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台灣】台灣經濟轉大人:從物質角度(GDP)到以人為本

【我們的台灣】台灣經濟轉大人:從物質角度(GDP)到以人為本
note.detail.update
2023-11-01
note.detail.writer
洪財隆

◎作者/洪財隆(奧地利茵斯布魯克(Innsbruck)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著有《隱藏的說客:一名經濟學家與台灣經濟安全、公平、成長的探索之旅》、《邊緣戰略:台灣和區域經濟整合的虛與實》)

英國社會學家T.H.馬歇爾在講述「現代公民如何誕生」時,根據歐洲從18世紀以來的歷史經驗,把人類對自由的爭取和享有歸納成三大層次。依序為公民自由(人身尊嚴、思想言論、財產權等)、政治參與(選舉權等),以及獲得基本商品和服務(食物、衣服、住房、教育、健保等)的權利。前兩者大致可由民主來概括,最後一項則和社會經濟權有關。

台灣戰後發展至今,從威權走到民主,從貧困走到富裕,從馬歇爾所提示的這三項公民指標來看,表現相當亮眼。即便在政治、經濟和社會諸多領域,仍有不少地方尚待深化和優化,但終究因為民主還在,所以仍然擁有嘗試錯誤與持續改善的實驗機會。我們不應自滿,卻也不必枉自菲薄。

仔細想想,能夠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且富足的國家,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或被高度祝福的事。就經濟發展而言,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或評價既有成就,並用何種思維來回應當前各種內外挑戰?

本文將從台灣擺脫物質匱乏出發(經濟成長),接著談到面對中國經濟崛起和龐大的市場吸引力,2014年太陽花運動(反服貿)也間接促成經貿自主成為兩岸經貿關係主軸。最後說明何以經濟發展的目的、乃至手段,都應逐漸回到以人為本。

下期,我們將另文討論「以人為本的經濟」。

兩大成就:擺脫物質匱乏與跨越「中等所得陷阱」

以衡量國家經濟產能和人民生活水準最常用的「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為例,2021年疫情肆虐來到高峰,台灣則拜高達6.45%的經濟成長率之賜,首度超過三萬美元。不僅超越韓國,更逼近日本(部分原因來自日圓大幅貶值)。

放眼全球,目前人口超過2000萬且人均GDP跨過三萬美元的國家,包括台灣在內,一共也才11個。而且,這個三萬美元是個市場價值或所謂「名目」數據,真要看出特定國家的經濟實力或人民經濟福祉,仍需考慮各國之間的物價(生活成本)差異,亦即藉由「購買力平價」(PPP)來做調整。由於台灣的物價水準長年呈現系統性偏低(尤其是相對於美歐日韓等國),台灣的實際經濟規模或人民生活水準只會更加突出。

換句話說,從各種數據來看,都不能再說台灣是個小國,甚至已躋身中等規模、已開發國家之林。更難能可貴的是,台灣除了擺脫貧窮之外,早從1990年代就已跨越「中等所得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註1)。目前國際標準把中等所得門檻訂在人均GDP大約13,200美元,超過即為高所得國家。

何以中等所得容易成為陷阱,擺脫不易?背後道理在於,除非產業轉型、產品升級獲得成功,否則由於生產活動必然受到「資本報酬遞減」鐵律的制約,即使投入再多的機器設備(資本累積),生產力的提昇終將無以為繼。最後導致中等所得國在成本優勢方面拼不過後進國家,生產技術優勢則比不上先進國家,卡在中間。說穿了就是模仿遠比創新來得輕鬆,所以容易在此狀態久久徘徊。

就產業發展的角度,台灣早年之所以能夠脫貧,主要得利於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近三十年來台灣不僅大幅跨越中等所得陷阱,甚至邁向富裕之路,等於以結果間接證明了產業升級和創新有成(即使依舊沒有市場和品牌)。這段期間的主要動能則來自於資訊電子產業,包括由台積電領軍的半導體(晶片)產業。

不再單純只是代工,進一步為知名領導品牌提供高級布料的紡織服飾業,更是另一個成功產業案例。(註2)

一頁台灣經貿自主奮鬥史:從ECFA到太陽花運動

經過三年疫情的衝擊和近年來中國的轉變(對內日益集權、對外日益擴張),加上持續升溫中的美中科技戰,在在都讓世人重新反思經濟過度依賴特定國家的後遺症。無論是貿易、投資、金融或生產供應鏈,國家韌性和產業韌性不絕於耳,即使無法做到脫鉤(decoupling),最起碼也必須降低風險(de-risking)。

犧牲部分經濟效率以換取國家更安全,並避免受到因政治和外交目的而來的經濟脅迫,更一躍成為主流看法,如今稱作「貿易典範的轉移」。這在全球化(新自由主義)正值顛峰的本世紀初,應該是難以想像。

2002年就在台灣緊接在中國之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那一年,我在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APEC研究中心)找到一份幕僚工作,負責「區域經濟整合」議題,主要從事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研究。

當時的研究關懷重點大概有三個,直接或間接全都跟中國有關。包括區域主義盛行下,各國多在洽簽雙邊區域FTA,台灣則由於中國杯葛而參與無門(中國因素),亦即經貿邊緣化問題;其次是全球化方酣,跨國生產分工現象(即大量中間產品貿易);最後則是中國經濟崛起,台商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大舉西進所引發的投資和貿易「不對稱依賴」後遺症。

