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網路霸凌】成為孩子的隊友,一起面對網路霸凌

【面對網路霸凌】成為孩子的隊友,一起面對網路霸凌
圖源:愚木混株 Cdd20 from Pixabay
note.detail.update
2021-10-01
note.detail.writer
江思妤
教養

◎江思妤

 

許多人面對網路問題,無論成癮或是霸凌,總是將眼光聚焦在網路。人們主張管制網站,或是想要關掉電腦,就是忘了將眼光放回使用網路的「人」身上。事實上,這些網路問題,根源還是在真實生活裡。所以,我們提供的思考,是線上與線下同步進行,在疏離與連結間,讓我們可以面對根源。

 

沒有網路的人也會被網路霸凌

小婷沒有手機,國中老師要求全班用MESSAGE組一個班群,班長負責及時轉達各種通知或訊息。為了MESSAGE班群,小婷下課後去圖書館用電腦,同學們在班群上聊天,小婷跟不上大家聊天的速度。有幾次因為搶不到到圖書館的電腦,小婷錯過班群的通知,上學穿錯制服,同學們覺得小婷在班群裡沈默不合群又不依通知穿制服,另組一個群組在裡面嫌棄她……

老師沒有想到成立網路班群,反而帶來網路霸凌。小婷的父母也沒想到不給手機反而會讓孩子被網路霸凌。為什麼大人們都沒想到?因為我們沒有那麼確知也不想承認——網路不再只是虛擬世界,而是孩子們真實生活的一部份。

幸運的是,因為網路已是真實生活的一部份,網路霸凌的解方,也會和真實生活同構。老師發現問題,不再用 MESSAGE班群發通知,並刻意請小婷在學校幫忙傳達老師的通知。班群雖然還在,但沒了傳達通知的功能,全班同學也不再介意誰沒回話誰沒上線,大家對小婷的負面關注就慢慢消失了。

數位時代才會有的網路霸凌,發生的原因並不新奇,在高度壓力的團體生活中,總會有一、二位替罪羔羊成為同儕壓力的出口,直接去除團體生活的壓力,孩子們也就不那麼需要替罪羔羊。

但網路霸凌和真實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我當著你的面罵你,罵得再怎麼難聽,也只有你知我知。事情一旦公開在網路上,不但是他們都知,一個月、一年後都還會有人看到、知道並且選邊站評論。這就不是人與人之間誤解與了解的問題,而是,我們要不要學習在生活中善待人、善待自己。

 

網路霸凌的語言來自真實生活

孩子們一邊玩線上遊戲一邊攻擊辱罵對方,截圖貼文到群組裡一起嘲笑人,惡意公開個人資料……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這個沒什麼,打打字講幹話而已。但事實上,第一次進到連線遊戲、班群或社群軟體的人,都會被那些白痴、智障、廢物……高密度的語言攻擊到,只是,隔著螢幕沒有人看到,可以假裝自己不在乎。接著,學習模仿這些語言,讓自己在網路上看起來像個老練的人,而不是不敢罵人的好孩子。

明明是會難受不舒服,許多人不但沒有拒絕這些暴力的語言,還選擇複製這樣的應對方式,為什麼?

有人說,大家上線玩遊戲就是為了疏解壓力,不要太介意;也有人說,這就是網路文化,認真就輸了;還有人說,不這樣嘴賤玩起遊戲就沒有意思。大家都說這些攻擊沒有惡意不要認真,你有沒有發現這個行為,其實有點熟悉?

讓我喚起你的記憶,「愛哭鬼」、「啞巴嗎?」「你真的很沒用」……這些都是小孩真實生活中常聽到的斥責與揶揄,小孩沒有辦法在真實生活回嘴,就在網上恣意的回嘴,不會被斥責頂嘴,也不會換來一巴掌。網路成了小孩生活的出口,攻擊性、暴力語言就這樣在網路世界蔓生。

這樣一來,面對網路霸凌的語言,就不只是宣導什麼話會造成毀謗、侮辱,什麼話會觸法。而是,而是大人要以身做則,以身做則示範好好說話。至少,先從減少斥責與揶揄開始。

 

當他的隊友,他就有能力拒絕

小煜和同學一起玩傳說對決一陣子後,開始透過遊戲主機媒合隊友,但小煜角色等級不高對戰時總是第一個敗陣,隊友們亳不客氣嫌棄他,說要不是因為缺一人,才不要跟這麼弱的人同隊。小煜很愛玩傳說但又覺得被罵很不舒服。後來小煜決定拒絕那些很會罵人的ID,多等幾次主機媒合,終於遇到幾個不會嫌棄人的網友,對戰起來不但愉快很多,也真的練到許多攻略。

