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像邀請,試試看,變成不一樣

以圖像邀請,試試看,變成不一樣
note.detail.update
2022-05-01
note.detail.writer
阿貞

◎ 阿貞(人本430國際不打小孩日主視覺設計)

 

咦?要從哪裡說起呢…

多年前我在森小試讀梯遇到一個活潑的小二女孩和她的哥哥,他們聽說這邊的老師不打小孩,眼睛發亮的跑來問我:「老師!真的嗎?怎麼這麼好!」女孩指著牆角的竹掃把說,她以前有被用掃把打過唉!哥哥在一旁點頭補充,老師有時候用掃把頭,有時候用棍子這邊…。我一直記得那個晴朗的午後,知曉小小身體承擔過的,以及他們發現「原來有這樣不一樣的大人!」的驚喜。

第一屆台灣國際不打小孩日嘉年華遊行時,我還是人本札記的編輯,遊行分成好幾個隊伍,例如「不打小孩打電話」、「不打小孩打棒球」。那時我是「不打小孩打招呼」的隊員,我們在大購物車上架了彩繪的大牌子,戴著五彩頭巾,在臉上畫著彩繪、貼上不打貼紙,開心的走在新生南路上。回想起來,後來做的430圖像,帶著嘉年華的感覺,就是來自首屆活動的歡樂印象吧!

一直以來我都很愛塗鴉,中年離職徬徨進修,寫過一篇台灣體罰新聞中的兒童論述的碩論,後來才去學習童書插畫創作,所以我也常常想著,可以怎麼透過圖像,傳達不打的理念呢?最終我以設計者的身分,與「不打小孩」一起前行。

幾年來,印象最深的,是基金會夥伴們的堅定與創意,踏實的扎根與連結。從國際研討會、嘉年華遊行、跳蚤市場、募資徽章、影展、文創小物、做出寫滿「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的紙膠帶給大家貼在聯絡簿上,還有不打公車、ATM廣告、在不同場所看到「不打基地」標章的驚喜…。能夠透過圖像出一份力,真的十分開心!

每個人的情況與機緣都不一樣,所以我非常喜歡不打小孩日的溫柔邀請:「試試看,至少一天不打小孩,也許你會發現接下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孩子了。」「不需要」並不是說,小孩變得「完美」或是大人變得「很會」,而是一個把主權拿回身上、不以暴力作為方法的轉念,願意開啟更多的可能,與孩子、與自己,建立新的關係。希望透過畫中的小人兒們,為大家加油,打氣,不打小孩!

note.detail.more

打造愛的家──基地的2023
打造愛的家──基地的2023

找到自己的學習主體性,很了不起!

三重青少年基地 2024-01-02

教學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蛤!」人本校安組年度最蛤系列

記過總是要有理由吧。學校的理由是「疑似對學務主任不禮貌 …

李思慧、林郁璇、陳志遠 2024-01-01

好話的力量
好話的力量

練習說好話,就是個最好的起手式,它表現了解與尊重…

陳雅萍 2024-01-01

繼續一起森林育
繼續一起森林育

點開這封信時,我們正淹沒在交通接送、保險資料等營隊行政的深海

江思妤 2024-01-01

執行長報告──三挫三勇
執行長報告──三挫三勇

練習跳脫自我中心,並設法貼近,我們想要影響的對象。

馮喬蘭 2023-12-28

從基地到社會─青少年基地論壇談死刑
從基地到社會─青少年基地論壇談死刑

我們如何與小孩一起思考,死刑存廢和社會中「每一個人」的關係?

黃詩晴 2023-07-06

當特教生就讀特教系,會發生什麼事?
當特教生就讀特教系,會發生什麼事?

處理校園申訴多年,遇見許多勇敢的孩子,晶晶讓我印象深刻...

楊詠晴 2023-05-30

數學想想給我的大收穫
數學想想給我的大收穫

陳彥妏 2023-05-16

數學想想讓我的學生感到既燒腦又好玩
數學想想讓我的學生感到既燒腦又好玩

葉俊宏(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老師) 2023-05-16

國際專家審查,可以是兒童權利往前邁進的助力
國際專家審查,可以是兒童權利往前邁進的助力

國際審查是不是大拜拜?取決於政府的決心與公民團體的監督力道

陳志遠 2022-12-01

一起踏上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的旅程
一起踏上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的旅程

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際專家審查的亂象

黃少筠 2022-12-01

我們是兒少代表,我們一起參與改變社會
我們是兒少代表,我們一起參與改變社會

兒少代表們關心什麼?忙什麼?兒少代表回答你

楊姿潁、林伯樵 2022-12-01

從內在到外,創造友善空間
從內在到外,創造友善空間

教孩子覺察思考與合作,父母也辦得到

黃詩珣 2022-12-01

親愛的,我用數學說故事耶!
親愛的,我用數學說故事耶!

以說故事的方式教孩子數學

溫政鈴 2022-12-01

舊帽子與新鴿子
舊帽子與新鴿子

教育要改革、民主要深耕,所以必須從舊包袱裡面,拿出新的東西來

史英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