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麗」與「可愛」的緊箍咒

打破「美麗」與「可愛」的緊箍咒
圖片提供: 小天下出版/上誼文化出版
note.detail.update
2022-11-01
note.detail.writer
游珮芸

◎游珮芸(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人對於美的事物的品味與鑑賞能力是從小培養而來的。然而,長久以來在「智育」掛帥的升學主義下,學校的美術課常常被拿去上英文或數學,藝術教育彷彿也只是少數特殊才能孩子的重點培養課程。近年來,終於有些改觀,教育學者們極力倡導:「美感教育能開啟五感,形塑優雅、有品味的人文氣質,為個人的生活加值,提升關鍵的競爭力。」而從小閱讀「美麗」繪本的孩子們,肯定已然開啟了美感生活的門扉。

美與醜之間

什麼樣的繪本可以增強孩子的美感經驗呢?這個問題讓我不禁想起一件往事。那是我在大學時期當家教時發生的事情。有一天,我帶著《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原著,準備講給家教的孩子聽。那是小學四年級的男孩,家境優渥,全家去過日本的迪士尼樂園。男孩非常喜歡米老鼠,家中有很多迪士尼的玩偶,然而他看到書本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個女孩好醜喔!」我先是一愣,原著的畫家約翰.坦尼爾(John Tenniel, 1820 -1914)為兩本愛麗絲所做的插畫,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文學插畫!怎麼會引發「醜」的感受呢?

細想原因,發現男孩看過動畫版的愛麗絲,那是色彩鮮明、線條勻稱的愛麗絲,相較之下,黑色線條的原著插畫就不那麼討喜。原著插畫的愛麗絲身材沒有那麼「圓潤」,表情也沒有動畫那麼「柔和」。我還發現男孩家中的繪本,竟然也都是迪士尼動畫的繪本版!原來從小看迪士尼式畫風長大的孩子,突然見到非迪士尼的畫風,最直接的感想就是:「好醜!」

美與醜的感受是很主觀的,也受限於文化背景與生活經驗。如果我們只餵養孩子色彩鮮豔、線條整齊、造型勻稱,符合某種特定審美標準的作品,那麼就很可能限縮孩子對美的鑑賞幅寬。可惜了這世界上有那麼多元、多樣的美。

超越「可愛」的可能

在三歲之前的幼兒階段,小小孩的確適合閱讀構圖簡約、色彩鮮明、線條明確的繪本,譬如像米飛兔、凱蒂貓那樣角色造型的作品。不過,過了這個階段,孩子就可以接受、欣賞更多元風格的作品。畢竟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整潔」、「秩序」、「條理」、「節制」、「協和」之外,生命中也有起伏的情緒、濃烈的情感、動人心魄的冒險;嘗試給孩子跳脫米飛兔、凱蒂貓式的「可愛」風格的繪本,可以讓他們的美感經驗更有深度與廣度。在這裡舉三位繪本創作者的作品為例。

佐野洋子瀟灑的人生醍醐味

在現代繪本發展的歷史上,已經累積了不少孩子愛聽愛看、大人樂意和孩子分享的作品。然而,能讓大人熱淚盈眶甚至能療傷治痛,而又能引起孩子驚喜的笑聲的繪本卻並不多見。而佐野洋子(1938 -2010)正是有如此「魔力」的繪本作家之一。佐野洋子出生在北京,在中國東北渡過童年時光,日本戰敗後舉家從大連遷回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設計科畢業後,1967年至柏林造型大學留學一年。佐野除了無以計數的插畫之外,其經手的繪本、繪本翻譯,以及散文作品不下一百本。我們就以她最膾炙人口、知名度最高的《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為例吧。

一隻活過一百萬次的虎紋貓,牠曾經是國王的貓、馬戲團的貓、船員的貓、小偷的貓、老婆婆的貓、小女孩的貓…,可是貓從來沒有愛過牠的主人。每個主人在貓死的時候抱牠痛哭,可是貓從來不在乎。直到最後一次,貓沒有主人,是一隻野貓,牠愛上了一隻白貓,和白貓結婚生子,牠第一次能愛別人勝過愛自己。牠和白貓廝守終老,白貓先走了,牠抱著貓痛哭,那是牠第一次掉眼淚。不久牠也跟著走了,而牠再也沒有活過來了…

這是一個富有哲思的「寓言」故事。這隻貓咪的造型與線條色彩,絕不是所謂的「可愛型」,但也因為如此,圖像才能透露出更多貓的氣質神韻和個性,這是無法用三兩句話去形容的一隻貓。國內出版不少非「美型」與非「卡哇依類」的佐野洋子繪本,但這些登場角色有複雜的底蘊,值得親子一起共讀,討論、玩賞。

