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燕(醫師)
春節,是老人的時光機,穿越數十載的時空,一再回味兒時過年才得以享有的美好。每年搭一次,每年回到童年玩一回。
※
那個時代,只有在春節過年時,我們才有新衣服新鞋子穿。
那個時代,只有在春節過年時,我們才有玩具可以玩。每年,大人會買一支玩具手槍給我們。家家戶戶的孩子都有默契,人人一把新手槍,大家就在街頭巷口展開槍戰。
那個時代,只有在春節過年時,我們才有吃不完的餅乾糖果,而且沒有大人會阻止你。無論你走到哪裡,即使是毫不相識的店家,也會請你吃糖果。好像連蛀牙蟲都放了假似的。
那個時代,只有在春節過年時,我們才不必幫忙做家事,可以耍廢擺爛。因為聽說過年做家事,會整年勞碌歹命。
那個時代,只有在春節過年時,我們才可以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看電視一直看電視,沒有大人會叫你關掉電視,去寫功課寫評量。
那個時代,只有在春節過年時,大人才有空有興緻帶我們出遊,看花草樹木湖水山丘,走久了,渴了,大人若心情大好,甚至有機會喝到汽水。
那個時代,只有在春節過年時,大人才不會罵小孩、打小孩。就算有小孩杯子掉了、摔破了碗,大人只會說「碎碎平安」。因為聽說過年期間,若是說難聽的話罵人,會觸霉頭,倒楣一整年。因此,過年時,大家拼命擠出吉祥話,什麼大吉大利、恭喜發財、年年有餘、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就是要保一年的好運。
那個時代,只有在春節過年時,我們會一直笑,大人怎麼樣也不敢讓我們哭,連電視節目,也全部佈滿歡樂。因為如果有人哭著過年,今年接下來的日子,整家會在哭聲中度過。
※
我們的童年,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打小孩,稀鬆平常;罵小孩,家常便飯。大人所以為的管教小孩,便是打罵小孩,沒有其他可能。即便大部分的時候,其實是大人自己生活煩躁,挫折連連,小孩成了出氣筒,一不如大人意,咒罵聲、巴掌聲、掃把雞毛撢子鞭打聲,紛紛落下,不少孩子是照三餐被如此問候。
什麼兒童人權?連大人都沒有人權了,哪輪得到小孩!
那是一個大人不會珍惜孩子的笑容,更不會心疼孩子流淚的時代。
家裡如果有好東西,一定是大人先吃、先用,孩子只能在一旁吞口水乾瞪眼。一只杯,一張碗,都勝過孩子的尊嚴。孩子一張開眼,便是等著大人使喚。牙膏盒、火柴棒、廚房的破鍋子……是我們的玩具。大人深信「業精於勤荒於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看到孩子玩耍嬉戲,越是快樂,彷彿離功成名就、光耀門楣越是遙遠,大人越是慍怒。
那個時代,我們是如此渴望過年,渴望到用上三百六十四天的祈禱。
我們天天期待長大,可以脫離大人的魔掌,每過完一次春節,我們就知道離長大越來越近了。
原來,春節過年,是「不打罵小孩」的鼻祖。
原來,在那人權荒涼的時代,兒童人權曾在春節過年時,如陽光在層層烏雲中,破隙而出,雖只有一剎那的光芒,足以照暖孩子冰寒的童年。
原來,只要大人願意,便可以鬆綁,幽默轉念,欣賞孩子的笑顏,包容孩子的失措,給予孩子自由空間,創造出「不打罵小孩」的天堂。
若是要求食衣住行天天生活如過年,確實困難,只懇求保留春節過年時,看待孩子的眼光與心境。有了春節過年,我們得以比較,原來當孩子,也有如此歡喜的時刻。
那個時代,其實沒有多遠,我們正從那個時代來。可惜,大人怎麼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