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窗口】哈佛大學零點計畫之「玩的教育學」

【世界的窗口】哈佛大學零點計畫之「玩的教育學」
note.detail.update
2022-07-01
note.detail.writer
哈佛教育大學研究團隊
note.detail.translator
劉奕欣

◎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Project Zero)」研究中心「玩的教育學」(Pedagogy of Play)研究團隊  
整理、翻譯/劉奕欣
 

「玩」是孩子學習的核心,是他們探索友誼,塑造新想法,測試假設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關於「玩」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研究界所知甚多。但很少有實證研究探索「玩」在正規學校教育中的角色。「玩的學習」不僅涉及遊戲和有趣的活動,而是由一種玩的心態來啟動好奇心和創造力的體驗,讓老師和學生可以從中感到喜樂和能動性。 2015年以來,「玩的教育學」(Pedagogy of Play)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重新定義「玩」並建構學校裡的學習,探索三個核心問題:

「玩的教育學」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在教室和學校裡,玩的學習看起來如何,感覺如何?
教育工作者如何創造條件,讓玩的學習蓬勃發展?

「玩的學習」在學校發揮核心作用的想法逐漸獲得關注,但現實情況是:除了幼稚園和下課時間之外,大多數孩子都無法在學校由玩中學習。在資源貧乏的學校上學的孩子尤其如此。許多人繼續支持錯誤二分法:將玩與快樂享受的情感放一邊,學習與認真嚴謹的態度放另一邊。我們若要為孩子創造有力的學習體驗,就必須打破這種區別,將孩子自然而然通過玩來學習的方式,與教導他們成為貢獻社會成員的重要技能知識,結合起來。

2015年以來,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研究中心(Project Zero)(註1)中「玩的教育學」(Pedagogy of Play)研究團隊與「樂高基金會」和世界各地的學者、教育工作者合作,重新構想學校裡玩的學習。我們和參與教師研究的合作夥伴一起,像繪製未知領域的地圖一樣,探索紀錄在幼稚園、小學和中學裡通過玩來學習的地形。我們的研究是從丹麥的比倫國際學校(ISB)開始。ISB是一所以玩為願景和理念設計的學校,是探索在學校中玩的學習的沃土。(請見P.72,丹麥比倫國際學校 玩的學習小故事)

因為玩的學習是因地制宜的——如何詮釋及培養玩的學習,是因著社會背景和學校文化而異——我們擴大了研究範圍,在南非、美國和哥倫比亞的學校進行研究,進一步探索當地社會文化如何塑造玩的學習,在此過程中幫助各個學校瞭解自己由玩中學習的願景,同時有助於更廣泛的瞭解在不同學校文化環境中玩的學習是什麼樣子。

「玩的教育學」專案正處於研究的最後階段。我們將於2023年出版一本分享我們研究成果的書,提出玩的教育學的全面框架,來引導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教育實踐玩的學習。為了讓教育工作者有建立課堂教學的實際例子和工具,讓玩的學習蓬勃發展,我們並將分享兩個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指南:「玩的參與式實踐研究指南」(Playful Participatory Research, 簡稱PPR)和「玩的學習指標研究指南」(Playful Learning Indicators Guide, 簡稱PLIG)。前者是與丹麥比倫國際學校(ISB)共同開發的,後者是在人本教育基金會的支援下,與森林小學和數學想想合作在台灣開發的。與ISB一樣,森林小學和數學想想都以玩中學習作為願景,尊重孩子好奇、深思、自主和快樂的學習。老師們通過觀察和採訪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並參與研究小組共同分析搜集的影片和課堂紀錄的過程,為自己的學校創建了玩的學習指標。我們邀請您在八月加入我們在台北的「玩的教育學工作坊」,哈佛零點計畫研究員Ben Mardell (馬斌)和 Yvonne Liu-Constant (劉奕欣)以及森林小學、數學想想老師們將分享我們合作研究的結果,並提供我們的想法、策略和工具,讓玩的學習也能在您的學校蓬勃發展。

工作坊主講人:

Ben Mardell (馬斌)是「玩的教育學」的研究計畫總監。Ben自1999年以來在「零點計畫」研究中心,最初是「讓學習看得見」(Making Learning Visible, 簡稱MLV)計畫的研究員,和MLV團隊合著了Making Learning Visible: Children as Individual and Group Learners 和 Making Teaching Visible: Documenting Individual and Group Learning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回任幼稚園老師後,Ben回到MLV作研究,並和MLV團隊合著Visible Learners: Promoting Reggio-Inspired Approaches in All Schools。Ben其他著作包括From Basketball to the Beatles: In Search of Compelling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和Children at the Center: Transform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the Boston Public Schools。不在「零點計畫」工作時,Ben喜歡與家人一起玩並參加三項鐵人比賽。

劉奕欣(Yvonne Liu-Constant)是「玩的教育學」的教育工作專業研究員。她是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喜歡教孩子也喜歡與老師一起工作。Yvonne在美國公、私立學校工作16年,教過3至8歲的孩子,現在在Boston Teacher Residency 和Lesley大學任教,是幼兒教育系副教授。Yvonne是個文化研究者,發表了比較美國華人移民和歐裔父母教養小孩方式的研究,並將台灣童書《奔跑吧,小黑黑》翻譯成英文。Yvonne熱衷於數學,科學和藝術教育的整合,她是Mathful Play的創始人,並合著The Footbook: Steps to Developing Numbersense in Young Children.

