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note.detail.update
2023-08-29
note.detail.writer
王文萱

◎王文萱(京都大學博士,著有《竹久夢二》等書,從事寫作、演講、策展)

1920年代的天才美術家

1920年,第一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的台灣人黃土水,以作品〈蕃童〉,成為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的台灣人。其後他連續三年,分別以〈蕃童〉、〈甘露水〉、〈擺姿勢的女人〉成功入選帝展,激勵了當時臺灣的年輕知識份子。臺灣留日學生雜誌《臺灣青年》不僅大大刊載了他的作品照片(註1),1922年雜誌改名為《臺灣》後甚至專文報導,評價他是「臺灣的新興天才美術家」(註2),視他為臺灣一地的驕傲。

此時的東京,已聚集了不少臺灣留學生,大多是對政治社會有著問題意識的知識青年。雖然像黃土水這樣專攻美術的極為少數,而且黃土水比起關心殖民地政治,更關注於自己的藝術之上,但他入選帝展一事,無疑成了臺灣留學生們的強心針──即便是殖民地出身者,只要受教育也有出頭天。不過當時臺灣的一般社會,距離能夠接受黃土水這類「現代美術」的藝術品及藝術家,還有很遠的一段路。如同黃土水在〈出生於臺灣〉(註3)這篇文章所述:「(前略)居住於此處的大部分人,卻對美是何物一點也不了解(中略)我不但非常心痛,而且為臺灣藝術的幼稚情形,等於零的狀態忍不住吶喊起來」。


從零開始學雕刻

年少時期生長在臺灣的黃土水,父親據說是從事人力車製造的手工業者,他又怎麼走上留學之路,成為了現代美術先驅的雕刻家呢?他十六歲時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就讀,在學期間對繪圖及工藝課程展現了興趣及才華,並且熱心於木雕。他二十歲畢業時,原本從事教職,半年後在國語學校校長隈本繁吉的推薦之下,申請東京美術學校,並且順利入學。這是1915年年末發生的事。

未受過美術專業教育的他,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雕刻科木雕部,起初成績極差,但在專注及努力不懈之下,成績漸漸有了起色。他的指導老師是具代表性的傳統木雕家高村光雲,致力於實物寫生,從黃土水的創作手法,可推測受到了其師極大影響。此外,渴求技術的黃土水,拜訪在東京從事大理石雕刻的義大利雕塑家佩西,他並未受到佩西的指導,而是靠著不斷的從旁觀察、並且自己反覆實驗,摸索出了大理石的雕刻方法。這對日後以大理石雕塑創作代表作品的黃土水來說,是十分寶貴且難得的經驗。


連續三年入選日本帝展

黃土水在東京美術學校的五年之內,如上述習得了木雕、石雕、塑造等各種雕塑技法,並且在學最後一年時,以大理石像的嫦娥故事〈秋妃〉、木雕〈慘身慼命〉挑戰第一屆帝展,可惜於最後一輪審查落敗。隔年1920年,他以台灣原住民為主題的大理石像〈兇蕃的獵首〉及〈蕃童〉參選,最終〈蕃童〉獲得青睞。這是雕刻原住民小孩坐在石頭上吹鼻笛的作品,黃土水該年在《臺灣日日新報》(註4)的訪談中表示:「(前略)我學到要將個性毫無遺憾地表現出來,此時真正的價值才會被認可,而藝術的生命終究歸於這點,我出身臺灣,所以想做出臺灣獨特的東西」。他透過展現臺灣的獨特,來表現個性、展現藝術的生命,這份想法可說貫穿了他其後的創作生涯。

1921年再度入選帝展的大理石像〈甘露水〉、以及1922年的〈擺姿勢的女人〉,都是裸體女性雕像,無法明確看出臺灣要素,黃土水藉此證實了他不用臺灣主題來突顯自己,也能與其他的日本人站在同樣的基準上取得勝利。而其後黃土水將他欲突顯的臺灣獨特性,使用「水牛」這個主題發揮了出來。他從1923年起,使用臺灣水牛為主題製作了數件作品,集大成之作,便是他生涯最後一年的作品〈南國〉(1930),現今設置於臺北市中山堂。
除了在日本官方展覽中嶄露頭角,黃土水甚至與日本皇室建立了良好的聯繫。由於1922年舉辦的和平紀念東京博覽會當中,在臺灣館展出了黃土水的作品,引起了皇族的注意,因此黃土水受到委託,該年年底,製作了獻給大正天皇妃的〈帝雉子〉及獻給皇太子(其後的昭和天皇)的〈雙鹿〉。

1923年皇太子訪臺時,他也製作了木雕進獻。昭和天皇登基時,他接受委託製作獻品〈水牛群像(歸途)〉。此外他也曾接受製作昭和天皇皇后的父母,也就是久邇宮邦彥王與其妃子的肖像雕塑。他與皇室、社會高層人士建立的良好關係,以臺灣美術家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天才早夭

