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本校園調查問卷看台灣兒少表意權的真相

從人本校園調查問卷看台灣兒少表意權的真相
來源:編輯部
note.detail.update
2022-12-01
note.detail.writer
江思妤

頭髮還是不能自己決定

11月14到11月18日,是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兒少代表們自發組成「學生權利關注小組」,在審查會議開幕之前提出11項有七百位學生連署的訴求,其中一項是「學校應停止一切髮禁的規範,並不得出現強制剪除學生頭髮,此類侵害人格權的行為」。

看到這個訴求,大家或許疑惑:現在還有髮禁嗎?路上都會看到青少年頭髮或長或短,還五顏六色…

圖一-1

讓我們先看人本執行的,2022年國家人權委員會「國中小校園內兒童權利相關法規落實現況調查」(以下簡稱:校園兒童權利落實調查):有五成國中學生表示,學校仍有髮式規定(註一),有四成學生表示學校會以此進行檢查,三成學生表示會被強迫改變髮式。(圖一)

圖一-2

明明有四成國中生頭髮的樣式只能由學校決定;明明大部份學生都是黑髮、直髮、中長髮,人們卻看不到學校的管制?或許,大家心裡還想著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以至於一看到捲髮、染髮、披頭散髮就覺得世道敗壞;看到黑髮、直髮、短髮就自我催眠,這是髮禁解除後學生自己的選擇,並且,看到有學生乖巧聽話,心就安了,而渾然不覺,「乖」,其實是被強迫的,是假的。

這就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特別加入表意權的原因之一:成人太容易將自己的意志加到兒童青少年身上,就算看到不合法的事,看到兒童權利被侵犯——如:被要求剪學校要的髮型——成人不會發現,就算發現也不會站出來為兒童捍衛他的基本人權。

 

體罰還是存在,兒少沒有安全的表達空間

證據就是,2006年國家已立法禁止校園體罰,但「2022年校園兒童權利落實調查」,仍然有34.1%的小學生,41.5%國中生看過或自己曾被體罰;其中15.6%小學生, 22.4%國中生表示自己曾被體罰(圖二)。在學校每天被打的比率是:小學生0.2%國中生0.4%,意即每一天都有2000位小學生與2000位國中生被體罰 (註二),問題是,體罰根本不應該發生,校園裡每天都發生違法的事,卻沒有任何一位成年人站出來制止。

圖二:校園內體罰的狀況

或許有人要問,校園體罰問題是暴力侵害,和兒少表意權有什麼關係?在北愛爾蘭政府的兒少參與五年計畫,他們特別提出四個面向,而第一個面向就是空間(space):要提供兒少安全和包容的空間,讓兒童有機會表達觀點(註三)。台灣校園裡有三~四成中小學生曾經目睹或自己曾被體罰,這一點都不符合安全包容的空間,更遑論兒童有機會表達觀點,有機會展現表意權。

 

被聆聽的權利,最被學校忽略

有趣的是,我的一位朋友說:現在的小孩在網路上想講什麼就講,在家裡、學校頂撞父母師長,走在路上目中無人…朋友看到CRC國際審查落幕記者會,兒少代表衝上台抗議 (註四),更肯定地說:你看,台灣兒少在網路、馬路、國際活動上,都可以講話,哪沒有機會表達觀點? 

但我說,台灣兒少(6~18歲)的表意權不僅沒有落實,而且被強力打壓。因為,兒少代表不等於每一位兒童與青少年。也因為表意權不只是「可以說話」,還有「被聆聽的權利」——兒少的需求與聲音有被聽到的權利。

「2022年校園兒童權利落實調查」結果顯示:各項兒童權利中,「被聆聽的權利」是最被學校忽視的,只有44.8 %的小學生有被教過「被聆聽的權利」;但有69.7%的小學生有被教過隱私權;國中生的狀況也類似,有被教過隱私權的有80.9%,被教過「被聆聽的權利」只有65.5%。(圖三)

圖三

小學階段,隱私權和被聆聽權,學校有教過的比例相差近25個百分點。讓人好奇,學校是因為不懂兒少的被聆聽權所以不教,還是因為兒少不配擁有被聆聽權,所以不教? 

 

小孩只好說:自己要學習閉上嘴巴

曾有老師說:兒童、少年連話都講不清楚,有什麼表意權?這位老師的主張,剛好證明表意權的重要性——不管有沒有話想說,或者話能否說清楚,表意權保障的是說話的機會,無關說話的內容;不只如此,表意權要保障的還有:成人有責任聆聽並聽懂兒童的主張。意思是,如果老師覺得學生話講不清楚,老師要做的是,想方設法聽懂學生的話——這才是表意權的落實與展現。但我們在教學現場看到的是,小孩在聯絡簿上寫下:我要學習閉上嘴巴。

 

「免受一切形式暴力的權利」,五成小學生、三成國中生說學校沒有教

問卷中,關於兒童權利,還有一個選項是,免受一切形式暴力的權利。51.1%的小學生說,學校有教過,國中則提高到71.3%。許多學生說,因為國中有公民課,上了國中就會知道這些權利。

這真的很奇怪,公民課綱明明一樣,為何只有七成而不是全部國中生,知道自己有不被傷害的權利?公民課本上清楚條列兒童權利內容,老師沒有理由不懂、不會,更沒有理由不教。如果有人主張,那三成說學校沒教的國中生,是上課不專心,請看圖三,有八成的國中生說學校有教隱私權。如果有人以為這是因為和表意權相比,學校比較重視隱私權,我就不得不指出同樣問卷中,另一個題目顯示:有15.4%小學生和11.3%的國中生表示學校曾經搜查過他的書包、抽屜或櫃子等私人空間。有38.8%的小學生和58.5%的國中生表示學校會公佈考試個人成績排名。學校如此肆無忌憚一邊教隱私權一邊侵犯學生隱私權,不就是因為,小孩不會抗議、不會申訴,不會行使他的表意權——因為學校根本沒教。