小煜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能力拒絕那些會罵人的ID。剛開始玩的時候,因為常打輸又被隊友罵,小煜變得易怒,光是寫功課原子筆沒水也會氣很久。媽媽覺得很奇怪,探問了幾次之後才明白是因為玩傳說吃了悶氣又沒地方發。媽媽想刪掉那個遊戲,小煜當然不願意,媽媽轉念一想,邀請小煜介紹遊戲方式遊戲規則,小煜說明組隊規則時想到,不需要主機媒合一成功就入隊,也不需要跟打過的人同隊,才有能力拒絕那些罵人的ID。

媽媽說她也不是很明白為何小煜說著說著,就自己想通了。但小煜玩網路遊戲玩到常常發脾氣,她本來很生氣,覺得我給你玩遊戲已經很好了,你還把氣發到我身上。只是,二個人一直生氣也沒有辦法,禁止他玩就得要一直檢查,更麻煩,才想到冤有頭債有主,先弄明白那個遊戲為什麼會讓小煜生氣。或許是因為,本來只有小煜自己一個人面對那群愛罵人的人,但媽媽一問他遊戲的事,他這邊就多了一個隊友,多一個支持他的人,他就有能力做比較好的選擇。

 

在乎自己,是保護的第一步

小芸有了臉書帳號後,最在意的就是好友人數,任何人來加她好友她都按同意,除了班上以及同校的人,小芸的臉書好友還有一些成年男子。有一天某位臉友要小芸自拍胸部,小芸覺得很好玩,就傳了網路上找到的圖片給對方,對方馬上回傳一張生殖器的圖片……

這個事情,一直到社工跟小芸講各種網詐騙的手法以及盜用個資的實例,小芸才跟社工提起。小芸知道對方怪怪的,但因為只有那個人每天會跟她聊天,小芸想只要我不給他真實的照片就好(那個傳生殖器照片的人後來被警方抓到)。小芸擔心自己個資會被盜用,希望社工幫忙檢查臉書的設定。

小芸需要的,不只是檢查臉書設定,而是真實生活中有人關心、接納、陪伴;這件事,小芸的父母、家人、老師都沒做到,他們一路把小芸推給那個傳生殖器的男人,還好,最後有了社工,社工關心、在乎並且花時間陪伴小芸,讓小芸開始在乎自己。

幸運的是,小芸和那個人的對話沒有流傳出去,不會再衍伸其它事件,這個運氣,來自另一個感覺不太對勁並且通知父母的小光。小光也被要求自拍胸部,但她直接跟媽媽說,媽媽不但沒有罵小光,還鼓勵她一起保留證據報警。

父母無法掌握網路的種種,但看得到眼前的孩子,聽得到他說話,感受得到他的焦慮、憤怒、憂鬱……面對最先進的科技,我們拿出最純樸的愛、接納、理解與關心。不是因為沒有招,是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招。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雖然是廣告用語,也提醒我們,無論如何,走向眼前的孩子,走進孩子的心裡,成為孩子的隊友,才是最重要的。

 

note.detail.more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看見我的需要,更看懂你的難

從孩子來到這世界上起,我們亦步亦趨、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帶大

劉楚筠 2025-07-01

富饒的沙漠
富饒的沙漠

在學齡期,孩子開始走向社會,家庭不再是唯一的訊息或權威來源。

鄭谷苑 2025-07-01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讓自己「敢」和小孩說話

所謂代溝,自古就有。

史英 2025-05-01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教室裡的「特殊」與「普通」

「你所謂的『特殊生』是什麼意思呢?」

鄧嵐心 2025-05-01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停」!幸好,我沒打小孩

我跟體罰的「緣分很薄」,影響卻很大。

李慧貞 2025-05-01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英文文法也能幫到中文的閱讀理解

請小孩先讀讀附錄的課文(見P.62),再試試以下的題目。

史英、武宜佳 2025-05-01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有了課文與原文對照,就容易看出兩種語言的差異,也就自然會…

史英、武宜佳 2025-03-01

海綿與章魚
海綿與章魚

在討論小孩的學習歷程時,常常會用海綿做比喻。但去年十二月…

鄭谷苑 2025-03-01

當小孩森氣氣
當小孩森氣氣

人們總說,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不分好壞、要接納、要理解……

陳雅萍 2025-03-01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阿文看到建中校友會的菜單,覺得很噁心。她說:「以前都覺得

楊佳羚 2025-03-01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性影像犯罪,任誰聽了都會心頭一沉的五個字。究竟為什麼生發生?

鄧嵐心 2025-02-27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我們很難把這些事件的成因都歸咎於「兒少不懂資安問題的重要性」

李昀修 2025-02-27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我每天都會到網路上搜尋自己的照片。」

李昀修 2025-02-27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網傳私照,絕對是所有爸媽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史英 2025-02-27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幾年前,網紅還是罕見的職業,與其說不支持小孩想當網紅,事實更

鄧嵐心 2025-01-01

抗網保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