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瑞典成為媽】瑞典的過動小孩

【我在瑞典成為媽】瑞典的過動小孩
note.detail.update
2022-06-01
note.detail.writer
楊佳羚

◎楊佳羚

路比在瑞典開始上小學三年級後,曾跟我說:「我們班男生們比小傑還過動!」

過動小孩,不同遭遇

小傑是路比在台灣小學二年級班上的轉學生。在我入班念繪本給孩子聽、在班上擔任志工之際,路比的導師跟我說,小傑因為過動,在前一所學校被老師同學當成「空氣」,於是,他轉到鄰近這所小學。導師把小傑位子安排在離導師桌子最近的地方,不時跟小傑聊天,有時我還會聽到老師對小傑說:「你如果再這樣,我就不跟你好了喲!」相較於先前被當成空氣的負面經驗,小傑在這個班變得快樂些,但老師也跟我說道:「如果小傑沒吃藥,那天狀況就會比較多」。

如果路比瑞典班上的男生比小傑還「過動」,瑞典老師是如何處理的呢?在此要澄清的是,這些孩子並沒有被立刻標誌為「過動」,因此,老師也就沒有所謂的「處理」。不過,路比的幼兒園同學中,倒是有對雙胞胎兄弟真的被診斷為過動。而我之所以會知道,竟是在多年後帶彭婉如基金會成員參訪瑞典時,路比的幼兒園老師被問到瑞典幼兒園師生比才談起的。

路比在小班時(小孩為一到三歲),13個小孩有2.5個老師;在大班時(小孩為三到五歲)則有17個小孩。所謂2.5個老師是指一位老師全職、兩位老師工作75%,學校會依老師的工作時數來安排,早到的老師就提早回家,因此早上與傍晚學生人數較少時,就有可能只有兩位老師在班上;再更晚時所有小孩則會集中在一個班,也就是只有幾位當天較晚上班的老師才需要留那麼晚。

當班上有過動小孩時,市政府會多配置一名老師給班上。路比的幼兒園老師認為,不應讓該名老師只帶這兩個過動小孩,因為這會對小孩產生標籤化的負面效果。因此,她們視這位老師是班上增加的一名人力,讓每位老師都因此可以帶較少的小孩。且瑞典幼兒園常讓小孩在外面活動,所有小孩的「電力」都在這些動態活動中消耗殆盡,小孩狀況自然減少。當路比三年級再遇到這對雙胞胎時,他們已跟一般小孩無異,市府也無須再為他們兩人多配置教師人力。

過動兒的父母,兩樣處境

在台灣,小孩只要稍微有點狀況,父母(而且往往是媽媽)就常被老師要求要帶孩子去看醫生。我的性別所學生劉憓潔曾研究過動兒的母職,研究中的母親提到,不少醫生的診斷方式是看學校老師或家長填的表單,而非仔細觀察在他面前的孩子。有些媽媽如果不想讓孩子服藥,就得花心力一早就帶孩子游泳、放學與週末也要費心安排各式體能活動,並且要承擔「為什麼不直接讓孩子吃藥就好」的各種責難。

而路比幼兒園班上那對兄弟的媽媽,由於必須很早到外地上班,她是少數必須在六點半就把小孩放在幼兒園的家長,但她下午三點左右來接小孩時,總是開心地說:「我的王子們!」然後把孩子接回家。我猜想,她應該沒有承受來自老師的壓力,因為瑞典並不會把「解決孩子的問題」視為個別家庭或家長的事,而會提供協助。
以我在瑞典的朋友為例,她發現自己的小孩在妹妹出生後,就常有各種狀況。原本以為是「老大情結」,但當她尋求兒童心理門診的協助後,透過觀察小孩、家庭會談等漫長的診斷,最後醫生的建議是:爸爸應減少工作,多陪小孩!也就是說,當小孩有狀況時,不見得是小孩本身的問題,而需要調整家庭分工或學校教育方式。當這位爸爸也參與育兒,並且讓爸媽分別跟兩個小孩有各自個別相處的親子時光,原本老大出現的問題就消失了。

此外,當我們參訪瑞典的開放育兒園時(類似台灣的托育資源中心,提供日間親子活動與空間),工作人員也提到,如果她們觀察到有些小孩特別有狀況時,就會建議家長到家庭中心找「家庭教育學」。我們看到的家庭教育學工作人員工作方式是提供小孩某個活動,觀察父母與小孩互動,再給予家長建議;或透過工作人員與小孩的互動,向家長示範如何改進自身與小孩互動的方式。這些都是整個社會提供給父母小孩的協助,而非用最快速但不見得真的對小孩有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現今台灣社會少子化,但我們給小孩的教育還是如吳媛媛在《幸福是我們的義務》裡所言,是「便宜」的教育。有時,小孩並非過動,而是睡眠太少、學校活動太靜態。就算是過動,也有許多「不需吃藥」的各種改善方式。重點是我們是否願意改變學校的教學方式、是否願意投注更多教育與醫療社會資源,好好「診斷問題」並協助小孩與大人呢?
 

note.detail.more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平凡的惡人,漫畫裡的吉良吉影,現實社會裡的創意私房...

2024-11-01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歌曲的流變,象徵了香港人對自主的追求。

羅子維 2024-11-01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五歲左右的阿文曾經在洗澡時問我說:「媽媽,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楊佳羚 2024-11-01

教養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為了縫補類似的兒童安全漏洞,不少國家設有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

徐思寧 2024-11-01

聽媽媽的話
聽媽媽的話

讀完Threads一則貼文我背脊泛起涼意,想:「真是人間鬼故

陳伯娟 2024-11-01

教養
消失的灰鯨
消失的灰鯨

為青少年選一本書,你會選什麼呢?少年為何尋找灰鯨,踏上旅途?

孩好書屋 2024-11-01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過往,性別刻板觀念的桎梏下,充斥著許多偏差的觀念或歧視的對待

黃文儀(新北市立板橋高中教師、國教署人權 2024-09-01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我在演講時,總會遇到家長問:「什麼時候可以跟孩子談『性』?」

楊佳羚 2024-09-01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為何有人會想要通過關公去娶媽祖、或通過召妓上阿嬤,那被欲求…

盧郁佳 2024-09-01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性侵受害者的每次揭露,都是一場冒險。即使是最親的家人朋友…

徐思寧 2024-09-01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兒童性侵害造成龐大的傷害,而這些補償的金額由誰來支付?是個.

徐思寧 2024-07-01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你知道,男生也會跟男生結婚嗎?」 2018年,我刷著手機…

魏小由 2024-07-01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媠」在臺語是用來形容人很漂亮、美麗,以往的臺語歌曲

孫嘉黛(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社群老師) 2024-06-26

教學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楊佳羚 2024-06-26

教學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原以為有了小孩,我的生活節奏會像小步舞曲,愉悅、優雅……

陳伯娟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