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有權利拒絕暴力老師,學生值得更好的老師

學生有權利拒絕暴力老師,學生值得更好的老師
note.detail.update
2022-03-01
note.detail.writer
楊詠晴

2021年十月,才剛開學一個多月,我們就陸續接到對某國中一年級陳姓導師的投訴。他會打學生的頭、背及捏耳朵,也常處罰下課或午休時罰站、做拱橋、青蛙跳,還假借訓練體能之名要求學生每週跑15圈操場,除了嚴重體罰,還有非常可怕的精神暴力,經常沒來由地辱罵學生:「草包」、「社會敗類」、「畜生」、「賤」、「父母都沒在教」、「你媽的」、「白癡」、「神豬」、「豬頭」、「比資源生還不如」、「比狗還不如」、「混蛋傢伙」、「智障」、「恐龍」、「死小孩」、「三八阿花」、「拖累這個社會」、「遇到你們真是我倒了八輩子的楣」,更有涉及性騷擾的言論,像是:「說不定你三年之後就會搞大別人家肚子」、「昨晚是不是看A片?」、「說不定你國三畢業典禮的時候,肚子就帶著一顆球。」還霸凌學生:「你這樣有資格領甚麼補助」、「每天來這裡騙錢」、「丟臉的傢伙,我很少看到這麼不要臉的人啦!」、「帶賽這個社會」、「憑甚麼下課啊你!你當我放屁啊!下課就找我罰站,你沒有任何下課時間啦!」

從申訴人提供的課堂錄音聽來,陳老師跟學生說話的語氣滿是厭惡,除了不時冒出羞辱字眼,還會突然大聲斥責。我才聽十分鐘就受不了,孩子卻必須長時間待在教室裡承受,難怪會愁眉苦臉地說不想上學。

十二月,我們向教育局申訴,並向學校提出師對生性騷擾和師對生霸凌的檢舉,也多次去電教育局和學校,要求立即更換班導、先將陳老師停聘隔離。然而,學校只在乎行政方便、保障老師的工作權,教評會以學期快結束為由,決議不停聘陳老師,僅下學期會調換導師職務,完全漠視學生的受教權。

我們決定在上學時間到校門口開記者會(註),並發傳單告訴家長和孩子們:「你們有權利拒絕暴力老師!你們值得更好的老師!」

記者會後,辦公室電話頻頻響起,多位家長來電護航陳老師:「老師教學認真」、「孩子要有抗壓性」、「我們不是都心的學校,寧願老師嚴格用心」。還有些畢業生也來信或留言:「是部分學生做錯事,才會被處罰」、「老師常說不雅字眼,但那是學生不安分,不用這樣的方式勸說不會有效」、「巴頭或捏耳朵不會痛,老師只是想給我們教訓」、「老師希望鄉下的孩子不要被人看不起」、「國中三年過的挺痛苦、天天被罵,但他是我求學生涯遇過最認真的導師」。

當我們指出老師體罰、言語羞辱時,總會有人說不能抹煞老師教學用心,這就是模糊焦點!讓我們換個情境思考:假設醫師因為病人不聽從醫囑,就巴頭捏耳和痛罵「賤」、「智障」,會有人說醫師是用心良苦嗎?或是法官可以因為被告犯下惡行,就當庭咆哮「社會敗類」、「比狗還不如」嗎?任何人罵那些字眼,都可能成立刑法公然侮辱罪,更何況,教師還接受過師培養成,是領國家薪水提供義務教育;但是當主角換成教師,就彷彿套上濾鏡,柔焦糊化,暴力和羞辱都變成教育手段。這無非是對孩子的歧視!

再者,以「不是都心的學校」、「希望鄉下孩子不要被看不起」為由,合理化教師可以暴力對待學生,是種更歧視的說法,它將孩子再分類:都市的孩子不須被如此對待,但鄉下無可避免,甚至必須如此。

這些家長和學生,看似為陳老師、為肢體暴力和精神暴力護航,其實他們也是受害者;因為國家長年無法有效淘汰不適任教師,不只有會體罰和羞辱的教師,還有自二〇〇六年《教育基本法》明訂零體罰條款後,那些聲稱不體罰就等同不能管教而雙手一攤的教師,這些人普遍存在教育現場,拖累整體教師專業水平,導致孩子和家長在成長過程中,對於「不打罵又能有效輔導管教學生」的教師缺乏想像、不抱期待,因此只要老師還肯管肯教就感恩戴德,卑微地不過問手段。提供如此教育環境,是國家對不起人民繳納的稅金、嚴重虧欠孩子。

說起來,那些來電與來信,正好證明了我們所做的事情,所發的聲,非常重要。至少,要呵護著那些跟人本申訴的人,對於追求好的教育、追求不需要傷害人的教育、要求不需要貶低學生的認真教師,的信心與勇氣。

 

註:人本基金會新聞稿〈是上學,還是身心虐待?〉,請掃下方QRcode。
 

note.detail.more

打造愛的家──基地的2023
打造愛的家──基地的2023

找到自己的學習主體性,很了不起!

三重青少年基地 2024-01-02

教學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記過總是要有理由吧。學校的理由是「疑似對學務主任不禮貌 …

李思慧、林郁璇、陳志遠 2024-01-01

好話的力量
好話的力量

練習說好話,就是個最好的起手式,它表現了解與尊重…

陳雅萍 2024-01-01

繼續一起森林育
繼續一起森林育

點開這封信時,我們正淹沒在交通接送、保險資料等營隊行政的深海

江思妤 2024-01-01

執行長報告──三挫三勇
執行長報告──三挫三勇

練習跳脫自我中心,並設法貼近,我們想要影響的對象。

馮喬蘭 2023-12-28

從基地到社會─青少年基地論壇談死刑
從基地到社會─青少年基地論壇談死刑

我們如何與小孩一起思考,死刑存廢和社會中「每一個人」的關係?

黃詩晴 2023-07-06

當特教生就讀特教系,會發生什麼事?
當特教生就讀特教系,會發生什麼事?

處理校園申訴多年,遇見許多勇敢的孩子,晶晶讓我印象深刻...

楊詠晴 2023-05-30

數學想想給我的大收穫
數學想想給我的大收穫

陳彥妏 2023-05-16

數學想想讓我的學生感到既燒腦又好玩
數學想想讓我的學生感到既燒腦又好玩

葉俊宏(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老師) 2023-05-16

國際專家審查,可以是兒童權利往前邁進的助力
國際專家審查,可以是兒童權利往前邁進的助力

國際審查是不是大拜拜?取決於政府的決心與公民團體的監督力道

陳志遠 2022-12-01

一起踏上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的旅程
一起踏上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的旅程

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際專家審查的亂象

黃少筠 2022-12-01

我們是兒少代表,我們一起參與改變社會
我們是兒少代表,我們一起參與改變社會

兒少代表們關心什麼?忙什麼?兒少代表回答你

楊姿潁、林伯樵 2022-12-01

從內在到外,創造友善空間
從內在到外,創造友善空間

教孩子覺察思考與合作,父母也辦得到

黃詩珣 2022-12-01

親愛的,我用數學說故事耶!
親愛的,我用數學說故事耶!

以說故事的方式教孩子數學

溫政鈴 2022-12-01

舊帽子與新鴿子
舊帽子與新鴿子

教育要改革、民主要深耕,所以必須從舊包袱裡面,拿出新的東西來

史英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