 

八成小學生、七成國中生說:學校沒有教權利受損時可以怎麼辦

話說回來,兒少不知道自己有表意權,或許情有可原,如果學生講什麼做什麼都會被傾聽,表意權就實踐在校園生活裡,的確不需要拘泥「老師有沒有教」。更能呼應表意權的是,當兒少權利受損時,他們知不知道怎麼辦?答案是,小學有80%,國中有70%的學生,學校沒有告訴他們,被老師體罰或覺得老師處罰不對時,可以怎麼辦。而少數知道權利受損時可以怎麼辦的學生,他們只知道可以向家長師長或大人求助,不知道還可以尋找公正的第三方或主管機關。(圖四)

圖四-1
圖四-2

 

 

圖四-3

讓我總結一下:不到一半的小學生,以及比一半再多一點的國中生知道自己有「被聆聽的權利」,只有二成小學生和三成國中生知道權利受損時可以申訴,而且幾乎沒有學生(小學0.5%,國中1.7%)知道可以跟學校或教育主管主管機關申訴以及申訴的程序。這就是校園裡表意權的真相。

 

終止校園裡的傷害、還給兒童與青少年安全表意的空間

相較於各縣市依法積極組織兒少代表、許多團體為兒少代表賦權賦能,我國校園還普遍存在髮禁、體罰、傷害、管制。兒少表意參與權,是落實和行使兒少權利的重要連結。在推動兒少表意權時,許多人努力對教師家長澄清:兒少表意權包括表達想法,以及,兒童有被傾聽及意見獲得考量的權利。但光是澄清表意權的定義還不夠,重要的是,要終止校園裡的傷害、侵犯、管理主義,讓校園成為會傾聽兒少意見的空間,因為,表意權「不是來自成人的禮物,而是兒童的基本權利。」(註五)       

 

 

註一:
教育部早在1987年就行文解除對學生髮式的限制,2005年更要求學校不得規定學生髮式。教育部顯然沒有作為,任由學校公然違法,

註二:110學年度,學生人數統計如:國小生119.1萬人,國中生58萬多人。

註三:
北愛爾蘭政府的兒童少參與五年計畫,是以兒童權利公約審查委員蘿拉・蘭蒂(Laura Lundy)研究發展的兒少參與模型為基礎。四個面向分別是:1. 空間(space)2. 發聲(voice)3. 聽眾(audience)4. 影響(influence)

註四:
高樓自殺說引議!兒少代表「闖兒童公約會議」抗議要求司長道歉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382901

註五:
出自蘿拉・蘭蒂(Laura Lundy),她說兒童權利公約第 12條「不是來自成人的禮物,而是兒童的基本權利。」(It’s not the gift of adults. It’s the right of the child.)

 

note.detail.more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是什麼?

編輯部 2025-07-01

上學,小孩該讀哪一本?——國中小教科書的轉型正義之路(上)
上學,小孩該讀哪一本?——國中小教科書的轉型正義之路(上)

過去的是事件,留下的卻是不能遺忘的議題

足三里 2025-07-01

體育班,與,轉型正義
體育班,與,轉型正義

突然丟出某個定義的時候往往就是說教的開始。

李昀修 2025-05-01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

教育與文化的轉型正義是什麼?當有這個問題的時候…

編輯部 2025-03-01

教育的轉型正義在哪裡?以升學主義為例
教育的轉型正義在哪裡?以升學主義為例

本文的討論將從升學主義出發,爬梳其歷史背景

居禮乎人 2025-02-27

「你今天被記過了嗎?」──讓我們都記得座談會裡的學生心聲
「你今天被記過了嗎?」──讓我們都記得座談會裡的學生心聲

臺中市立豐原高中於去年(2023)2月發生學生輕生事件…

張睿銓 2024-09-01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5──合球體育生:我無法視而不見。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5──合球體育生:我無法視而不見。

我真的受不了了,所以我要說出來。

鄧嵐心 2024-07-01

為何不支持體育班?──一位體育教練的自我療傷之路
為何不支持體育班?──一位體育教練的自我療傷之路

出身體育班的她卻說:「以我個人而言,其實不支持體育班。」

李昀修 2024-07-01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2──籃球體育生:我其實對被打無感了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2──籃球體育生:我其實對被打無感了

採訪/李昀修 2024-04-30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3──籃球體育生:我有說過她拿碼表甩我的頭嗎?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3──籃球體育生:我有說過她拿碼表甩我的頭嗎?

採訪/廖佩汝 2024-04-30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4──羽球體育生:大家都說,等上國二就可以好好發揮(管學弟)了
體育選手心內話系列4──羽球體育生:大家都說,等上國二就可以好好發揮(管學弟)了

採訪/李昀修 2024-04-30

那個被羈押的校長:三十年的小鎮狼跡
那個被羈押的校長:三十年的小鎮狼跡

三十年來,有位校長持續的性騷學生,那是他們的夢魘...

張睿銓 2023-10-27

體操選手的受訓環境,仍有待轉型正義
體操選手的受訓環境,仍有待轉型正義

抱著成為奧運體操選手的夢想,十歲起離家集訓。但等待她的卻是

廖浩翔(多倫多大學社會正義教育學系碩士生 2023-03-31

囝仔人有耳無嘴?
囝仔人有耳無嘴?

從人本校園問卷調查看校園兒童人權現況

編輯部 2022-12-01

從人本校園調查問卷看台灣兒少表意權的真相
從人本校園調查問卷看台灣兒少表意權的真相

2022年校園兒童人權調查結果與分析

江思妤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