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偶陣雨──情緒是絢爛的彩虹,還是打翻的調色盤?

晴時多雲偶陣雨──情緒是絢爛的彩虹,還是打翻的調色盤?
繪圖:盧貞穎
note.detail.update
2023-07-01
note.detail.writer
梁記雯

◎梁記雯(中原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專長:臨床心理學、實驗心理病理學)

 

你有週日憂鬱嗎(Sunday blues)?心理學家調查人們在一週內的心情變化,發現週日是大家普遍心情最差的一天,可能是即將面對另一個忙碌星期的開始,所以感到鬱悶。事實上,情緒是無時不在的,你是否也曾在一天之內,經驗到晴時多雲偶陣雨的情緒變化呢?一起來探索情緒的奧妙吧!

 

情緒如何產生?

你今天心情好嗎?心理學家通常用心情(mood)指稱較長時間而不特定的情緒狀態,例如:我今天心情不好;用情緒(emotion)指稱由外在事件所引發的短暫而特定的感受,例如:我現在感到很生氣。簡單來說,我們會因為遭遇不同事件,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心情」則比較像是一段時間內,所有情緒變化所累積的狀態。

 

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呢?從演化的角度來說,情緒可以增進人類對環境的適應,使我們遠離威脅,並趨向有利的結果。舉例來說,恐懼是一種大家不喜歡的負向情緒,然而,恐懼並不是膽小的表現,它可以保護我們避開危險。當我們面臨危險時,大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會快速接收並處理與危險相關的訊息,讓我們對突如其來的危險迅速作出應變。

相較於恐懼,其他情緒的產生則較為複雜,因為多數情緒反應除了涉及杏仁核的作用,同時也涉及個體對事件的評估,也就是我們對事件的解釋。評估是一項高層次的認知歷程,主要仰賴大腦前額葉皮質層(prefrontal cortex)的運作。

 

情緒的分類

我們可以將情緒分為正向與負向情緒,但並不代表情緒的好壞之分,無論是正向或負向情緒,都有各自的功能。寫完作業才可以打電玩,所以孩子更努力完成作業;在助人過程中感到愉快,使我們樂意做出更多利他行為;物品毀損令人感到懊惱,於是我們學會珍惜心愛的物品;與朋友冷戰讓人感到難過,因此我們更積極學習彼此溝通的技巧。

觀察表情是我們了解他人情緒的主要途徑,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發現:不同文化的人們對臉部表情的判斷具有高度共同性,他認為人類至少具有六種共同的基本情緒,分別是快樂、難過、恐懼、生氣、驚訝與厭惡。你知道嗎?六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可以用表情傳達這六種基本情緒,也開始可以從表情辨識父母的情緒了喔!

除了基本情緒,我們還有許多較為複雜的社會情緒,這些情緒通常是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我們了解他人想法、感受與行動之後所產生的情感經驗,像是尷尬、羞愧、內咎、同情、自豪與嫉妒等。

社會情緒與道德行為密切相關,當我們能夠覺察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影響,進而產生某些負向的社會情緒時,我們會避免繼續做出不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例如:當我們察覺自己的行為是失禮或不得體的,會覺得尷尬;當我們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會感到內疚。

社會情緒也與自尊的建立有關,自尊是指個人對於自我價值與自我能力的主觀信念,擁有高自尊通常代表你對自己抱持正面的評價,相信自己是有價值、有能力的人。當我們察覺他人對自己的肯定與讚賞時,會產生自豪的情緒,自豪感會提升自我價值,幫助我們建立高自尊。

 

小心捲入情緒的漩渦

我們已經認識不同的正向、負向情緒以及它們的功能,儘管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但如果我們經常陷入負向情緒的漩渦而無法自拔,可能會衍生為嚴重的情緒問題。

焦慮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負向情緒,壓力情境經常會引發我們的焦慮。你或許曾因某個重要會議,擔心資料是否準備齊全、有沒有遺漏重要資訊,或是會不會發生突發狀況而感到戰戰兢兢;或者在參加重要考試、面試或聚會之前感到侷促不安。焦慮與先前提到的恐懼有些不同,恐懼的情緒較為強烈,通常是對當下危險情境的立即反應;焦慮的情緒強度較低,通常是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負面結果所產生的擔憂,因此焦慮可能會持續較長的時間,直到壓力情境解除為止(例如:考試結束)。