長谷川義史塗鴉式的誇張共感

再來看以孩子塗鴉式畫風聞名的長谷川義史(1961-)的作品。長谷川出生成長於日本大阪,畢業於美術相關的專門學校後,曾畫過看板、在設計公司上班,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繪本,2007年以《我吃拉麵的時候》榮獲第13屆日本繪本賞。台灣也翻譯了不少他的作品:像是《我的曾曾曾祖父》、《我在天國的爸爸》、《山田家的氣象報告》等。長谷川義史承襲了大阪人喜愛漫才(像是雙口相聲)與生意人幽默應對的風土習氣,在繪本的故事創作上也是以日常溫馨式的幽默為基調。

這裡我們舉一本很多孩子喜歡的《迴轉壽司》為例。長谷川筆下的人物造型,一向沾不上「美麗」的邊,特大的頭部,沒有脖子,相對縮小的身體,角色們拿壽司時「伸縮自如」的手…。仔細推敲,根本不像「真正的人」的比例!但卻展現了一種童心拙趣,吸引人的目光。隨著輕鬆幽默的故事,讀者會發現,這樣的圖像風格,很能凸顯人物內在的情緒與情感。而如此「不精準」的造型,或許會讓不少孩子覺得:「喔,我畫的都比他好!」這就是長谷川厲害的地方,既跟孩子站在一國,又能打動人心。

貓魚自在靈動的線條舞蹈

最後,來介紹一位值得關注與期待的台灣繪本創作者貓魚(蔣孟芸)。貓魚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但是她從小喜愛畫畫,大學念了哲學系,依舊持續作畫。 2013年她為電影《十二夜》團隊繪製前導視覺海報,引起廣大的迴響。近年來她與不少文字作者合作繪本,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如《搭便車》、《發光的樹》、《我想養老虎》、《前面在推什麼呀》等,貓魚畫出的線條與造型,讓人有悠遊自在的感受,且打破了傳統中規中矩的「美麗」與「可愛」框架。

貓魚目前唯一自寫自畫的繪本《怪獸媽媽》是以壓克力顏料為主要媒材,再混用色鉛筆、粉彩,並加上一點拼貼,畫面留有大筆揮灑的筆觸和刮磨的痕跡;配合怪獸媽媽身上毛絨絨靈動的線條、隨情節變化的身形輪廓,讓整本書洋溢著鮮活的生命力。

你是不是也想到幾本不「美麗」、不「可愛」,卻很有趣、很有深度的繪本呢?希望我們在帶領孩子欣賞繪本時,能拋開「美麗」與「可愛」的緊箍咒。

note.detail.more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平凡的惡人,漫畫裡的吉良吉影,現實社會裡的創意私房...

2024-11-01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歌曲的流變,象徵了香港人對自主的追求。

羅子維 2024-11-01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五歲左右的阿文曾經在洗澡時問我說:「媽媽,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楊佳羚 2024-11-01

教養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為了縫補類似的兒童安全漏洞,不少國家設有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

徐思寧 2024-11-01

聽媽媽的話
聽媽媽的話

讀完Threads一則貼文我背脊泛起涼意,想:「真是人間鬼故

陳伯娟 2024-11-01

教養
消失的灰鯨
消失的灰鯨

為青少年選一本書,你會選什麼呢?少年為何尋找灰鯨,踏上旅途?

孩好書屋 2024-11-01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過往,性別刻板觀念的桎梏下,充斥著許多偏差的觀念或歧視的對待

黃文儀(新北市立板橋高中教師、國教署人權 2024-09-01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我在演講時,總會遇到家長問:「什麼時候可以跟孩子談『性』?」

楊佳羚 2024-09-01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為何有人會想要通過關公去娶媽祖、或通過召妓上阿嬤,那被欲求…

盧郁佳 2024-09-01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性侵受害者的每次揭露,都是一場冒險。即使是最親的家人朋友…

徐思寧 2024-09-01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兒童性侵害造成龐大的傷害,而這些補償的金額由誰來支付?是個.

徐思寧 2024-07-01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你知道,男生也會跟男生結婚嗎?」 2018年,我刷著手機…

魏小由 2024-07-01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媠」在臺語是用來形容人很漂亮、美麗,以往的臺語歌曲

孫嘉黛(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社群老師) 2024-06-26

教學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楊佳羚 2024-06-26

教學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原以為有了小孩,我的生活節奏會像小步舞曲,愉悅、優雅……

陳伯娟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