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去年十二月,我們帶著一群小小孩與他們的父母,走跳大稻埕。不是讓小小孩跟著爸媽被潛移默化,也不是讓爸媽成為戶外教學的導護志工。而是邀請爸爸媽媽跟著孩子的步伐,邊走邊跳,開展新的親子互動。
我們規劃了四個路線,小小孩們沒有手牽手齊步走,也沒有摸聞吃南北貨,小腦袋一個個睜大眼睛研究大稻埕長屋內部結構、聽故事玩故事、在廟與教堂裡提問、在街道上尋找蔣渭水。
走跳大稻埕成了孩子們與父母過人本愛智生活的第一站。
走跳一:模型裡跳房子
大稻埕的長屋樣式是台灣建築形式的重要景點,也有歷史意義。在走跳進長屋之前,我們邀請小孩大人先在大稻埕碼頭聽故事,並研究河、屋子與人的關係。
孩子們在故事中知道,商家們搶著要蓋在河邊而且店面要朝河,但要逐步猜到房子最後非得是細細長長的,也沒那麼容易。
細細長長的屋子和方方正正的家裡,內部空間的安排必有差異。為了重現當時的情景,我們製作長屋模型,邀請孩子們排列組合屋子的內部空間,孩子們依喜好排列,爸爸媽媽提供真實的需求。
——「這樣屋子會不會暗暗的?」
——「房間在這邊,倉庫在那邊,那吃飯在哪裡?」
——「倉庫要靠河那邊,還是靠街道這邊?」
展示大稻埕長屋真實內部結構時,孩子們與家長都驚奇的張大眼睛。
然後,我們才一同走進街屋裡,這時連家長也忍不住提問「那天井真的只用來採光?」
在孩子與父母的心裡,這些街屋不只是拄在碼頭邊的老房子,也不僅是網美拍照懷古的建築,還是我們思想曾經參與的過去。
走跳二:「布」一樣的親子互動
在永樂市場,除了摸布,找布之外,還有什麼厲害的呢?那當然是裁縫師獨一無二的,眼光。
選布、量身、剪裁是手工訂做服的流程。其中量身最難,因為人的身體不像紙娃娃般,要看到人體各個面向的「起伏」需要長出「眼光」。
為了讓孩子們長出眼光,帶隊人員妝扮成裁縫師與小學徒,拿出一片布走到孩子面前。該怎麼做出一件合身的衣服呢?孩子們可以理解要剪出一個洞讓頭套進去。
問題來了,洞要多大才能剛剛好?像脖子那麼大可以嗎?剪出頭可以過的洞但穿起來不好看怎麼辦?戲裡一個一個錯誤的猜想與嘗試,引導孩子們看到人身的全貌,然後,邀請小孩們化身小學徒,丈量起家人的頭圍肩寬腰圍。這或許也是孩子們第一次,從主事者的角度,那麼仔細的觀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身體。
孩子說:「我要幫爺爺量肩膀。」爺爺:「可是我蹲不下去。」孩子轉向媽媽說:「那媽媽幫我抱起來。」孩子伸長了小手量了又量。一旦開始學習,每一個人都是主體,不再是照顧者與被照顧者。
走跳三:窮人富人男人女人
大稻埕裡有「霞海城隍廟」、「慈聖宮」還有「長老教會」,不同的信仰代表不同的影響力,也代表不同的群眾。
我們問孩子「廟埕裡的布袋戲要演〈西遊記〉還〈八仙過海〉,是由誰決定?」孩子們搶著回答
——「神明決定!」
——「坐在前面看的那些人決定~」
孩子們聽到,是由出錢謝神的富人決定時,腦袋裡轉了轉。「那出錢的人會去問神明或看戲的人嗎?」這個問題,我們也很想坐時光機回去問問。
大稻埕長老教會,是全台唯一「這樣設計」的教會——這間教會居然有兩個門!兩個門一定是給不同的人使用,在思考「兩個門給誰用?」之前,還可以再追問,就算是兩個門分頭進去,那進去之後還不是「混」在一起?接下來的故事,就要邀請你一起來參加下一梯次的大稻埕走跳,聽我們娓娓道來。
走跳四:「看」這個蔣渭水醫生
在大稻埕裡尋找蔣渭水,當然深具歷史意義。蔣渭水最在乎的病人是台灣,他為台灣開的藥方有什麼價值,這些都可以透過故事呈現。但光聽故事看不到主角總是少了一點什麼,幸運的,我們不只可以看到蔣渭水的照片,還可以看到他——的銅像。
為了好好看銅像,我們將家庭打散、易子而教,請家長們問小孩「你覺得蔣渭水看起來像醫生嗎?」
——「不像,因為他沒有聽筒。」
——「像,他手裡抱的那裹很像醫生的包包。」
——「不像,因為他看起來沒有很兇。」
——「像,因為他表情感覺很嚴肅。」
孩子們邊觀察邊說,我們請家長們重覆小孩的話「所以他看起來像/不像醫生,還有嗎?」不論小孩的回答是什麼,家長都一律接納,不評價、不質疑。
不是面對自己家長,孩子或許變得比較敢講,也可能是回應的語言讓孩子更樂於發言,孩子們在銅像邊講得停不下來,超過我們預定的時間。蔣渭水如果看到這群民主自由台灣的新生代,應該也有很多話想講吧。
是孩子也是家長的走跳
四次的走跳結束了,但過程中發展出的親子互動方式,會跟著一個個家庭延續下去。
讓我引述一位家長的回饋:「這幾年,大稻埕的導覽並不算少…有時大人聽得津津有味,小孩卻已經耐不住性子,在身旁轉來轉去…上課後,發現老師們好用心…透過生動活潑又淺顯易懂的講解,孩子們沒有分心,小手動手玩模型,眼睛露出開心的光芒,專心聆聽,老師們又用一個個清楚易懂的提問,一層一層,讓孩子想得更清楚,引導孩子們抽絲剝繭『自主的』找到答案…對兒童設計的課程,以孩子的理解為出發,孩子們就成為這場學習的主角…那家長呢?在過程中,除了跟孩子一起聽,一起看,一起學,還可以扮演引導孩子的角色,甚或在其中,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思考方式,對身為家長的我,也是一大收穫,不但學了知識,更了解自己的孩子,還增加了親子的感情,真是一個非常豐富有趣的走跳之旅啊!」
看完家長的話,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一同走跳大稻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