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note.detail.update
2024-01-01
note.detail.writer
李思慧、林郁璇、陳志遠

◎李思慧

我是人本校安組的思慧,突然收到一個要寫自己年度最「蛤?」案件的題目,腦袋轉了一百圈後,覺得果然還是這件:

「我想問我們學校是不是真的有認識你們的高層?」

「蛤?」若不是學生的語氣認真急迫,不然我還真以為是聽到了笑話。

學生說,去申訴都沒用,跟人本說也一樣,因為學校會在升旗時把去申訴的同學廣播出來罵。所以同學只能忍耐,不接受就是轉學。

而孩子這次要被記兩隻大過。但他究竟做了什麼?

他問老師:「我不知道校規哪裡有說不做畢展要記大過,可以告訴我在哪嗎?」老師就說,說話不禮貌要記大過。

「蛤?老師真的這樣?」我忍不住想,或許是青少年血氣方剛,沒覺察到自己口氣不好。正當我這麼想時,孩子拿出他和老師對話的錄音。我完全不敢置信自己聽到什麼。

孩子還沒開口,老師卻大聲說:「你現在不要對我人身攻擊喔!」

孩子才回完:「我沒有啊?」老師又激動地說:「我就是軍人我就是這樣,我十幾年來都是這樣!」

老師像是吵架吵輸的小孩,質問孩子曾經詢問過的那些教官、老師們:「你們跟他說校規沒有規定嗎?」

最後沒有任何師長敢幫這孩子說話。

放下錄音檔時,我從以為可以一笑置之,到想起豐中案的那個孩子……師對生的霸凌一直都很難被體制真正處理到啊。

想到還有多少的孩子相信「申訴無用論」,我就好想讓更多人知道:
「遇到不合理的校規,不當的對待,可以選擇不接受,並且站出來保護自己。」

◎林郁璇

我是人本校安組的郁璇,年度最「蛤?」案件,我第一件想到的也跟思慧一樣,不過同一件事情可以「蛤?」的點不同,一次不夠,可以「蛤?」兩次:

「蛤?」只是去詢問「為什麼不作成果展就要被記大過」就要被記三大過?

記過總是要有理由吧。學生說,學校的理由是「疑似對學務主任不禮貌、令學務主任心裡不痛快」兩大過;以及「多次跟導師對談中過於衝突」一大過。

都要記過了還「疑似」不禮貌?「令主任心裡不痛快」是記過的理由嗎?「對話過於衝突」是到底有多衝突?我們發現這個懲處不但不合理,還沒有符合校規!

學校規定大過要經校長同意,因此我們致電校長。沒想到隔天學生就改拿到了三小過。理由是「侮辱學務主任」兩小過,和「公然侮辱導師」一小過。

接著,我們致電學務主任了解詳情。主任聲稱,那天學生大聲謾罵「臭軍人」,她年紀大,還有中風過,很害怕。

然而,學生有當天的錄音證據:學生沒有罵「臭軍人」,只有堅定追問「為什麼不做成果展可以記過?」反而是導師大聲威脅「我在學校這麼多年,要記過就可以記!」學務主任還叫罵「你跟老師說話什麼態度!」甚至威脅學生要「告死他!」

學校在道理上站不住腳,竟假扮受害者造謠抹黑,還威脅學生?沒想到主任回應:「我有中風過,記錯了;只要他跟我公開道歉,我就可以不記過。」

但根本沒有發生過的事,怎麼還能記過?不覺得也該道歉嗎?對此,主任先是表示要開道歉大會雙方各自道歉,又說改成記暗過,最後才說不記過也不記暗過,只希望這件事快結束別再煩他。

學校用懲處恐嚇學生,但根本不清楚程序該如何進行,這要如何教育我們高中階段、即將成年的準公民們?