焦慮不僅帶來心理上的緊張不安與認知上的擔憂(例如:如果我考壞了怎麼辦),也包含一連串由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所引發的生理狀態改變。因此,我們在焦慮時會感到心跳加速、呼吸變快、冒汗、顫抖等身體反應。

此外,焦慮也會促進可體松(cortisol)的分泌。可體松是由腎上腺分泌的一種壓力荷爾蒙。就短期來說,體內有較高的可體松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身體的各項功能,以因應壓力情境。然而,如果長期處於焦慮狀態,體內持續有過高的可體松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科學家發現,可體松的增加在短期內可提升免疫系統效能,但長期來說會對免疫系統功能造成損害。因此,長期的焦慮不僅是一種心理困擾,更會危害身體健康。

 

因應焦慮的策略

雖然生活中免不了壓力情境,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因應焦慮情緒,避免捲入焦慮的漩渦中。面對焦慮,你可以做的幾件事:

1. 回到當下:焦慮最常見的形式是不斷擔憂未來可能的負向結果,因此,讓擔憂無法佇足的不二法門,就是讓你的注意力回到當下。冥想跟靜坐都是很好的方式,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習慣,也可以透過關注自己的呼吸來達到同樣目的,你只需要安靜坐下來深呼吸,並且將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

2. 面對焦慮的源頭:如果你的焦慮是來自特定情境,那麼採取行動、嘗試去解決問題是一個好方法。不過,必須記住的是,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那些我們能夠改變的部分(例如:付出努力);至於我們無法改變的部分,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態度,比方說,與其擔憂自己未來會不會生病,不如把焦點放在為自己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3. 預想可能的結果:不確定性會增加我們對未來情境的擔憂,因此,事先預想所有可能的結果(包括最壞的結果)可以降低不確定感。如果可能的話,想好每一項結果的備案或應對方式,也可以減少我們對不確定性的焦慮。再來,記住不逃避、不自責與不拖延的原則,因為逃避的心態、自責的想法與拖延的行為都會助長焦慮的蔓延。另外,研究發現運動可以增進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助於促進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交感(sympathetic)與副交感(parasympathetic)神經系統之間的平衡,可以避免我們成為長期焦慮的受害者!

 

同理心是什麼?如何培養?

在人際互動中,我們不僅需要面對自己的情緒,同時也需要了解他人的情緒。同理心是指我們能夠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並且和對方感同身受的能力。就個人的層面而言,同理心使我們能夠感知、理解並且分享對方的感覺與想法,所以對於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親密關係或親子關係的品質,都有正面的影響。就社會層面而言,心理學研究發現:同理心會促使人們願意做出更多利他行為,像是助人或是慈善捐款,同理心也可以減少人們對特定群體的歧視態度或行為。

同理心並不等於同情心喔!同情心像是站在較高的角度俯瞰對方,你可能會覺得對方很弱小,需要幫助與關懷;同理心則是站在相同的角度上與對方面對面,試圖了解對方,同時向對方傳達你的了解與關心。

過去心理學家經常將同理心視為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也就是有些人與生俱來就具有較高的同理心,有些人則否,而且這樣的特質不太容易改變。不過近期的研究指出:同理心具有可塑性(malleability),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努力練習而增進同理心。想要培養同理心,你可以這麼做:

1.角色取替:經常設身處地為對方思考「如果我面對與對方相同的情境,我的感覺會如何?」

2.關注對方,而非自己:試著在對話中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而不是只關注自己的想法跟感覺,也不要急著分享自己的經驗。

3. 接納對方的情緒:比起安慰對方「事情沒有這麼糟」或是「還有人比你更不幸,你已經很幸運了」這一類的話語,讓對方充分表達內心的失落與難過,更能讓對方感到被了解與接納。接納對方的情緒不代表認可對方的行為,例如:年幼的孩子可能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哭鬧,此時父母很容易把焦點放在需要被導正的哭鬧行為,卻常忽略孩子需要被接納的情緒;這時父母不妨先接納孩子情緒,後處理行為(先同理、後講理),因為孩子在被情緒沖沒的當下,再多、再正確的道理都無法進入孩子的腦中喔!

