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札記編輯部
今年的你,將會如何過年呢?
是跟往年一樣,長途跋涉只為與家人、親戚熱鬧團聚,卻發現越長越大、責任越扛越重的你,早已回不去單純美好的童年時光?
還是終於擁有一些理由,開始躲過擁擠的社交修羅場,獨自或與真正親近的人愜意享受長長的假期?
在年獸與燈猴傳說已遠的此刻,人們為什麼還要過年?又為什麼有人這樣過年、有人那樣過年?如果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過年方式,那麼是不是也會有一百種過年的意義?
人本教育札記邀請一群來自不同背景、族群或國家的作者,談談他們各自的年,一起看看他人的不同,想想自己的不同。也傳授三道錦囊:小孩不叫人、紅包不知如何管、親戚愛比較時可以怎麼辦,幫助爸媽們年關難過年年過!更加碼過年的由來,當你講床邊故事孩子聽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想想:傳說與習俗形成並持續傳承的用意是什麼,而現在的我們又能如何看待。
當我們在不間斷的鞭炮聲裡,反覆面對與他人和時代的關係,同時也是在梳理自己的生命歷程。無論選擇怎麼過,都會刻下屬於這個時代過年百景之一景。
你想要什麼樣的過年景色呢?打造屬於自己的年,就從今年開始吧!
(一)過年的意義
🧨 林蔚昀,〈有一種味叫年味嗎?〉(2021/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28
🧨 Eric,〈過年的意義,我自己講〉(2021/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29
🧨 李佳燕,〈春節是不打罵小孩的鼻祖〉(2021/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40
🧨 亞榮隆.撒可努,〈我的「過年」經驗〉(2013/3)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0
(二)世界人如何過年?
🧨 朱慧雯,〈優席夫.卡照談過年:拆掉藩籬,我們變得更自由了!〉(2021/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1
🧨 劉家儀,〈那些年,香港人的「新年快樂!」〉(2021/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2
🧨 王佩淇,〈藏人過年,找一條回家的路—專訪札西慈仁(Tashi Tsering)〉(2019/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3
🧨 吳維寧,〈過新年的記憶〉(2013/3)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4
(三)三道錦囊,爸媽好過年
🧨 李庭芝,〈救命啊!有「人」來啦!──小孩不叫人,爸媽該怎麼辦?〉(2019/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5
🧨 王士誠,〈你的紅包不是你的紅包!?──該幫孩子管紅包嗎?〉(2019/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6
🧨 李昀修,〈過年親戚不計較,也別比較啦!親戚比來比去,爸媽怎應對?〉(2019/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7
(四)床邊故事:年獸傳說
🧨 青悠,〈華麗島秘話:你所不知道的年節妖怪傳說〉(2017/2)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2/638
🧨 馬雅人,〈跨越太平洋兩岸的年節冷知識〉(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