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腦科學出發,談什麼是好的英文學習發展模式

從腦科學出發,談什麼是好的英文學習發展模式
note.detail.update
2022-03-01
note.detail.writer
鄭谷苑

鄭谷苑

在腦科學中,我做的是雙語研究。選擇這個領域有兩個原因,理論方面,想知道雙語或多語使用者的大腦如何運作。實務上,有個問題一直很困擾我,台灣用了極大的資源在英語學習上。每位大學生最少也有七、八年的正式教育,為何很多人的英語仍然「不堪使用」?今天,由於篇幅有限,我就兩點來討論英語學習。第一,什麼叫做學好英文。第二,是不是越早學越好。因為學習需要用到腦,我也同時簡單說明大腦學習的原則。

學英語,第一要考慮的是:平衡分配大腦的資源

第一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就是能用。獨自一人出國,能夠順利處理所有事物。能夠與人溝通,清楚表達,能思考和討論。能夠閱讀,大量閱讀,藉以吸收還沒有中文翻譯的訊息。

第二個問題,我極度敬佩的已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Dr. Liz Bates 是語言研究專家。當被問到學習第二語言是否越早越好時,她回答:「如果你的小孩其他事情都不用學、不用做,如果他的世界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學好第二語言,那麼,是的,越早越好。如果不是,就要平衡分配大腦的資源」。

根據這個說法,我們可以推論兩個極端。兩個學齡前的孩子,一個,所有資源放在學習第二語言(以英語為例)。那他使用英語如同母語,但是其他方面(常識、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知識的吸收、嗜好的培養)會相對缺乏。另一個,沒有學英語,資源用在其他方面的學習(律動、觀察自然、情緒的發展與表達,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當然,大多數人的情況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所以關鍵就是平衡。

所以,作為家長,第一個問題是你希望孩子長大變成怎樣的人。

家長可能會問,什麼是平衡?我就是要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我以前沒有的機會,我的孩子要有。所以不是只學英語,我們還有上才藝班,也有運動。問題是,大腦學習不是這樣運作的。

幾個大腦學習的關鍵

大腦學習有幾個關鍵:

一、大腦生理上有它的發展進程,所以不要急,否則會揠苗助長。以英語來說,發音的正確的確明顯和年齡有關。但大概也就是這樣了。其他方面,像是詞彙、文法、語感,都不是從小以補習式的大量灌注資源的方式來學習,會成功的。

二、大腦學習的核心,是要理解,要思考,東西才會變成你的。語言的學習也是如此。透過思考,大腦才能建立起綿密神經的迴路,就像便捷的捷運網一樣,思考才能四通八達。尤其是語言的本質就在溝通和傳遞訊息。所以,除非孩子長大後要從事語言研究,需要針對語音、聲學、句法做深入的探究,一般人學習英語是要能用。系上某次入學口試,一位同學以相當流利的英語做完自我介紹,但是後續的問題,一題都答不出來。這就是一個死學英語的反證。

三、腦科學的研究清楚的指出,主動學習的效果一定強於被動,愉快的氣氛對學習也非常重要。因此,不要讓學習英語變成家庭的壓力源。父母想盡力讓孩子學好,孩子也想有好表現,學習英語就變成一個工作了。把它當成工作盡力做,小學生下課還要去補習英語到九點,英語會進步,但是無形中我們可能損失的更多。

四、學習要成功,關鍵在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只因為大家都學我就去學,或者因為爸媽覺得很重要,通常效果不會很好。至於要如何讓孩子有興趣,就是另一天再來談的主題了。

五、大腦的發展分成近期和遠期。無論近期還是遠期,思考、了解、使用,都重於機械式的記憶。語言也是一樣。所以對學齡年的孩子,在大腦發展的初期,語言往往是以遊戲的方式來呈現,像兒歌、童詩,或是重複聽簡單的故事。小學之後可以開始閱讀故事書,隨著孩子知識的增加和認知的發展,閱讀的作品的深度和難度也可以增加。英語要好,不是去補習。而是透過英語來接觸廣闊無垠的世界。

常見的學英語迷思

台灣的學校和家庭都非常重視英語教育。可能因為太過重視,反而讓家長們太過焦慮。常見的問題不外乎下面這幾個方向:

有關英文檢定。請大家不要誤會英文檢定的角色。檢定有其需要(例如,申請國外學校),但是參加英語檢定本身並不會刺激學習動機。檢定結果也不見得代表孩子的英文程度。以大學生做例子,英文好的同學通常英語檢定成績不錯。但並非反之亦然。我的學生中就有一些是英語檢定不錯,但是無法閱讀原文課本的(因為檢定是一種考試,有題型,是可以準備的)。