就在那段民進黨執政期間(2000-2008),中國經濟成長大爆發,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來到10%(不過,2010-2019 平均降至約7%,2020起只剩4-5%)。根據「70定律」(law of seventy)此一數學經驗法則,這意謂中國經濟規模每7年(70/10)就會倍增。

不難想像其間的商機和市場誘惑之大,以及政府基於台灣整體利益扮演控管與平衡角色之不討喜。包括1990年代中期李登輝總統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總統的兩岸經貿政策依違在「開放與管理」之間,莫不如此。這些大環境因素也共同解釋了2008年台灣發生第二次政黨輪替,馬英九和蕭萬長當選正副總統。

更重要的是,秉持其「台灣必須靠中國走向世界」的「一中市場」信念,陸續推出開放中資來台(2009)、「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2010),以及後續的「服務貿易協議」(2013)等協議。主要由於兩岸經濟規模懸殊、經濟發展程度和政經體制差異甚大,加上兩岸經濟整合與政治統一的陰影揮之不去,適當的監督程序更是付之闕如,以致這些原本只是單純的貿易協議,卻在台灣內部引發高度爭議和焦慮。2014年3月18日爆發「太陽花運動」,可說事出有因。

仔細想想,這場運動對台灣的產業發展、人民生計,甚至國家安全各層面,影響都極為深遠。台灣經濟的自主與自信,更從此獲得確保。

用一則笑話來總結我對服貿這件事情的看法。出自十九世紀美國小說《小婦人》。

醫生問:「最近身體如何呢?」
「好多了」,女主角回答。
「為什麼呢?」
「因為忘了服用您開的藥。」

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思維

台灣經濟發展至今,早已擺脫物質匱乏的限制,未來應更有意識地回到以人為本的發展思維,並充分體現在各種經濟政策。

例如:提昇勞動者的集體議價能力和薪資水準;講到產業政策,應強調如何賦予或擴大人的能力,把視角從物質(產值)轉移到人的身上;除了持續發展高科技之外,也應致力於縮小高科技和傳統產業之間的差距;以在地、社會需求為師,善加利用上天給台灣的條件和考驗;重視經濟治理(governance)與管制(regulation),尤其是競爭法機關,充分發揮國家規範(裁判)市場的力量。

註1&2:詳見陳添枝的《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天下文化出版(2022)
 

note.detail.more

蝦毀?為什麼要唱愛國歌曲?
蝦毀?為什麼要唱愛國歌曲?

你認為的愛國歌曲是什麼呢?什麼才能稱作「愛國」?

郭品禎 2025-03-01

從土地長出來的思考方式
從土地長出來的思考方式

我先生說,小孩子是帶著前世的記憶來到此生的…

陳俐璇 2025-02-25

突破隧道視野 回歸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思維
突破隧道視野 回歸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思維

「金錢支付不應該是人和人連結的唯一方式」

洪財隆 2024-01-01

務農的美麗與哀愁 為孫種田的董事長農夫郭明賢
務農的美麗與哀愁 為孫種田的董事長農夫郭明賢

原本經營KTV的郭明賢十年前為一塊純米蛋糕而種田,友善耕作…

凃建豐 2024-01-01

【我們的台灣】主編的話
【我們的台灣】主編的話

《我們的台灣》本期有三篇文章:

劉進興 2023-11-01

【我們的台灣】台灣經濟轉大人:從物質角度(GDP)到以人為本
【我們的台灣】台灣經濟轉大人:從物質角度(GDP)到以人為本

台灣戰後發展至今,從威權走到民主,從貧困走到富裕…

洪財隆 2023-11-01

【我們的台灣】解析台灣經濟成長的密碼 ──《台灣經濟四百年》
【我們的台灣】解析台灣經濟成長的密碼 ──《台灣經濟四百年》

吳聰敏教授這本書野心很大,為了解析二戰後台灣的「經濟奇蹟」…

張烽益 2023-11-01

【我們的台灣】台灣歷史上的冬夜星空 依然燦爛!
【我們的台灣】台灣歷史上的冬夜星空 依然燦爛!

邁入冬季,仰望台灣歷史的夜空,依然繁星點點,目不暇給。

李筱峰 2023-11-01

台灣史的秋夜星空
台灣史的秋夜星空

九、十兩月的台灣歷史夜空中,依然鑲滿著星光的燦爛

李筱峰 2023-09-01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1920年,第一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的台灣人黃土水,以作品

王文萱 2023-08-29

航遍五湖四海的台灣貨櫃船
航遍五湖四海的台灣貨櫃船

台灣開始進入貨櫃航運時代是在1969年,第一艘貨櫃輪「東方神

王御風 2023-08-29

自由之翼:台灣的賞鳥步道
自由之翼:台灣的賞鳥步道

台灣地形多變,特有鳥類即有32種,可說是賞鳥天堂

陳裕鑫 2023-06-21

叭噗古早味情懷及其二三事
叭噗古早味情懷及其二三事

技術層面而言,台灣叭噗在全世界冰品的獨特地位,值得說說。

黃鵬仁 2023-06-21

仲夏夜空中的台灣歷史星辰
仲夏夜空中的台灣歷史星辰

仲夏之夜,仰望台灣歷史的夜空,繁星點點,綜而觀之,有...

李筱峰 2023-06-21

【台灣與世界讀書會】—《晶片戰爭》
【台灣與世界讀書會】—《晶片戰爭》

「台灣有事,就是世界有事」

劉進興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