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小時候愛看迪士尼電影,印象最深的反派,莫過於白雪公主的後母壞皇后。
壞皇后雖然手段不怎麼厲害,叫手下殺死白雪公主不成,還得自己偷偷扮老、煮毒蘋果。但她站在鏡子前,一次次反覆垂詢:「魔鏡啊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的模樣,卻令人印象深刻。她將背後的斗篷張開,如漆黑的羽翼鋪天蓋地,彷若此世一切都濃縮在這小小眼前的漆黑空間裡,是生是死,只繫於魔鏡的下一句回答。
我們倒也時常如此──我美嗎?而我是誰?常繫於在社群貼出照片後底下人的回應,決定我們的喜樂,壞皇后說來也不過是極端化的你我。社群時代,人人都渴望魔鏡的回覆、追逐魔鏡的回覆。
聽過天鵝頸嗎?直角肩呢?腳脖子呢?主打美妝、時尚、質感生活的APP「小紅書」,在台灣以18歲以下的青少年為使用大宗,它為人們帶來種種讓自己更美的方式,也帶來各種「美的規格」。它似乎為大家揭示了一條變美的實用路徑,卻也遭批評虛偽不實,令人徒增焦慮。
而這現象並非小紅書獨有,焦慮議題廣泛地在社群中誕生。2024年1月31日,美國國會才質詢多家社群平台的CEO,要求他們正視自家的社群軟體為青少年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人們使用社群、需要社群、迷戀社群,卻鮮少過問螢幕另一頭的留言者、旁觀者、社群公司懷著怎樣的念頭,一如壞皇后從未問過魔鏡一句:「為什麼?」
談論小紅書,談的是小紅書,但其實也不是小紅書。我們談的是時而當壞皇后,時而當魔鏡的自己,然後如果可以的話,偶爾你我也就有那麼幾天,放過壞皇后,也放過自己。
然後如果發覺身旁有人為此焦慮的話,我們能走過去說:「放過自己,一天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