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師到狼師3】破除權勢性侵的迷思——邁向更積極的性主體教育

【從名師到狼師3】破除權勢性侵的迷思——邁向更積極的性主體教育
來源:維基
note.detail.update
2023-06-16
note.detail.writer
蔡靜慈

札記刊登日期:2022-12-01

 

「從前從前,有位美麗的公主,受到詛咒在塔中沉睡;某天,一位英俊的王子來到塔中,看見公主,深情一吻…」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陪伴著許多人的童年,我們都知道公主與王子最後會有幸福的結局,卻直到很久以後才驚覺:「故事中的王子,根本就是趁機性侵。」

開始醒覺的我們捶胸頓足,頻頻高呼:「毀童年!」卻不願將曾有的夢幻全數抹滅:「可是王子的確愛著公主,還幫她解除詛咒…」隨著年紀漸增,知道越來越多以愛為名的真實性侵事件,看到那些加害人如何以壓迫與施暴為樂;社會如何苛刻檢討受害人;體制又是如何助長性暴力──我們感到憤怒:「世界上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我們困惑不解:「這麼可怕的事情為什麼一再發生?」最後皤然醒悟:「性侵文化能以浪漫童話為包裝,就能以各種形式被社會與體制合理化,替加害人的惡行提供掩護。」看似合意、難以辨認的權勢性侵,就是其中一種。

《名師到狼師,誰在縱容權勢性侵?》研討會第二場「什麼樣的校園文化導致性侵害一再發生?家長可以怎麼辦?」,表面上是談校園結構與文化,如何促成師對生性侵;實際上也包含其他權勢或熟人性侵的主要特徵。而所有性侵的發生,都圍繞在一個主軸:受害人的主體性,很少或從未被尊重。

主體性涵蓋哪些面向?又該如何賦予?當校園內與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承認其他人的主體性,尊重人人在性、愛與關係上,都是具有自主權的「性主體」,就能杜絕性侵嗎?讓我們看看四位與談人怎麼說。

 

狼師與他們的產地

人本基金會校安中心張萍主任首先談論校園性侵的結構性問題。

許多校園性侵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學校主管常隱匿案件或包庇狼師,因為「學校的價值觀就是校譽第一…大多選擇私了,而非正式啟動調查。」校園中師師相護的文化,也使學校和教育局常會保護「自己人」,犧牲學生權益,如台南特教學校集體性侵案中,代理校長曾說:「我來的任務是安內和攘外,現在安內已完成,要全力攘外。」對校長而言,所有揭開遮羞布、意見不同的人,無論受害學生或參與調查的老師,都是破壞校譽的罪人及權益可被犧牲的外人。

學校很少賦權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遇到事情時如何申訴;「學校的性教育與性侵害防治,也常避談師對生的性侵。」這會導致什麼後果?依張萍的經驗,常常一個學校原本一個案子,調查後竟有四、五個狼師!這麼多起事件,難道學校其他老師都不知情?張萍指出:「每個教室都是獨立的王國──互不干涉,即便一個教室發生可怕甚至違法的事情,其他老師通常也不會插手。」

校譽第一、師師相護以及教學現場缺乏監督的校園文化,使校方不太重視學生的安全和福祉;本該是保護學生的校園,因而成為狼師橫行的溫床。

 

你的「尊師重道」,他的權勢性侵

「很多狼師都非常威權,體罰嚴重。」張萍強調學校容許教職員濫用權力(如羞辱、體罰學生),會使老師對侵害學生沒有罪惡感,也讓學生不敢反抗老師,以免被報復或孤立;或覺得就算揭發老師侵犯自己,也沒人會相信。當學生認為自己不可能逃脫老師的魔掌,會習得無助而放棄抵抗,徹底喪失主體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狼師自然有恃無恐,一犯再犯。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陳宜倩教授進一步說明,權力不對等如何在權勢性侵中發揮作用。她分享《強暴就是強暴:他們覺得沒錯,所以才做》書中的句子:「在施與受立場明確的關係中,權力就會啟動…愈是屬於相同群體中,交集愈是密切的關係裡,權力的作用越強大。」許多師對生性侵的共同特徵,是擁有社會地位、受學生與家長信任的名師,「以親切與好意包裝,藉著關係之名,行侵害之實。」

陳宜倩舉例,當光鮮亮麗、手握權力的名師,親切地邀請學生一起吃飯,進而要求發生性行為,師生間極端的權力不對等,加上學生害怕拒絕會破壞與老師的關係,導致名師不需強迫,也讓學生難以拒絕(即便缺乏意願)。

但是,沒有拒絕,就代表同意嗎?

權勢關係下的「同意」,能說是真的同意嗎?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必須了解人在遭遇重大創傷時會有什麼反應。荷光心理諮商所郝柏瑋心理師提到,創傷反應通常有四種:「攻擊、逃跑、凍結、討好」;一般人往往忽略凍結與討好也是常見的創傷反應。

 

沒有拒絕,就是自願? 