丹麥比倫國際學校 玩的學習小故事

夏洛特、馬修、愛爾絲(註3)和其他十幾個中學生正在做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在橘子上畫世界地圖。孩子們二人成對合作,勾勒大陸地塊時查閱地圖集、地球儀、和Google Earth。二十分鐘內有笑聲、有挑戰困惑、有集中注意力的熱烈討論。地圖畫完後,孩子們剝了橘子,並注意到隨著果皮攤平,他們的地圖發生了令人驚訝的變化。

反思自己的經歷,學生們寫道:

夏洛特:很難把地球變成是平的。但是使用橘子會讓你的頭腦更清醒,你聽得和想得更多,我很喜歡。

馬修:這有點淩亂、不整齊、混亂和怪異。

愛爾絲:我們一起畫,一起笑。這很好玩,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南極的大小,波拉波拉(Bora Bora)島。也許我們可以用蘋果來探索地球的內部?

丹麥比隆國際學校的老師Tue Rabenhøj 領受了學校的使命,讓孩子們通過玩來學習。對他來說,在橘子上畫畫是幫助學生理解三維地球與二維地圖之間關係的一種好玩的方式。Tue認為,培養學生的玩心對於他們成為有協作性,賦權力以及創造力的全球公民至關重要。

像Tue設置的玩的學習體驗,在許多學校中都是感覺可能有效但實踐上難以捉摸的。當老師希望培養學生的智力、社交、情感和身體能力的發展,玩的學習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盟友。夏洛特、馬修、愛爾絲的經歷反映在發展知識,技能和性格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喜悅,驚訝和能動性的感覺。通過這種玩的活動,他們建立學科知識,批判性思維技能和協作能力。他們一同探索、感到好奇、建立聯繫、充滿笑聲。

 

註1:「零點計畫」研究中心成立於1967年,是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歷史最悠久的研究隊。有關資訊請參閱:http://www.pz.harvard.edu
註2:樂高基金會是樂高集團的一部份,致力於構建一個通過玩的學習,使孩子們成為有創造力、全神貫注的終身學習者的未來。有關資訊請參閱:https://www.legofoundation.com/en/
註3:文中孩子的名字皆為化名。

本文內容採自Pedagogy of Play 書初稿; Towards a Pedagogy of Play一文;以及網站 http://www.pz.harvard.edu/projects/pedagogy-of-play

 

note.detail.more

關於全美語的三言兩語
關於全美語的三言兩語

直接教學不等於全美語,思考和討論的高階語言還是得靠中文。

編輯部 2023-05-30

改版日記六之二
改版日記六之二

2023-05-16

【自我實現者】寫詩種樹的行者──訪土地詩人吳晟
【自我實現者】寫詩種樹的行者──訪土地詩人吳晟

徐莫默 2022-08-01

【教育之窗】真正走在與達爾文相遇的路上——破解演化論與基督信仰不兩立的迷思
【教育之窗】真正走在與達爾文相遇的路上——破解演化論與基督信仰不兩立的迷思

人們為何不信演化論,演化論怎樣顛覆西方知識的傳統及基督...

鍾文婷(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2022-07-01

【世界的窗口】哈佛大學零點計畫之「玩的教育學」
【世界的窗口】哈佛大學零點計畫之「玩的教育學」

「玩」是孩子學習的核心,是他們探索友誼,塑造新想法...

哈佛教育大學研究團隊 2022-07-01

【教育之窗】為什麼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創世紀與科學在美國的糾葛 (下)
【教育之窗】為什麼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創世紀與科學在美國的糾葛 (下)

宗教與科學之爭走到今日似乎壁壘分明,然而教育的挑戰才真正開始

鍾文婷 2022-06-01

【自我實現者】勇於做夢,初心不改——訪走風的人   獵人學校創辦者 亞榮隆.撒可努
【自我實現者】勇於做夢,初心不改——訪走風的人 獵人學校創辦者 亞榮隆.撒可努

「讓吹來的風流動,灌進,我們叫替風開路的人;

徐莫默 2022-06-01

【特寫】創傷知情座談系列(三)——創傷知情在學校
【特寫】創傷知情座談系列(三)——創傷知情在學校

在創傷知情系列座談的前兩場,我們透過創傷知情的眼光重新理解…

李昀修 2022-06-01

雙語教育知多少? 災難和願景的一線之隔
雙語教育知多少? 災難和願景的一線之隔

我們整理了目前全國雙語學校的校數、師資以及外師等等…

編輯部 2022-04-01

雙語快要來了,你探聽到什麼?
雙語快要來了,你探聽到什麼?

去年,雙語教育政策獲得四年一百億元的補助,教育部長潘文忠…

李昀修 2022-04-01

雙語已經來了,看他們怎麼說
雙語已經來了,看他們怎麼說

雙語教育加速進場,六都都在爭取成為第一個達標的城市…

朱慧雯 2022-04-01

小孩上幼兒園之後
小孩上幼兒園之後

還記得小孩開始會走路之後,每次帶小孩去公園玩,路人都會好奇…

小史爸 2022-03-01

創傷知情座談系列(一)—— 家庭中的創傷知情:是家人,也是需要被理解的人
創傷知情座談系列(一)—— 家庭中的創傷知情:是家人,也是需要被理解的人

是家人,也是需要被理解的人。許多時候我們會忘記這件事情…

李昀修 2022-03-01