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讀文言文】森小的一堂國語課:莊子寓言(上)

【重新解讀文言文】森小的一堂國語課:莊子寓言(上)
圖源:canva
note.detail.update
2019-07-01
note.detail.writer
何淑真(人本森林小學老師)
教學

◎何淑真(人本森林小學老師)

 

有人問,孩子還這麼小,森小國語課選讀的小說,對於閱讀能力還沒發展到讀長篇的孩子怎麼辦呢?

這是極好的問題。一篇經典作品,不僅長度會超過孩子能閱讀的篇幅,文字本身的艱深就會超越孩子的心智年齡。所以選文時,要盡可能地選擇篇幅不要太長、孩子能讀懂的作品。當我們這麼主張的時候,有朋友就會說,那選讀報章雜誌上的短文,就對了?

這麼想,好像在配合孩子的閱讀篇幅時,非得犧牲一點文章的內涵意趣不可。兩者之間,到底有沒有平衡點呢?

 

 

那一年,我教一班高年級的孩子,孩子之中已經有能讀長篇小說的人,也有幾位還沒辦法讀兩三百字短文的。有趣的是,很會讀的孩子不太喜歡想,很會想的孩子恰好就是不太會讀。

這是一般在推廣閱讀運動的大人很難想像的。時常我們認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能滋養豐富孩子的心智,讓孩子學會想事情,看多了自然會寫文章。這些年我觀察下來,恰恰好相反。手不釋卷的孩子因為腦子裡已經塞滿了前人寫的字句,長期習慣接收作者的想法、不加懷疑,不論在思辨或寫文章時,容易落入前人的窠臼。反倒是不太讀書、思想「純樸自然」的孩子,更多一點穿透言詞、看見言外之意、創新詞彙、清楚描述內心感知的能力。

當時在課堂上,我遇到的困難是:不太會讀的孩子遇到文字稍多就備感壓力,沒有機會發現自己「會想」。而很會讀的孩子則習慣一直讀、一直寫,對於「想」顯得興趣缺缺。怎麼辦呢?怎麼讓兩群孩子可以在同一篇素材,一起體會「想一想」的樂趣?

苦思良久,我決定試試看莊子的這篇一百字寓言。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文章發下去,不滿半張A4紙,孩子們疑惑地皺著眉頭,大概還在想:這是什麼?

「看不懂的可以問喔!」我說。全班孩子盯著紙看,一會兒好幾個人說:「全部看不懂。」我想著:這起點實在是太好了!

我試著從最簡單的題目問起:主角有幾個呢?

有的孩子說「渾沌」,也有孩子說「那個字很像『條』的」。我又重複念一次,孩子們反覆看了幾遍後,異口同聲:「三個。」接下來,孩子自己七嘴八舌的說:「南海是儵管的」、「中央是渾沌管的」。

一個平日沉默的孩子突然說:「他們沒事幹嘛去渾沌的地盤啊!」孩子們憑著反覆閱讀,慢慢拼湊出:「渾沌隨時讓他們進出,對他們很好」「他們想報答他的好」。孩子們用行動反駁了「全部看不懂」這句話,我也就是笑而不語地點頭而已。