另一個很大的迷思是發音。很多人認為發音正確代表英文很好,有「腔調」(accent)就是不好。但是人說話,一定有腔調。不要說外語,我說母語也有腔調。美國很大,各州腔調不同,本來就沒有所謂「正確的」腔調。當然,實務上英語發音好,給人的第一印象好(心理學的研究指出,這會讓對方有一個思考的謬誤,覺得你同時也是聰明的,能力強的)。尤其如果所從事的工作有需要,例如擔任口譯員,那發音當然很重要。但是對一般人,對你對我,學習的重點仍然是在「平衡」。英語好,不是要訓練一個發音字正腔圓的機器。如果誤以為發音是語言中最重要的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其他方面的損失可能更大。

有關學習環境,我要強調,不論家長的外語能力多好(或多不好),萬萬不需要在家裡建立「全英語」環境。有無數的研究和實例發現,在本來就是多語的家庭中,大家就自然講話就好。孩子小時候,神經系統還在發育,很容易同時吸納各種語言,在他腦中建立一個巧妙的可自動轉換的網路,他也很自然的成為一個多語使用者。我的好友是日本人,先生是台灣人,他們在美國生活。小孩自然而然就說三種語言。台灣本就是多語的環境。我們在家裡,台語、華語、英語同時使用,相得益彰。語言是自然的溝通方式,不是功課,更不是工作!

也有人擔心如果孩子同時使用多種語言,是否會傷害他的英語。同時使用兩個以上的語言,在心理語言學叫做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它沒有什麼問題,也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不用去抑制。

好的家庭氣氛是所有好的學習發展的基礎

總結來說,關於「學習英語是不是越早越好」,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以及我的教學與研究經驗,如果是自然的情境(家裡本來就是雙語、多語),自小就學英語並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在整體家庭資源允許的情況之下,參加一些活動,我也覺得很好。但是不需要在學齡前,就花大量的資源,每天早出晚歸,週末也無法休息,只為了送孩子去雙語學校。因為有或沒有做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差距,在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很快就會改變、被平衡掉了。

越早學習外語,最直接受益的應該是發音。這主要是和我們知覺系統的生理發展有關係。但是我這裡要再次強調,發音不是語言中最重要的一個向度。而且,人講話本來就會有腔調。

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長大後能發揮所長。所以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認為一個厲害的家長,是照這樣的次序來分配時間和資源的:最重要的,是家庭氣氛(我們真的不要低估情緒的影響力)。第二,花一些時間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什麼長處短處。三,溝通上,讓孩子多說,我們少講。我們才知道他們的想法。四,學習上,要讓學習變成有趣,而不是當成功課,或是討好父母的管道。五,資源上,不用「犧牲」父母本身的生活來「栽培」小孩。教書這麼多年,這是我看到家庭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頗不值得。
 

note.detail.more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平凡的惡人,漫畫裡的吉良吉影,現實社會裡的創意私房...

2024-11-01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歌曲的流變,象徵了香港人對自主的追求。

羅子維 2024-11-01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五歲左右的阿文曾經在洗澡時問我說:「媽媽,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楊佳羚 2024-11-01

教養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為了縫補類似的兒童安全漏洞,不少國家設有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

徐思寧 2024-11-01

聽媽媽的話
聽媽媽的話

讀完Threads一則貼文我背脊泛起涼意,想:「真是人間鬼故

陳伯娟 2024-11-01

教養
消失的灰鯨
消失的灰鯨

為青少年選一本書,你會選什麼呢?少年為何尋找灰鯨,踏上旅途?

孩好書屋 2024-11-01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過往,性別刻板觀念的桎梏下,充斥著許多偏差的觀念或歧視的對待

黃文儀(新北市立板橋高中教師、國教署人權 2024-09-01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我在演講時,總會遇到家長問:「什麼時候可以跟孩子談『性』?」

楊佳羚 2024-09-01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為何有人會想要通過關公去娶媽祖、或通過召妓上阿嬤,那被欲求…

盧郁佳 2024-09-01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性侵受害者的每次揭露,都是一場冒險。即使是最親的家人朋友…

徐思寧 2024-09-01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兒童性侵害造成龐大的傷害,而這些補償的金額由誰來支付?是個.

徐思寧 2024-07-01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你知道,男生也會跟男生結婚嗎?」 2018年,我刷著手機…

魏小由 2024-07-01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媠」在臺語是用來形容人很漂亮、美麗,以往的臺語歌曲

孫嘉黛(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社群老師) 2024-06-26

教學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楊佳羚 2024-06-26

教學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原以為有了小孩,我的生活節奏會像小步舞曲,愉悅、優雅……

陳伯娟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