4. 放下評價:同理心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評論對方,太快的給予建議或是發表自己的看法,其實都是一種評價對方的表現。在回應對方之前,最好可以先停下來,問問自己以下問題:我如何能夠更了解對方目前的感覺與想法,以及他現在需要什麼?如果我是對方,我希望聽到什麼、不想聽到什麼?

5. 父母身教:能夠在生活中以同理心回應孩子的父母,往往能培養出較富同理心的孩子。

情緒是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朋友,它妝點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在喜、怒、哀、樂中體驗著生命的不同面貌,期待大家都能夠在情緒的世界中,知己也知彼!

note.detail.more

從性格出發,展開人生的旅程
從性格出發,展開人生的旅程

當你對自己的特質足夠了解,就能在適當的情境與環境中發揮所長。

林瑋芳 2024-01-01

性格Q & A
性格Q & A

MBTI號稱援引榮格的人格理論,但科學實證尚不足

林瑋芳 2024-01-01

手足大不同──在《傲慢與偏見》和《孤味》中看見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模樣
手足大不同──在《傲慢與偏見》和《孤味》中看見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模樣

性格是孩子出生就帶出的種子,在成長路上長成獨一無二的模樣。

林瑋芳 2024-01-01

從咿咿呀呀到能言善道──兒童語言的發展
從咿咿呀呀到能言善道──兒童語言的發展

大多數孩子會在特定年紀達到某些語言發展里程碑……

葉理豪 2023-11-01

教養
語言Q&A
語言Q&A

近20年的研究發現:雙語者比單語者更具有認知上的優勢。

葉理豪 2023-11-01

教養
皮格馬里翁
皮格馬里翁

奧黛麗.赫本飾演賣花女,語音學教授想矯正她的發音。

鄭谷苑 2023-11-01

教養
晴時多雲偶陣雨──情緒是絢爛的彩虹,還是打翻的調色盤?
晴時多雲偶陣雨──情緒是絢爛的彩虹,還是打翻的調色盤?

情緒妝點我們的生活,在喜、怒、哀、樂中體驗著生命的不同面貌

梁記雯 2023-07-01

被封印的情緒──《杏仁》中被診斷為述情障礙的少年
被封印的情緒──《杏仁》中被診斷為述情障礙的少年

他自幼格外安靜,不哭不鬧也不笑,也無法辨識別人的情緒……

梁記雯 2023-07-01

情緒Q & A
情緒Q & A

情緒是需要去感受、接納並轉化,而非去壓抑與逃避……

洪福建 2023-06-21

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怎樣預防與協助?
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怎樣預防與協助?

早期療育的介入,將可減緩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

陳韻如 2023-05-01

發展遲緩Q&A 
發展遲緩Q&A 

我們永遠無法確知每個發展遲緩的孩子是否都是大器晚成

陳韻如 2023-05-01

《叢林奇談》的毛克利與發展遲緩的金妮
《叢林奇談》的毛克利與發展遲緩的金妮

《叢林奇談》以印度為背景,描述小男孩毛克利從小被狼收養

鄭谷苑 2023-05-01

睡覺時,腦筋轉了幾次彎?
睡覺時,腦筋轉了幾次彎?

為什麼要睡覺?為什麼會做夢?可以睡少一點嗎?

詹雅雯 2023-03-01

睡眠Q&A
睡眠Q&A

民間鄉野傳說「將夢遊的人喚醒會嚇死他」,是真的嗎?

詹雅雯 2023-03-01

睡眠生病了嗎? 《睡眠之屋》中的睡眠障礙
睡眠生病了嗎? 《睡眠之屋》中的睡眠障礙

他們經歷的不只是睡眠疾病,更是情感與理想的追尋與失落...

詹雅雯 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