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親子營,有位媽媽跟我聊起來。她說,營隊第一天的路程中,小孩們在車上起了爭執,媽媽試圖制止無效,最後在開車找路的爸爸受不了孩子們的吵鬧聲,大聲喝斥「再吵通通給我下車!」兩個孩子受到驚嚇,眼眶含淚,安靜了下來,車上頓時凝結的空氣,讓一家四口都難受。「那時,我超想叫我先生掉頭回家算了,我很想一走了之結束這一切,很想跟我先生離婚…每次小孩吵架,他就只會大聲,小孩就越怕他,不跟他親近,最後小孩的事就變成都是我的責任。我覺得好累…」媽媽說著說著,眼淚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我當時遞上衛生紙跟她說:「謝謝妳們即便一開始經過了那麼大的考驗還是堅持來到這裡,也謝謝妳願意說出來,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一起來想想可以怎麼做。」會冒出這樣的話,是因為我自己也經歷過類以的情境;我知道,當自己不行的時候,有人願意陪著你聊一聊,這份陪伴與支持就足以讓人產生安定的力量。
聽到這位媽媽的故事,讓我想起有一次,外子下班回家,兩個孩子為了誰要先去洗澡而吵了起來,正在廚房忙著準備晚餐的我,突然聽到外子大吼了一聲「你們吵夠了沒?每次都要為了洗澡吵來吵去…」兩個孩子被爸爸的怒吼嚇得哇哇大哭,頓時家裡就像戰場一樣混亂…
在我還沒有上人本父母班之前,發生這樣的事,我會先責怪先生「你幹嘛一回到家就對小孩大吼大叫啊?小孩就是不懂事,你不會幫他們一下嗎?你看啦,小孩都被你嚇哭了,我等一下還要花力氣安撫他們,不要回來沒幫到忙,還製造一堆問題增加我的負擔好嗎?」然後,先生反擊,我再回擊,火上加油,原本的手足衝突不但沒解決,戰事再擴大到親子與夫妻之間,戰火在家裡的每個角落蔓延開來,大大小小無一倖免。
但那一次,戰火剛燃起,在我行動之前,腦海裡出現父母班課堂上討論過的「向生性VS.向死性」,有了這個概念,讓我得以想清楚,我想要接下來的結局往哪裡發展?因為有了思考,我不再只是依照舊有的慣性貿然行動,提油救火。
「老公,你還好嗎?」我關上抽油煙機,放下鍋鏟,走到外子身邊輕輕順一順他的背。「我們要不要去後陽台坐一下,我順便倒一杯水給你喝好不好?」我接著說。「好~」被我承接住心情的他,馬上緩和下來。同時,我拿了平板給孩子們並跟他們說明:「我先照顧一下爸爸,你們先進房間看平板,也記得喝點水,餓了先吃點餅乾!」
「老婆~對不起!我不是故意要罵孩子們的。其實我今天過得很不好…」坐在我身旁的他像一顆洩了氣的皮球,懊惱地說著。我靜靜的陪著他,聽他說一說他經歷的狗屁倒灶,照顧他的難受。
「謝謝老婆的照顧,跟妳說一說,我真的好很多!時間也有點晚了,我先去跟孩子們說聲抱歉,剛才不應該這麼兇的對他們,我再看看怎麼幫忙他們協調出洗澡的順序…」外子說。這一切的發展,果然驗證好話牌裡的一段文字「人一旦有被了解的機會,內在就會有自我改變的力量」。
「我很開心可以陪你,今天真的辛苦你了~惜惜~你也一定累壞了,我繼續去煮飯,晚餐有你愛吃的雜菜湯喔~好好休息吃大餐!」我抱著他說。
後來,他跟孩子們真誠地道了歉,大家各自洗好澡,晚餐也就緒,一家四口如常的圍坐在餐桌前吃飯分享當天各自發生的大小事。
在我還是父母班的學員時,有個講師曾經跟大家說:「謝謝各位願意排除萬難來到了這裡,各位的來到與意願才能夠使正向的改變有了開始的契機,各位願意花時間坐在這裡聽課燒腦思考,都非常了不起!」當時,這些話語溫潤了我,讓我覺得自己好重要,被人看重與珍視的感覺,如此美好!在人本體會領受這股「惜惜」的滋養是如此美好且深刻,讓我能把這份美好延續在我的家庭裡。
我把我的經驗跟親子營的媽媽分享,她眼睛發亮的問我:「親子營兩天一夜不夠啦~我想要接著去父母成長班上課~什麼時候有開課?」
讓人眼睛閃亮亮,理論實用兼具的父母成長課程春秋兩季都有開課,初階進階一應俱全,歡迎新朋友,舊相識一同來想想,為自己的親子關係、家庭經營注入正向甜蜜的活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