有些性侵受害人表示:「當下老師手就伸進來了,我腦中一片空白」,這樣的凍結反應,卻被加害老師或其他人解釋為自願;受害人也責怪自己那時為何沒有逃跑。對此郝柏瑋提醒:遇到當下無法理解、超乎想像的狀況(令人尊敬的老師,手竟然伸進來摸我的身體),人可能會凍結,這是自然現象。

「如果這是長期的關係,孩子甚至會想討好老師,寧願相信這是愛,才比較好消化。」有些受害學生會說服自己:老師是因為喜歡才這樣對待自己;自己也應該喜歡老師。如果老師的目標還有其他孩子,這個受害學生可能還會吃醋。「看起來很像愛戀行為,但可能是一種創傷反應:為了在扭曲的關係中生存,必須說服自己這段關係有愛…甚至在性裡,告訴自己:老師這樣對我,我也很舒服。」許多外人無法理解的反應,其實是受害人處在壓迫關係裡,不得不調整自己。

 

利用權勢,就是強制! 

不僅社會大眾對於創傷反應不夠了解,法律界也欠缺認識,無法真正理解權勢性侵受害者的處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徐偉群副教授指出,現行刑法中,利用權勢性交猥褻罪的刑責,低於強制性交猥褻罪,這傳達出一個訊息:利用權勢性交的情況中,被害人的服從就是同意,不是受到強制;因為被害人有同意,所以就同意的部分,要自己負責。這樣的法規,不僅傳遞權勢性交不是強制性交的訊息,更蘊含譴責受害人的意義,影響著社會大眾與法律界的觀念與作為。

但徐偉群認為:「下命令的老師與服從命令的學生,都知道背後的權力作用,因此學生的同意,不是真的同意,而是處於非自我決定的狀態。」因此法律必須扭正觀念,修法將權勢性交猥褻罪,等同強制性交猥褻罪。

「利用權勢關係,就是強制行為!」當大家都有這樣的認識,狼師就無法心存僥倖,躲在權力的大傘下規避責任;受害學生也才能不苛責自己,覺得當下沒有果斷拒絕,就是自己的錯。

 

人人都需要的性主體教育

校園是社會的縮影──促成性侵的校園結構,歸根究柢,是源自整體社會文化。我們的社會有什麼問題?「問題出在這張圖。」陳宜倩展示的圖中,畫面中央是站立的王子,微笑凝視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公主。當我們看到這張圖,首先映入眼簾、具有主動性的人是誰?被塑造成陪襯或附屬、只能被動等待的人又是誰?

有權勢的王子沒有取得公主同意,就擅自親吻公主,這樣的性侵行為,在童話中卻被美化,最後性侵受害人還與加害人結婚,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整個故事中,公主完全沒有自主權,宜倩教授因而表示:「當社會持續頌揚睡美人故事,促成非經個人意願的強暴文化,恐怕是從小就開始了。」

要破除促成性侵的文化,就必須邁向更積極的性主體教育。許多案例都可以看到,老師專挑「好孩子」下手,利用他們對性、愛與關係的懵懂,以及對權威的服從,予取予求。然而,「性、愛、關係是不同概念…自己要有什麼樣的性、愛和關係,要自己去探索。」認識自己的身體與情感,進而表達意願(接受或拒絕)、與他人協商──學校應以此設計主體教育,引導學生明瞭:每個人都是性愛的主體單位;而不是拒談性,造成學生對自己的情感與身體,普遍缺乏認識。

 

相信孩子,即早協助

郝柏瑋也認同性主體教育的重要性:性教育不只該從小開始,還要持續到成人。許多性侵受害人,都要20幾年後才敢揭發當年經歷;當他們心智慢慢成熟、展開愛戀或性關係時,需要了解權勢性侵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另外,目前討論性侵害的範例十分狹隘,多談如何防範陌生人,但熟人性侵比例其實很高。

在師對生性侵的情況中,當學生或家長揭發狼師,常被其他人質疑誤會老師。然而,就算老師「一表人才、溫文儒雅,對學生很照顧、跟同事關係很好,不等同不會在私下有權力操縱的情況。」因為整個社會不了解,一個人外顯的社會人格,跟他在性方面的人格,可能截然不同。

那麼,作為家長,如何辨識孩子遭遇權勢性侵,即早介入處理、給予孩子支持與協助呢?郝柏瑋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平常就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讓彼此有互相對話的空間,孩子才有機會表露疑惑與困難。其次,再忙也要定期與孩子分享近況,才能即時發現孩子的變化。當孩子遭遇性侵,會有三個部分的變化:身體出現各種反應和症狀、情緒時起時伏、各種人際關係也受到影響。

與孩子對談時,不論孩子說什麼,都先相信他,讓他盡量傾訴;就算孩子處在複雜紛亂的情緒,因而講話破碎、前後矛盾,也沒關係;先把經驗說出來,才有機會整理資訊。陷入討好反應的孩子,可能會說不是老師逼他的,但家長還是要趕快介入,讓關係停下來,後續再釐清狀況;畢竟讓孩子持續停留在極端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便會持續受到傷害,也讓老師的其他目標沒機會被揭發。

