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紅媽媽臉書文上出現「生而為人(母),我很抱歉」,我不由得心理揪了一下,這位網紅媽媽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教養難題:小孩總是跟自己作對,要他做什麼他都不配合,情急之下打了小孩,卻被通報,引來社工關切,讓她覺得自己成為零分媽媽而且是社會局認證。
網紅為人母的壓力,我隔著螢幕就能感受的到:教得好是小孩很乖,教得不好就是媽媽有問題。這位媽媽的困難讓我想到一篇楊佳羚教授的文章,都是教養遇到難題,瑞典能夠幫父母的資源真的多很多…
文中(註1)提到瑞典家庭中心提供給家長的育兒資源,「如果她們(瑞典的開放育兒園工作人員)觀察到有些小孩特別有狀況,就會建議家長到家庭中心找『家庭教育學』」家庭教育學的工作人員會請小孩做某項活動,再觀察小孩與家長間的互動給予建議,甚至直接向家長示範如何與小孩互動改善情況——「這些都是整個社會提供給父母小孩的協助」。
回過頭來看整起風波,對媽媽來說,比起社工的關切,若能夠更有效地提供教養上的建議或是改善的方法,或許能讓這位媽媽在「正向教養」上有更多的著力點。從人本所做的「家長育兒教養需求問卷」可以看到,多數家長都不支持用體罰當作教養方法,甚至有八成的家長是希望政府能建立親職支援系統(註2,如下圖),才能真正有效緩解育兒壓力。
很多家長從小被打到大,「不打」更是件需要學習的事,這絕不僅僅只是「容忍」、「委屈」甚至是「等待」(等小孩長大了就沒事了的事),而是學習如何找對方法、學著尋求協助。這也讓我想到在〈俗女養成記〉裡陳嘉玲的媽媽知道弟弟嘉明是同性戀時,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症狀」,直到從報紙、書籍上找到了婦女新知,甚至打給了人本教育基金會,才了解到原來同性戀不是病。(註3)
人本的專員給嘉玲媽媽一句話:「最重要就是媽媽」讓她得到莫大的寬慰,我也想把這句送給這位網紅媽媽,或說所有的媽媽們,身為媽媽不需要那麼委屈,找到對的方法來解決眼前的育兒難題,翻書是一種方法,找人本也是,人本的父母班陪伴許多家長面對孩子、面對自己,有隊友總比孤軍奮鬥好,所以也向各位讀者推薦人本的父母成長班,讓我們一起身而為人(父或母),我們最重要。
註1:楊佳羚〈瑞典的過動小孩〉https://hef.org.tw/journal396-8/
註2:李昀修〈我其實也想正向教養」問卷裡的家長心聲,與來自立委與學者的意見〉https://hef.org.tw/journal397-4/
註3:《俗女養成記》的結局篇當中,陳嘉玲問媽媽何時知道陳嘉明是同志,媽媽回答「從日記裡偷看到的」,她繼續說「其實一開始我也很怕,這下糟了,弟弟這個症狀,不知道怎麼改」,接著她自己去翻報紙、找書,再打電話到「婦女新知」,婦女新知再轉到「人本教育基金會」,其中最感動的是,專員告知「最重要的就是媽媽」,吳秀琴了解到「無論如何都是自己的孩子,我應該跟他站在一起」。bit.ly/3YzBY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