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Ping(台語路共學團員,台語路體驗活動組員)
台語路的活動或粉絲頁上,我們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就是:「我台語很差,也可以跟小孩講台語嗎?」每次遇到有人這樣問,夥伴總愛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講很差?有Ping差嗎?她都可以了,你沒問題的。」
我知道夥伴不是在「剾洗(khau-sé,挖苦)」我,而是要給其他人信心,因為我的台語真的不是普通的爛!但是我做到了。如果問我:「台語很差,也可以跟小孩講台語嗎?」我的答案是:當然可以!只要有心,我們現在都還來得及!
跟很多同輩一樣,從小我家就是全華語,長輩們即便台語很流利,不過對小孩卻都自然而然說華語,以至於我雖然在高雄長大,但卻不太會說台語。聽得不多,加上根本沒什麼機會說,造成的結果是:上大學後,常常勉強講幾個台語字出來還會被大家笑說到底在說哪一國話,那時連最基本的數字1-5都唸不完!因為講了一口怪腔怪調的台語,系上舉辦活動時 ,同學甚至會要我演一段用台語當主持人,因為我說的實在太好笑 ,很有戲劇效果。事後想想,實在是有種淡淡的哀傷啊。
2012年底,我辭掉穩定的工作和當時還是男友的先生去實現我們的夢想——環遊世界。這一年當然遇到來自大大小小國家的各種人,然而我發現,不論是強國或是根本沒聽過的國家,大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但是,每當別人想要瞭解臺灣的語言文化,我怎麼都無法說個清楚明白;每當別人想學幾句我們的語言,我教他們的,怎麼會是華語呢?先生也有感而發的表示:還記得那天下午坐在俄羅斯的青年旅社裡看著路上交換來的書,跟櫃臺妹妹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突然間好像想通了什麼:原來不是甚麼單純的旅行倦怠、失落,而是在一次次的交談中慢慢發現自己沒有「根」,這一切似乎不是以前高中念過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可以講清楚的,畢竟,大部分的東西根本不曾出現在我們身邊過。
於是,我們開始認真去思考什麼是能很自豪地說出口的台灣文化,結果發現台灣歷史我們根本一知半解。去看一些書上關於傳統農村、漁村的描述怎麼總覺得難懂或是不傳神,後來理解到是被「華語」給翻譯後不得不捨去了許多東西。從那時我就決定:以後我的小孩一定要會說台語,並且瞭解台灣的歷史文化!只是大環境華語太過強勢,回國後為了把空蕩蕩的戶頭補回來,只專注於工作,嘴巴上還是說華語比較快,台語程度依然在原地踏步。
2016年底,我的孩子出生了,新手媽媽整日忙著餵奶又把屎把尿,雖然心中記得我想做的事,但力不從心加上沒有練習說台語的機會,除了放台語歌給孩子聽,大部份時間還是華語為主。就這樣光陰似箭,眼看一下子孩子就要滿周歲了。
有天孩子入睡後,我正享受媽媽的悠閒時光,臉書滑著滑著,看到了一篇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文章,是在環遊世界路上認識的台灣朋友 A-hiân,她分享了自己在孩子六個月大時從華語轉全台語的心路歷程。我看完後心中好澎湃好感動!這不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嗎!毫無猶豫立刻叮咚她訊息,表示我也想要跟孩子講台語,但是以我的程度完全無法全台語⋯⋯
A-hiân很有心的分享很多資料給我,並且鼓勵我從一歲開始送給孩子這個禮物(全台語),也邀請我參加台語共學,增加我們的台語環境。就這樣我給自己兩、三個月的時間台華語參半講,後來為了營造環境,開始練習跟小孩和先生全台語對話,從一開始全家都很沉默,每一句話都要講很久,不會的字詞馬上查字典,慢慢地,基本詞彙累積之後,講話也比較順暢了。
然而,初期轉台語的兩三年多,我被潑的冷水還真不少,家中長輩常常受不了:「拜託你還是講華語就好了啦!」「妳確定(以妳的程度)要教孩子講台語嗎?」「什麼,這個妳也不會?這樣是要怎麼教孩子?」朋友聽到我跟小孩說台語,除了客氣地詢問:「為什麼會想跟小孩說台語?」,當我說明後表示自己台語也不「輾轉(liàn-tńg)」,朋友也會立即回:「哈哈,對啊,我聽妳好像也不太會講。」
這些冷言冷語聽在耳裡,說沒有想過要放棄是騙人的!我不只一次懷疑自己做不做的到?有沒有辦法教小孩?也擔心小孩會因為我的關係,所以台語說得不標準。
不過,當我把這些困擾跟共學夥伴說以後,大家馬上搬出各自的經驗來鼓勵我。原來團裡也同樣有台語說不輾轉的媽媽,但因為堅持和孩子講,並固定參加台語路共學,讓孩子有機會大量接觸這個語言,所以後來竟然說的比媽媽好!這些例子大大鼓勵到我。
現在,我有三個寶貝,除了老大是一歲多轉全台語,老二老三都是從肚子裡就全台語,台語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一語言。對照我自己成長經驗,大概剛好證明了「家庭語言」的重要性吧!
一路走來,之所以能站穩腳步繼續全台語的生活,真的要感謝共學團體的支持。我家老大也很配合,他到1y11m才開始講話(除了爸媽以外的字),讓我有多一點時間可以累積詞彙。現在,常有長輩會笑說:「你孩子台語講得比你標準耶~」聽到孩子真的開口對我講台語,是讓媽媽繼續堅持下去的最大信心!
#講錯還有機會改 #不講永遠不會說!
所以,我想鼓勵自認台語不好,但希望孩子會講台語的家長,不用遲疑,開始講就對了!對嬰幼兒來說,學語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環境,這是我們現在還有辦法重建的。只要願意開始講 ,一天查幾個最常會用到的字,學起來後每次遇到那個詞就用台語講,別小看每日一點點的累積,不知不覺會講的就越來越多了!
另外,聽台語歌和台語故事也是很好的學習,現在坊間有越來越多親子台語歌,Podcast節目也常有台語故事,我們家小孩最喜歡「牽囡仔的手 來聽囡仔古」、「故事雜菜羹」、「台語鹿出任務-發光的寶石」等節目,孩子聽媽媽也跟著學。一開始裡面唱的很多聽不懂,就去查是什麼意思,因為故事或歌詞是很生活化的,所以學起來後對日常生活也很有幫助。
最後,就是團體支持的力量,每個台語家庭其實都走過風景各不相同的台語路,什麼阻礙都有人遇過,大家的經驗很珍貴,互相交流往往能讓人更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我很感謝也很幸運能夠擁有台語路共學的環境,大家除了互相照顧小孩,還會很有耐心地教導和糾正我的發音,讓我一路上都覺得溫暖不孤單。雖然現在我的台語還不「輾轉(liàn-tńg)」,但我會繼續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語言真的需要環境去創造,現在會說台語的人還不少,想要重建這個環境並非不可能,但如果現在我們不跟孩子說,等到二三十年後,會說的人還剩多少?他們若想要再找回這個語言恐怕是難上加難了!
沒有了語言和文化就等於沒有了這個族群,希望我們能一直把台語傳承下去。只要你(妳)願意開始 ,一點一滴地灌溉,一定會看見那美麗的花朵綻放在陽光下對我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