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濕冷 2022/11/27
匆匆的,改版日記已經到了完結篇。眼看著新版雙月刊就要上架,舊版單月刊就要走入歷史,忽然心裡有點不平靜,也不知道是在亂些什麼。
紙本還在,又加了網路版,而且二者還要共舞,一加一理當大於二──明明是多了,卻疑心是少了;明明是大步向前,卻惦著背後的風景…
或許,只是自己多疑;或許,根本不是念舊,只是惶惑不安?
依照馬斯洛,生理需求之上,緊接著,就是安全的需求;對安全的威脅,由自己引發的,就是改變。害怕改變的心,深植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之中,我們自以為勇敢,其實無法逃避上天設下的藩籬。
回想半年前,經過兩年每次「群聚終日,做鳥獸散」的改版會議,終於定下方向,擬定步驟,決心改版的那個時候,是多麼的意氣風發!左手畫圖稿,右手寫文案;右腦發奇想,左腦忙推演;找不到巨人的肩膀可站,就彼此疊羅漢,只求往前看得更遠!
現在,終於一切就緒。經各區塊主編的努力,約稿都提前到來;經各同仁的勞心勞力,共舞的演練已經重複多遍:「蔣經國的內心世界」,「烏俄戰爭中的群眾參與」,「西拉雅族的認同」,「智力的內涵及應用」,「AI繪圖能否取代手繪」,「你知道你也貢獻了公績金?」,「沒有人問過團團,動物園是他家嗎?」,「謝盈萱可以講髒話,小孩卻不行?」…還有很多很多──倒是想知道,大家可以從標題看出哪些是網路版,哪些是紙本的內容嗎?
所以,不止是箭在弦上,而是很多箭在很多弦上,正等著萬箭齊發;不止是一手一腳,而是萬眾一心,正等著──差點講出「正等著反攻的號角響起」…
然而,就是這時候,就是在這個當下,我們覺得心虛:萬一這一切工夫都是白費,萬一再怎麼努力,仍然沒有人要看呢?萬一,必須像舊版札記那樣只服務小眾,才是這個時代唯一的路呢?萬一那種「喚醒眾人」的理想,只是自我欺騙呢?
一百年前,魯迅在「吶喊」的序言裡寫道:「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
難道我們也躲不過這樣的宿命,逃不掉這樣的悲哀?魯迅寫這段話,是在1922年12月3 日;而昨天,2022年11月26日,台灣的選民,以手中的選票,給了我們答案!
這個答案是:自認進步的想法,以自認動聽的語言,做出自認最大聲量的吶喊,人們聽不下,至少該聽的人,並不想去聽;這不是人們的錯,這只証明了,吶喊的人自始就沒有做對!
那麼,明年一月一日上架的新版「人本教育札記」,到底做的對不對,或能做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