前面提過黃土水在日本美術界的成功,給臺灣知識分子們帶來了很大激勵,而對經營殖民地的日本人來說,黃土水更像是一種宣傳。從前的臺灣是中國文化的延伸地,在殖民地統治者眼中,可說是貧瘠得稱不上有文化。黃土水成了殖民地統治者的活招牌──他的成功,是殖民地政策所帶來的建設成果,而殖民地統治者自然是以「內地」為榜樣,臺灣人是否能與內地人擁有同樣的語言、外表、及能力,成了評價基準。臺灣出身的知識份子們希望藉由教育來對抗殖民地支配,卻又不得不委身在大時代洪流之下,用日本人的方式,期望能與內地的日本人並駕齊驅、出人頭地。雖然黃土水未曾明確表達政治立場,但他在〈出身於臺灣〉文章中所述的:「總有一天臺灣青年們能夠覺醒,創造出榮耀」──也許正代表了該時代臺灣知識份子們的共同期許。黃土水的立場,反映出該時代臺灣知識分子們處在夾縫中的矛盾與委屈。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不僅給社會帶來很大打擊,也可說是黃土水創作生涯的轉捩點。社會狀況讓雕塑家難以販賣作品維持生計,黃土水又收養了兄長去世所留下的姪兒,1925年起,黃土水開始承接委託案,以維持生計,內容大多是臺日兩地名人銅像,目前所知已有一百多件作品。1930年,黃土水完成大件石膏作品〈南國〉之後,因腹膜炎送醫不治,享年三十五歲。
 

百年後作品重現台灣

在黃土水去世近百年的臺灣現下,隨著他帝展作品〈甘露水〉的出土及公開展示、東京美大畢業作品〈久子小姐(又稱:少女胸像)〉受到人們熱愛,直到近期東京大學鈴木惠可博士出版了黃土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黃土水與他的時代》,人們對於黃土水的興趣及關注,可說達到了一個高峰。鈴木在《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書中,除了鉅細靡遺地論述黃土水創作生涯,還考據了黃土水之前與之後,與臺灣有關聯的臺日現代雕塑家。透過作者完整的論述,雕塑家「黃土水像」不再只是臺灣美術史上的傳說,而是立體並且豐富的──正如他雕刻刀下的人物一般,圓潤卻又有力,細膩得栩栩如生。

(本文主要參考《黃土水與他的時代》,2023年,遠足文化。作者鈴木惠可,譯者王文萱)


註1:《臺灣青年》第一卷第五號,1920年12月。
註2:《臺灣》第三卷11月號,1922年11月。
註3:黃土水〈出生於台灣〉,此處引用自顏娟英著,鶴田武良譯,《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
註4:《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10月17日。
 

note.detail.more

蝦毀?為什麼要唱愛國歌曲?
蝦毀?為什麼要唱愛國歌曲?

你認為的愛國歌曲是什麼呢?什麼才能稱作「愛國」?

郭品禎 2025-03-01

從土地長出來的思考方式
從土地長出來的思考方式

我先生說,小孩子是帶著前世的記憶來到此生的…

陳俐璇 2025-02-25

突破隧道視野 回歸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思維
突破隧道視野 回歸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思維

「金錢支付不應該是人和人連結的唯一方式」

洪財隆 2024-01-01

務農的美麗與哀愁 為孫種田的董事長農夫郭明賢
務農的美麗與哀愁 為孫種田的董事長農夫郭明賢

原本經營KTV的郭明賢十年前為一塊純米蛋糕而種田,友善耕作…

凃建豐 2024-01-01

【我們的台灣】主編的話
【我們的台灣】主編的話

《我們的台灣》本期有三篇文章:

劉進興 2023-11-01

【我們的台灣】台灣經濟轉大人:從物質角度(GDP)到以人為本
【我們的台灣】台灣經濟轉大人:從物質角度(GDP)到以人為本

台灣戰後發展至今,從威權走到民主,從貧困走到富裕…

洪財隆 2023-11-01

【我們的台灣】解析台灣經濟成長的密碼 ──《台灣經濟四百年》
【我們的台灣】解析台灣經濟成長的密碼 ──《台灣經濟四百年》

吳聰敏教授這本書野心很大,為了解析二戰後台灣的「經濟奇蹟」…

張烽益 2023-11-01

【我們的台灣】台灣歷史上的冬夜星空 依然燦爛!
【我們的台灣】台灣歷史上的冬夜星空 依然燦爛!

邁入冬季,仰望台灣歷史的夜空,依然繁星點點,目不暇給。

李筱峰 2023-11-01

台灣史的秋夜星空
台灣史的秋夜星空

九、十兩月的台灣歷史夜空中,依然鑲滿著星光的燦爛

李筱峰 2023-09-01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1920年,第一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的台灣人黃土水,以作品

王文萱 2023-08-29

航遍五湖四海的台灣貨櫃船
航遍五湖四海的台灣貨櫃船

台灣開始進入貨櫃航運時代是在1969年,第一艘貨櫃輪「東方神

王御風 2023-08-29

自由之翼:台灣的賞鳥步道
自由之翼:台灣的賞鳥步道

台灣地形多變,特有鳥類即有32種,可說是賞鳥天堂

陳裕鑫 2023-06-21

叭噗古早味情懷及其二三事
叭噗古早味情懷及其二三事

技術層面而言,台灣叭噗在全世界冰品的獨特地位,值得說說。

黃鵬仁 2023-06-21

仲夏夜空中的台灣歷史星辰
仲夏夜空中的台灣歷史星辰

仲夏之夜,仰望台灣歷史的夜空,繁星點點,綜而觀之,有...

李筱峰 2023-06-21

【台灣與世界讀書會】—《晶片戰爭》
【台灣與世界讀書會】—《晶片戰爭》

「台灣有事,就是世界有事」

劉進興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