無論如何,這個處分最終確定不合理,而且要讓學生表達意見。聽起來有點欣慰,也露出一絲改善的曙光。但學校給了學生一份陳述表,堅持要用這格式手寫。向學校索取電子檔時還被回覆:「太久沒用,檔案找不到了。」

「蛤?」看來,比起等學校變得文明,直接開道歉大會可能還比較快。

◎ 陳志遠

我是人本校安組的志遠,我的案例跟大家不一樣,不過說實在的,「蛤?」事處處有,間間各不同,我們所做的,不過就是盡力讓校園少一些荒謬,多一點教育,讓學生不致於在走進學校後就失去了人權,如此而已:

11月1號,基金會收到一段影片。影片中,有群學生圍著一名同學,先是拿掃把柄打他屁股,接著側摔、飛踢、踢倒他。地點是在北市某高職偏僻教室旁。

那場景直到現在還是讓我惶恐焦躁,不只因為孩子動用私刑,更疑惑的是,為什麼每個打人的孩子都笑得這麼開心,他們怎麼了?學校又能為他們做什麼?

當天,學校的電話都打不通,又看到學校對媒體表示「只是一般衝突,不是霸凌」。擔心校方想要息事寧人,我急忙寫公文列出學校應該調查的方向,以及要進行的教育措施,當晚發出。

隔天,好不容易打通校長的電話,卻收到彷彿與事件無關的回應:「這事已經全權交給學務主任處理,你們直接問主任。」

之後,接通了學務主任,他表示學校都依法處理,也已打算改為霸凌處理,但被打的學生家長想要盡快落幕談和。
面對這麼扭曲的行為,作為教育工作者,難道不想了解孩子的內在?想著有好多教育輔導措施必須做?為什麼校長、主任只想息事寧人?

我忍不住問:「為什麼這些孩子會用打人處理事情?你們有想要弄清楚孩子怎麼了嗎?」

問句後,是漫長的沉默。

我整理了學校要進行的輔導措施,建議要具體提升校園安全,包括偏僻地點的求救鈴,主任都客氣地允應。

下午,學校在新聞上說,打人的孩子記大過,家長帶回管束五日。至於學校會有什麼作為?會如何輔導?會有哪些安全改善作為?隻字未提。

「蛤?」

 

note.detail.more

打造愛的家──基地的2023
打造愛的家──基地的2023

找到自己的學習主體性,很了不起!

三重青少年基地 2024-01-02

教學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記過總是要有理由吧。學校的理由是「疑似對學務主任不禮貌 …

李思慧、林郁璇、陳志遠 2024-01-01

好話的力量
好話的力量

練習說好話,就是個最好的起手式,它表現了解與尊重…

陳雅萍 2024-01-01

繼續一起森林育
繼續一起森林育

點開這封信時,我們正淹沒在交通接送、保險資料等營隊行政的深海

江思妤 2024-01-01

執行長報告──三挫三勇
執行長報告──三挫三勇

練習跳脫自我中心,並設法貼近,我們想要影響的對象。

馮喬蘭 2023-12-28

從基地到社會─青少年基地論壇談死刑
從基地到社會─青少年基地論壇談死刑

我們如何與小孩一起思考,死刑存廢和社會中「每一個人」的關係?

黃詩晴 2023-07-06

當特教生就讀特教系,會發生什麼事?
當特教生就讀特教系,會發生什麼事?

處理校園申訴多年,遇見許多勇敢的孩子,晶晶讓我印象深刻...

楊詠晴 2023-05-30

數學想想給我的大收穫
數學想想給我的大收穫

陳彥妏 2023-05-16

數學想想讓我的學生感到既燒腦又好玩
數學想想讓我的學生感到既燒腦又好玩

葉俊宏(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老師) 2023-05-16

國際專家審查,可以是兒童權利往前邁進的助力
國際專家審查,可以是兒童權利往前邁進的助力

國際審查是不是大拜拜?取決於政府的決心與公民團體的監督力道

陳志遠 2022-12-01

一起踏上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的旅程
一起踏上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的旅程

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際專家審查的亂象

黃少筠 2022-12-01

我們是兒少代表,我們一起參與改變社會
我們是兒少代表,我們一起參與改變社會

兒少代表們關心什麼?忙什麼?兒少代表回答你

楊姿潁、林伯樵 2022-12-01

從內在到外,創造友善空間
從內在到外,創造友善空間

教孩子覺察思考與合作,父母也辦得到

黃詩珣 2022-12-01

親愛的,我用數學說故事耶!
親愛的,我用數學說故事耶!

以說故事的方式教孩子數學

溫政鈴 2022-12-01

舊帽子與新鴿子
舊帽子與新鴿子

教育要改革、民主要深耕,所以必須從舊包袱裡面,拿出新的東西來

史英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