當校園性侵事件發生,通常申訴人要的就是真相和公道。然而真相難求,求助與申訴過程非常艱辛,不僅孩子,家長也需要支援。郝柏瑋建議家長可向專業人員或相關團體求助,在他們的陪伴與支持下,穩定情緒、梳理想法,進而決定如何處理。

總之,先相信孩子說的話,才能啟動調查、釐清狀況,尋求資源並設法處理。

 

正視問題,澄清汙染

根據《澳洲皇家調查報告》,受害人從遭受性侵,到向外界揭露的平均時間,男生超過25年,女生超過20年,有些甚至一輩子都說不出口。在這漫長的過程,曾遭權勢性侵的傷害會持續影響受害人。各種傷害中,張萍與陳宜倩認為人格主體的謀殺最可怕──當親友、師長都不相信受害人,受害人也很難相信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要到很久以後,才慢慢發現自己沒錯,錯的是有權勢的加害人。

如何才能真正解決校園權勢性侵問題,避免這一齣又一齣不該發生的悲劇?張萍引述人本基金會董事長史英的主張:「必須改變師生關係(拿掉不對等的權利),重建教育目標(讓學生發揮主體性),並責成學校(包括校長、教師等)負起責任。」

「如果河川一直被汙染,我們不希望只是在下游淨灘,也要到上頭看一看,發生了什麼事。」願所有校園與整個社會,都能正視權勢性侵的問題,真正理解受害人的境遇,進而讓汙染的河川,終有澄清的一天。  

note.detail.more

陪著你再走一段──豐原霸凌案後,爸爸的奮力一搏
陪著你再走一段──豐原霸凌案後,爸爸的奮力一搏

爸爸的眉頭糾結起來:「我說了,我要真相...

李昀修 2024-03-05

【豐中霸凌案追蹤報導系列】離開的人,留下的人
【豐中霸凌案追蹤報導系列】離開的人,留下的人

每一份失去皆是不同的模樣。再談豐原高中霸凌案件,還有意義嗎?

編輯部 2024-03-05

豐中霸凌案追蹤報導——半年內就被記了X支警告!?
豐中霸凌案追蹤報導——半年內就被記了X支警告!?

為何搜查未果後可以拿毫不相干的理由記警告?

廖佩汝 2024-03-05

豐中霸凌案大事記
豐中霸凌案大事記

編輯部 2024-03-05

好好打球,真的好難──在合球隊記者會之後
好好打球,真的好難──在合球隊記者會之後

1月19號的上午,許多張年輕的臉孔來到立法院中興大樓

李昀修 2024-03-01

豐中霸凌案追蹤報導——留下的少年們
豐中霸凌案追蹤報導——留下的少年們

十七歲的年紀要承擔多少壓抑,又該如何面對這場已然的失落?

鄧嵐心 2024-03-01

【申訴案報導】因為不捨,所以窮追──豐原高中霸凌案裡的人本校安組
【申訴案報導】因為不捨,所以窮追──豐原高中霸凌案裡的人本校安組

豐原高中的一位學生輕生後,人本校安組沿線追查...

李昀修 2023-11-03

【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對抗怪物的方法
【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對抗怪物的方法

這是在今年年初,發生於東部某一所原住民實驗小學的故事...

李昀修 2023-09-25

【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被霸凌的孩子說:他現在很喜歡上學
【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被霸凌的孩子說:他現在很喜歡上學

「被老師拿剪刀戳向眼睛,一定很害怕吧?」

李昀修 2023-09-25

【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全村共養
【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全村共養

就是這「全村共養」的凝聚氛圍,才讓小兵們一步步過關斬將...

廖佩汝 2023-09-25

【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偏鄉熱血教師力抗霸凌:想陪孩子成為自己
【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偏鄉熱血教師力抗霸凌:想陪孩子成為自己

回頭來看,代理老師H會成為揭發霸凌的關鍵人物絕非偶然...

廖佩汝 2023-09-25

【專題報導】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
【專題報導】原住民實驗小學剪刀戳眼事件簿

如果說養一個小孩需要全村的力量,當孩子受傷時,全村也能...

人本教育札記編輯部 2023-09-24

失語的X們——記楠梓特教學校師對生霸凌案
失語的X們——記楠梓特教學校師對生霸凌案

比生理失語更難解的,是社會性失語。

廖佩汝 2023-08-24

在孩子背上劃下的傷痕,也劃破長久以來體制的包庇 ─記青年國中蔡姓體育老師施暴案
在孩子背上劃下的傷痕,也劃破長久以來體制的包庇 ─記青年國中蔡姓體育老師施暴案

編輯部 2023-08-24

面對台日校園性犯罪,我們有幾個問題…
面對台日校園性犯罪,我們有幾個問題…

在校園性侵方面,日本的嚴重程度或許不比台灣低...

魏小由、王士誠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