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玫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人在何時停止長大,何時開始變老?
記得40歲在公司提案,視線從投影幕簡報轉向筆電畫面時,眼前竟是一片模糊。心急如焚地去看醫生,沒想到他只是淡淡地說:「你的症狀是老花眼,年紀差不多也該有了!」隔了幾年,我驚覺隨著眼球移動,天花板上有半透明的小細條也跟著飄動,原以為發現什麼特殊生物,後來才知道那是飛蚊症。
視力退化讓生物鬧鐘大響,促使我意識到身體已經開始老化。大概在40歲以後,我幾乎不再注意自己的歲數,不確定是懶得算,還是逃避;繼續拼命工作,努力克服生活中的挑戰,與壓力共存!
當生理期時不時晚到早走,50歲的我覺得終於可以擺脫每個月的麻煩事,不再擔心任何意外可能造成的尷尬,偶爾清晨熱醒,換件衣服也就過去了。但是,我在不知不覺中接觸身心靈相關的書籍、podcast以及瑜珈。學瑜珈本來為了矯正駝背,後來成為我每週至少運動兩次的重點,也是淨空雜念舒緩壓力的練習。
最近兩年在動腦雜誌開趨勢專欄,每個月都要閱讀大量的全球研究報告才能決定主題,再撰寫內容。每次交完稿,發覺自己又多學了一些新東西。有時候受邀和各方人士分享趨勢報告,過程中認識許多新朋友,從他們的提問中,也幫助我思考先前不曾想過的角度,收穫滿滿。
隨著年紀漸長,我愈來愈享受獨處,尤其是一個人的旅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必依賴也毋須配合。以前出差總是急著回家,出門幾天就心生愧疚,想要補償缺席不在家的日子。現在出差前規劃long stay,去年在巴塞隆納開完會,一個人在當地停留九天。剛開始擔心人身安全,後來告訴自己要勇敢才能享受眼前的一切,於是搭地鐵和公車到處遊走,沒有太多既定行程,只是單純的享受異國風情。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心情起伏的時候,忍不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這些原因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過程發生了什麼事,以致於我如此在意?以前生氣就是火山爆發,不在乎燒死多少人。現在每次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波動,就會拿起手邊的筆記本自問自答,在七、八個為什麼之後,浮現自己不曾覺察的答案,「蛤?原來如此!」於是又多認識了自己一些。
當我對自己的了解更進一步,我就更能夠選擇做自己,不是別人眼中的我,也不是自以為的我。坦白說,我今年58歲,每天醒來覺得自己還在成長中,不僅僅知道自己的潛能無限,也曉得自己的不足和心虛。在不可控的外來刺激下,求生本能或許經常想要跳出來拯救我於水火之中,透過不斷練習如何控制自己、如何反應週遭的人事物,基於我的價值觀、信念和本質,以終為始地思考我真正想要的結果是什麼。
我每天都在學習了解自己,和自己相處,成為我自己,身體或許逐漸衰老,但我覺得自己正在長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