購物功能外,主要為影音與圖文創作,內容則以化妝、穿搭為主,也有關注生活品質提升,或個人能力培養等。
看似是讓使用者的生活過得更好的App,當中卻暗藏許多玄機。
首當其衝會注意到,小紅書中有很多如直角肩、天鵝頸、鬆弛感等獨創名詞,都是小紅書上常見的「優良標籤」。這些詞往往用直觀、簡單的保護色,讓人們快速地藉由日常語言,引導他們去想像美好的模版。
其次是制式的規定,去碎片化地規範外在要怎樣才是漂亮的,甚至連心態養成都能講求SOP,工廠式的生產出精緻的形象,教導人如何快速地養成這些體態與心態。
這些都侷限了小紅書上的使用者對於「美」的想像。當人們將「美」化約為「直角肩」或「天鵝頸」時,或是好心態就是有「鬆弛感」時,形同將人「物化」。這些判斷並沒有將人視為一個整體,而是個別器官,並用這些標準去堆砌一個人的價值,但一個人的價值是可以用器官形狀定義嗎?
由於創作者們為了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他們會使用創造的詞彙,並以條列的方式盡快地讓使用者們得到資訊,無論那些資訊是什麼。這就造就了自我價值觀尚未成熟的使用者,會覺得得像創作者所說,擁有天鵝頸或是直角肩才是美。
但事實上並不是我們所有被認為美的人都有直角肩,而你有直角肩也不代表你會變成美人。他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只是有人嘗試說服你,身體的某個器官呈現那樣是美的。這當中卻不包含對於美的整體理解。
在這種觀念的制約下,使用者面對美的標準越來越扁平與單一,尤其對低齡的使用者影響極深。
創造焦慮、販賣焦慮,正是小紅書中運作的一大邏輯。當然生活中整形醫美等領域,扁平化對美貌的想像早已行之有年,但小紅書利用網路讓這樣的價值觀快速擴大傳播。
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中,自信心的建立變得相當艱難。只有一種方式可以得到這個平台上其他人的認可,也就是變成他們眼中的美人。有自信的人被製造焦慮,尚且會有一瞬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不夠美。尚未建立起自我認知的人,尤其是孩子們,進入這樣的世界,又會多可怕呢……?
「美」的自信
養成自信心是件重要的事。
我們都生活在小小的世界中,環境與親友形塑、同時也侷限了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然而,世界是更加廣闊的,價值觀不會只有單一的,美醜也不該被框架在某些判斷之中。
理解到這件事,自信心自然能慢慢搭建起來。只要有自信心,面對小紅書的渲染,就能有基本的防線與免疫力。
自信心不會無中生有,假使環境沒辦法好好對待一個人,使他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甚或有任何行為都會招致嚴厲的貶低時,自信心自然就難以養成。
但,自信心也是不會莫名其妙消失的。如果一個人有好好地被對待,沒有被過度的貶低打擊,即便有挫折,或受到負面批評,也都只是暫時的低潮,因為他總能憑藉著自己的自信重新開始。
當然,要建立自信心,環境是很大的要點,會決定建立自信心的難易度,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心態。當一個人依賴著大眾的眼光生活時,便時時刻刻都不得安寧,隨時都懷疑自己是否符合大眾的標準。但,那真的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嗎?「大眾」又是誰呢?
我們都該好好審視自己的生命,因為我們才會是最終決定自己價值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