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看到陳韻如老師〈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怎麼預防與協助?〉(P.41)寫到:常見的發展遲緩類型/診斷,其中之一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編輯部同仁滿頭問號,有人提醒:發展遲緩專指六歲之前。馬上有人發難,六歲之前不動才是問題吧。「不對不對」另一人說「不論過動還是不動,都需要大人的關注。」一語驚醒夢中人!認識發展遲緩,不只是為了特別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需要,是為了照顧所有的孩子。
《時事與觀點》邀請到高雄大學洪聖斐老師與台大學生凃峻清,具體談論大學全英語授課的盲點與問題,我們不禁想到,小學、國中雙語教育的亂象(見札記393、394期),不論小學或大學,課堂上都只有英語而沒有該科的專業知識。思考雙語教育的目的,讓我們再提出這個解方(註):將英語浸潤到各科教學中(而不是全英語授課)。讓雙語教育往正確的方向前進,需要大家的關心與參與。
關於大學教育,還有一篇〈虛假歷程中的真實學習創傷〉,談學習歷程檔案如何被科舉遺毒影響。這也是札記新增的區塊——「教育觀察站」,由輔大社會系戴伯芬教授主編,會持續討論高等教育的議題。
除了上述重要議題,本期札記還有許多精采的故事:透過山泉水文學基地認識作家李喬、烏克蘭如何在俄烏戰爭中維持經濟穩定、高雄壽山國小的老師們為了回應學生的問題竟然發展出跨領域課程、一位小學老師教到〈山豬學校,飛鼠大學〉(康軒版五下第十三課)時,在課堂上精心安排提問,讓學生們討論到欲罷不能……
還有,「打鼓打傘不打小孩」作者在截稿前來信,說明因為想法不同無法交稿。這提醒我們,應該更主動與主張不同的朋友交流,要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互相說服是重要的過程。
最後,讓我們提醒您,與五月號紙本札記共舞的文章,會在五月一日之後陸續上網,期待您來網站瀏覽並留言與我們互動。
註:見札記394期〈雙語、全英語、相對無語─及其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