一直到「人皆有七竅,此獨無有,嘗試鑿之」這句,孩子們停住,不太知道怎麼猜下去。

「誰沒有什麼啊?」我問。

「沒有七竅。」孩子答,關於是誰沒有,他巧妙地跳過去了。另一個孩子狐疑著說:「沒有人會沒有七竅啊!」

我點頭稱是,讚美孩子說的正是第一句的完整意思。接下來還是沒有人想猜「誰沒有七竅」,我也就不急著給答案,先跳過這一題,問:「猜猜『鑿』?」

「鑿一個洞?」一個女孩小心翼翼試探著。

「我知道了!因為他沒有,想幫他做。」男孩大聲地說。

「誰沒有?」我再次敲門。

「渾沌沒有!」兩個男孩一起說。

「你怎麼確定是渾沌?」我故意質問著。

「因為他們想報答他啊!」孩子們大聲地回答。

這是莊子非常高明的寫作技巧,他故意不在前面說渾沌的長相,憑著這一句「人皆有七竅,此獨無有,嘗試鑿之」來暗示,讓讀者自己「發現」,享受會心一笑的喜樂。

這時一個女孩突然大喊:「啊!渾沌之德啊~」她像是陷入喃喃自語似的:「人皆有七竅,是說人都有七竅,都可以看、吃、聽……」女孩停了下來。

「可以呼吸!」另一個男孩接口說。

「嗯。可以呼吸,那……然後呢?」女孩自問著,陷入沉思,慢慢她斷斷續續地說:「沒有人……嗯……此獨無有……就是……嗯……這個人單獨沒有!他們想嘗試報答好意,要幫他挖!」孩子重新把文字在腦海裡想了一遍,建構出文章的脈絡,完全不用由老師或教科書告訴她。我忍不住豎起大拇指,一邊欣賞著全班孩子們閃閃發亮的雙眼。

「結果呢?」我打定主意只負責問。

一個男孩噗哧一笑:「結果他死了。」他格格笑得東倒西歪:「好好笑!他想報答他,結果竟然……竟然……把他殺死了!」才說完,其他孩子也笑了,有人一臉嫌惡的說:「很噁好不好?」也有人淡定的說:「的確滿怪的。」

終於猜完了字面的意思,我很好奇他們怎麼解釋這篇故事的言外之意?他們說:「報答不要害死別人」「要報恩要想一想,不要害死別人」。

在這次課程後,我也拿這篇文章去問大人,他們猜想的言外之意和孩子的差不多,這屬於莊子的「第一層」意思。單憑解完字詞,大人和小孩理解的層次是一樣的。而倘若莊子只想到這類道德訓誡,作為「道家的先祖」,就顯得太單薄了。

怎麼帶領孩子從這個寓言裡,窺見莊子更深層的思想哲學?我先請孩子時時放在心頭「想一想」,下次再聊。看孩子們被莊子啟動了「思考」的開關,不論是擅長讀書的、擅長想事情的,一起就著文字細細的思考、反覆品味,我的心雀躍不已,滿心期待著下次討論快快到來。

(待續)

 

note.detail.more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從孩子來到這世界上起,我們亦步亦趨、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帶大

劉楚筠 2025-07-01

富饒的沙漠
富饒的沙漠

在學齡期,孩子開始走向社會,家庭不再是唯一的訊息或權威來源。

鄭谷苑 2025-07-01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所謂代溝,自古就有。

史英 2025-05-01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你所謂的『特殊生』是什麼意思呢?」

鄧嵐心 2025-05-01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我跟體罰的「緣分很薄」,影響卻很大。

李慧貞 2025-05-01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請小孩先讀讀附錄的課文(見P.62),再試試以下的題目。

史英、武宜佳 2025-05-01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有了課文與原文對照,就容易看出兩種語言的差異,也就自然會…

史英、武宜佳 2025-03-01

海綿與章魚
海綿與章魚

在討論小孩的學習歷程時,常常會用海綿做比喻。但去年十二月…

鄭谷苑 2025-03-01

當小孩森氣氣
當小孩森氣氣

人們總說,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不分好壞、要接納、要理解……

陳雅萍 2025-03-01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阿文看到建中校友會的菜單,覺得很噁心。她說:「以前都覺得

楊佳羚 2025-03-01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性影像犯罪,任誰聽了都會心頭一沉的五個字。究竟為什麼生發生?

鄧嵐心 2025-02-27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我們很難把這些事件的成因都歸咎於「兒少不懂資安問題的重要性」

李昀修 2025-02-27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我每天都會到網路上搜尋自己的照片。」

李昀修 2025-02-27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網傳私照,絕對是所有爸媽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史英 2025-02-27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幾年前,網紅還是罕見的職業,與其說不支持小孩想當網紅,事實更

鄧嵐心 2025-01-01

抗網保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