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知多少? 災難和願景的一線之隔

雙語教育知多少? 災難和願景的一線之隔
note.detail.update
2022-04-01
note.detail.writer
編輯部

才將三月號札記送進印刷廠,馬上有人提:我覺得我們應該再做一期雙語。當然有人回說:可是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四月號不做這個嗎?很快,提案的人說:我們也可以在五月母親節再呼籲一次不打小孩啊(咦?!)。

我當然知道提案人的意思,我們在三月號質問「你在追求什麼樣的雙語,你知道嗎?」,難道我們不會同時質問自己「我們要什麼樣的雙語,我們知道嗎?」,或者換一句話問「我們不想要什麼樣的雙語,我們知道嗎?」。這些質問帶來的探究與思考,讓我們決定,四月號,要認真回應。

於是,主題就定為〈雙語教育知多少?──災難和願景的一線之隔〉。

我們整理了目前全國雙語學校的校數、師資以及外師等等,從經費預算到執行,提供讀者一個完整的圖像。我們再次認真觀看教育部網站上的雙語教育教學示範影片,從中琢磨這些示範會帶來怎樣的政策暗示,而其蘊含的背後思維邏輯又是如何。我們還找到正在施行雙語教育的老師,以及有小孩正在接受雙語教育的家長,請他們現身說法,讓大家更知道校園雙語教育真實的狀況以及真實的困難。

這次我們整理了一個模型,來呈現他們(教育部)的漸進模式與問題,同時,我們也提出了,我們認為合理可實行的漸進模式。

事實上,就人的發展與需求來說,雙語甚至多語,不是壞事,壞的其實是現在政策執行的方式。包括無效的漸進:教育部規劃雙語教育從低年級音樂、體育課(部分領域)開始,漸進到中高年級各科,It is impossible.另外還有全美語的問題。

我們不只分析目前雙語教育本質上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一種解方:把雙語教育當成教學法,在講述或討論科目內涵的時候,讓表達的方式多樣化,以豐富教學的內容,增加學習的深度。

關於問題的探討、解方的方法哲學與實務教學模式,我們都整理在這期主題中。邀請你,一起來探究,更好的是如果你願意,歡迎你一起來推動,我們的雙語教育。
 

note.detail.more

關於全美語的三言兩語
關於全美語的三言兩語

直接教學不等於全美語,思考和討論的高階語言還是得靠中文。

編輯部 2023-05-30

改版日記六之二
改版日記六之二

2023-05-16

【自我實現者】寫詩種樹的行者──訪土地詩人吳晟
【自我實現者】寫詩種樹的行者──訪土地詩人吳晟

徐莫默 2022-08-01

【教育之窗】真正走在與達爾文相遇的路上——破解演化論與基督信仰不兩立的迷思
【教育之窗】真正走在與達爾文相遇的路上——破解演化論與基督信仰不兩立的迷思

人們為何不信演化論,演化論怎樣顛覆西方知識的傳統及基督...

鍾文婷(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2022-07-01

【世界的窗口】哈佛大學零點計畫之「玩的教育學」
【世界的窗口】哈佛大學零點計畫之「玩的教育學」

「玩」是孩子學習的核心,是他們探索友誼,塑造新想法...

哈佛教育大學研究團隊 2022-07-01

【教育之窗】為什麼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創世紀與科學在美國的糾葛 (下)
【教育之窗】為什麼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創世紀與科學在美國的糾葛 (下)

宗教與科學之爭走到今日似乎壁壘分明,然而教育的挑戰才真正開始

鍾文婷 2022-06-01

【自我實現者】勇於做夢,初心不改——訪走風的人   獵人學校創辦者 亞榮隆.撒可努
【自我實現者】勇於做夢,初心不改——訪走風的人 獵人學校創辦者 亞榮隆.撒可努

「讓吹來的風流動,灌進,我們叫替風開路的人;

徐莫默 2022-06-01

【特寫】創傷知情座談系列(三)——創傷知情在學校
【特寫】創傷知情座談系列(三)——創傷知情在學校

在創傷知情系列座談的前兩場,我們透過創傷知情的眼光重新理解…

李昀修 2022-06-01

雙語教育知多少? 災難和願景的一線之隔
雙語教育知多少? 災難和願景的一線之隔

我們整理了目前全國雙語學校的校數、師資以及外師等等…

編輯部 2022-04-01

雙語快要來了,你探聽到什麼?
雙語快要來了,你探聽到什麼?

去年,雙語教育政策獲得四年一百億元的補助,教育部長潘文忠…

李昀修 2022-04-01

雙語已經來了,看他們怎麼說
雙語已經來了,看他們怎麼說

雙語教育加速進場,六都都在爭取成為第一個達標的城市…

朱慧雯 2022-04-01

小孩上幼兒園之後
小孩上幼兒園之後

還記得小孩開始會走路之後,每次帶小孩去公園玩,路人都會好奇…

小史爸 2022-03-01

創傷知情座談系列(一)—— 家庭中的創傷知情:是家人,也是需要被理解的人
創傷知情座談系列(一)—— 家庭中的創傷知情:是家人,也是需要被理解的人

是家人,也是需要被理解的人。許多時候我們會忘記這件事情…

李昀修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