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各位讀者好:
前一陣子,我們認真在討論紙本札記的存廢。
認真討論要不要保留紙本,說來可能有點好笑,因為那就像被時代拋棄的夕陽產業,拼命為自己的存續找理由。換句話說,存續本身沒必要,不過是執念罷了。
但這股執念憑什麼產生?如果有所不服,那這份「不服」總有個對象。好比對髮禁不服,對象是威權;對體罰不服,對象也是威權;對戒嚴不服,對象當然更是威權。
而當札記認真討論這份「不服」時,事情逐漸清晰……留下紙本,當然有依戀、有不捨,有賴著不走的成分在內。可細究這背後,還是源於札記一向抱持的,對於「人」,尤其是對小孩的關懷。
這其實也不是什麼新議題。自網路誕生以來:看不下長文、花太多時間掛網、作業從google抄……,父母、老師、學生都長期面對網路帶來的方便與問題。然而,迎來人手一機的時代後,上網比輕鬆更輕鬆時,大家投降了。
即便抱怨仍在,網路已和生活密不可分。大家要不將此視為業障接受,就是改變想法視為新時代之必然……然後撤守。這倒也沒辦法,畢竟會提倡反網路的,要不就一些倡議沒收手機的保守老頑固,要不就是山頂洞人。但這類人拒絕的是進步,而我們不服的,是當進步的時代裡新生的危機襲來時,怎麼是我們逃呢?
而這就回到紙本書的討論上了──怎麼是我們逃呢?紙本書對於一個看不下長文、聽不下討論,越來越同溫層、窄化的世界,不恰好站在它的對面嗎?當小孩正面對網路世界的疏離與異化時,你要告訴自己,網路是虛擬的,所以小孩的苦惱也是虛擬的嗎?
這就是我們的不服。俗話說,打不過就加入。人本札記早已加入網路,但什麼藥過量了都是毒,網路的好,是得在抵抗它的為害後才能真正汲取它的好處。於是我們這次不打算逃了,更要好好討論曾經擱置了的,真正的議題。
抵抗網路為害,保住小孩未來,這是真議題。畢竟在迎接更新的AI時代到來之前,總不能不處理處理固有的危害,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